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剽竊天下> 四十九 低成本電影

四十九 低成本電影

  四十九低成本電影 

  導演依舊是那個導演,演員也仍舊是那一群演員,歌曲也還是那些歌曲,劇本也就是那個劇本,所以這部《畢業生》和前世譚家寶看過的,整體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兩個版本的區別就在於這個版本在細節上的處理更加細膩了,在對白上更加幽默風趣了,服裝道具都更加講究了,在場面的布局上更加宏大了。 

  由於派拉蒙在這部影片上花了一年多時間,並且花費了500萬美金。要知道這還沒有包括譚家寶劇本、歌曲和後期宣傳費用在內。這在電影市場如此蕭條的情況下,派拉蒙無疑是下了大注。 

  不過從當天首映式觀眾的反應和第二天媒體鋪天蓋地地評論和議論《畢業生》這部電影的情形來看,派拉蒙似乎贏定了。但是,最大的贏家卻是譚家寶,他不僅將贏得不錯的票房,而且他還可能將贏得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 

  昨天首映式結束以後,喜氣洋洋的羅伯特埃文斯告訴譚笑中,一個朋友的電影公司即將轉手,而且價格非常便宜。他問譚笑中有沒有興趣。譚笑中當即表示對這家電影公司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他自己並不看好電影業,但是他知道譚家寶卻對電影情有獨鍾。 

  這家電影公司叫做聯美電影公司,1919年由四位著名導演及演卓別林、范朋克、畢克馥、格里菲斯出資創建,逐步發展成為控制美國電影生產和發行的八大公司之一。他們創建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他們最初設想只是攝製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后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別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 

  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他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僱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採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製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 

  已經脫手聯美多年的卓別林,今年才因為為環球電影公司拍攝《香港女伯爵》的機會從瑞士回到了美國。當他發現自己一手創辦的聯美公司,在最近10多年裡,幾乎沒有生產和發行任何影片,並且多次轉手。一個曾經輝煌幾十年的電影公司,如今卻是50萬美元都無人接手。 

  卓別林傷心透了,他憑著自己在好萊塢的威望,不停地奔走在各大電影公司間,他希望那些大電影公司出手拯救聯美,把這家公司收購整頓。然而目前市場環境惡劣,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家傷痕纍纍的公司了。無奈中,他想到了與自己關係並不怎樣的派拉蒙,在派拉蒙新片《畢業生》的首映式結束后,他向羅伯特埃文斯開口了。羅伯特埃文斯自然就想到了譚笑中這一群中國人了。 

  於是一拍即合,他們三天之內就辦好了各種轉讓手續。而在這三天內,譚家寶的一部電影劇本也問世了。 

  譚家寶目前並不寬裕,所以他來美國就想從低成本電影開始,慢慢再尋求發展。本來他準備了好幾個低成本電影,但是他心裡總覺得不是拍攝的最好時機。那天,他看到了彼得方達,讓他想到了那部創造奇迹的公路電影——《逍遙騎士》! 

  60年代末的好萊塢。假設作為一個獨立電影人,你手頭已經有了40萬美元的預算。那麼,用這筆錢,你能拍出一部多少票房的電影?那時的好萊塢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1960年的年產量只有151部,七大影業公司債台高築,裁員、併購不斷,到1968年,來自電視台的收入已佔好萊塢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面臨藝術枯竭和經濟停滯的雙重威脅,區區40萬美元,究竟能有何作為?把這個數字乘以10,得到400萬美元,是不是不可思議?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400萬美元,連那部影片的票房零頭都不到——它的實際數字,是2500萬美元! 

  那部影片,就是《逍遙騎士》! 

  在前世的1969年,《逍遙騎士》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逍遙騎士》不僅是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更是開創新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分水嶺。這部電影獲得了奇迹般的成功,1969年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同時在歐洲大受歡迎,在第22屆戛納電影節上,本片奪得了最佳處女作獎。它的奇迹還體現在票房上,本片投資40萬美元,票房收入卻高達2500萬,難怪哥倫比亞公司要收購影片的版權。在當時,好萊塢大公司收買一部獨立製片的小製作電影是不多見的。 

  作為一部公路電影,本片劇情圍繞主人公的旅途展開,荒涼的大草原、堅硬的岩石、靜謐的湖泊、宿營地的小屋,片中的風景讓人感受到的西部片的氣質。導演借風景寄託了對昔日美國精神的懷念。在「新好萊塢」影片的作者看來,西部荒原是人類自由精神和美國早期開拓精神的最後的前哨站,過去的自由精神和生活方式與如今反叛姿態之間有著精神上的連貫,其共同的對立面則是虛偽的道德觀準則和價值觀。 

  1967年5月13日這一天,曾經是好萊塢的第八大電影公司的聯美公司被譚家寶以50萬美元收購。這次收購,對於譚家寶和唐朝集團公司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無論如何,譚家寶在美國至少有了一個落腳點。他要從這裡起步,在美國儘快地打下一片江山! 

  由於《逍遙騎士》裡面有大量歌曲,所以在此期間,他們把自己的唱片公司也註冊成立了。 

  當然唱片公司的名字叫做「唐朝唱片公司。」 

  做完這些事情以後,譚家寶要求譚笑中帶著黃百鳴、許冠文兩人連夜去了紐約,因為在紐約股市中的那筆買賣,才是他們這一次來美國的重中之重。那筆買賣,直接關係到唐朝集團公司的發展速度。 

  譚家寶和楚原等人留了下來。他要指導他們拍電影。由於譚家寶自己不便露面,所以他把劇本教給了楚原,他要通過楚原把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和拍攝方法授意給劇中的導演、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