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隨便說說
土木作業自古就有。熱兵器時代土工作業(挖坑道、修掩體這些)的創始人是法國的沃邦元帥。他開創了土工作業的新時代。把以往用來守備的土工作業與火炮運用結合。把坑道挖到敵人跟前。自從沃邦之後。土工作業就成為陸軍軍校必修的科目。二戰各國都大量使用。運用較好的戰例便是日軍的松山守備以及硫黃島大血戰。
但把土木作業發揮到極致。還要數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與美軍的作戰。從部隊創造性地將兩個加深的防炮洞連在一起。成為馬蹄形的小坑道開始。志願軍大規模構築坑道工事及所進行的坑道作戰。使防禦的穩定性大為增強。坑道工事有利於保存有生力量。有利於在一點或數點上與敵反覆爭奪。從而大量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不僅解決了防禦作戰中守住陣地的問題。而且有利於實施陣地進攻作戰。對取得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志願軍的坑道作戰。把陣地戰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豐富了軍事學術的內容。
有了坑道工事。志願軍在作戰中傷亡明顯減少。1951年夏秋防禦作戰時。「聯合國軍」平均發射40~60發炮彈殺傷志願軍一人;1952年1~8月。「聯合國軍」平均發射660發炮彈。才能殺傷志願軍一人。志願軍在依託坑道進行堅守防禦作戰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形成了坑道作戰的一套戰法。不僅有效的保存了自己。而且大量殺傷了敵人。
余飈細細看過文章。輕輕吁了口氣。雖然李如萍所寫的並不十分完善。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就這麼多。如果胡編亂造。那可就是誤導觀眾了。
「嗯。寫得怎麼樣。厲害吧。」吳新民挑了挑眉毛。拿出一個小本晃了晃。「自從余萍開始寫文章。我每篇必看。而且都剪下來貼在本本上。長見識啊。開眼界啊。」
「沒那麼誇張吧。」余飈摸著下巴。「不過是一些小提示。小建議而已。」
「話可不能這麼說。」林存忠正色說道:「光憑戰壕的改進。還有這個坑道作戰。就能少死多少士兵。這種戰法正適合敵攻我守。敵強我弱的狀況。非常具有實戰的指導意義。當然。好馬還需伯樂識。要是有國軍將領能慧眼識珠。那就更好了。」
「是啊。想想自抗戰開始。國軍基本都處守勢。卻屢守屢敗。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採取大縱深防禦。沒有完備的坑道工事。被日本鬼子的狂轟濫炸打亂了陣腳。」吳新民感嘆道。
一種新的設想或理論的產生。有時就象發明創造一樣。當深入研究問題的人對某個難點長久地百思不得其解。長久地寢食皆廢。天天「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就很可能在一個特定的場合和時刻。發覺那個問題和困惑。與當前的事件有些雷同或相似。二者存在著某種邏輯聯繫。兩件事情「撞」在一起。大腦會突然「閃亮」。一下子會冒出智慧的火花而驟然發現。人們稱之為靈感。「靈感」女神喜歡「男子汗」。她只青睞流汗甚至流血的人。而且只有百折不撓、如痴如迷、特別專心的人。才不會錯過她那嫵媚燦爛的瞬間一笑。
而現在。余飈雖然不能給那些正苦想冥想如何對付日本鬼子的軍事將領以靈感。但他卻能用另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來推動某些軍事學術的發展和深入。那就是指點和引導。或許有人不屑一顧、嗤之以鼻。但只要有人在實踐中證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那麼這種理論和創見就會流傳開來。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見效。或者是能不能見效。就不是他能顧及到的事情了。
而且從他心裡來說。是真的希望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能死得少一些。國家受到的損失能小一些。可還真沒存著能出名的想法。
「司令。現在日軍依然在南方維持著進攻的勢頭。您給分析分析。要怎麼樣應對才能扼制。」林存忠給余飈沏了杯茶。虛心請教道。
「這個。我對大兵團作戰不甚了解。參謀長肯定比我高明。」余飈敷衍道。
「司令。隨便說說嗎。」吳新民一咬牙。從自己的柜子里拿出個木盒。放到余飈跟前。「不管說得好不好。這個送給如萍了。如萍愛穿軍裝。就是一直沒有合適的佩槍。如果戴上這個。肯定英姿颯爽。」
余飈打開一看。是兩把小左輪。鍍金的。黃燦燦的晃人眼。是贈送友人用的禮品槍。媳婦兒穿上軍裝。再戴個美式船形帽。腰帶一勒細腰。胸脯高聳。再佩上兩把金光燦爛的左輪槍。那。嘿。制服誘惑啊。下次讓她穿著上衣。光著白白的大腿。露著豐滿的臀部。我從後面來。爽啊。
余飈抹了抹嘴。嘿。想入非非。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該死的戰爭。該死的日本鬼子。蜜月還沒過完就分開了。
「這個。不好吧。」余飈故作深沉的咂咂嘴。眼睛卻沒離開兩把金槍。說道:「這麼重的禮。我怎麼好意思收呢。嘿嘿。」
「都怪我一時小氣。司令成親的時候就應該拿出來做賀禮的。」吳新民很痛心的做著自我批評。「司令要是不收。那就是心裡還怪罪我呢。」
「怪罪什麼。我可不是那個意思。老吳你不要想岔了。」余飈撓了撓腦袋。裝出很無奈的樣子。「好吧。我暫時讓如萍替你保管。等她玩夠了。就還給吳大哥。」
「也行。這東西就是好看。子彈也少。就是個玩物。」吳新民點了點頭。很急切的說道:「那司令就開開尊口。我們可都洗耳恭聽呢。」
「隨便說說。就當聊天解悶兒了。」余飈喝了口茶水。整理了下思路。緩緩說道:「我仔細琢磨過日本鬼子作戰的特點。總結出他們的幾大特點。也琢磨出他們幾大弱點。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二位批評指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