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抗日風雲記> 第一百四十七章 影響

第一百四十七章 影響

  在重慶,各報爭相刊載百團大戰的消息,前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慰問的人絡繹不絕,普遍認為在全國各戰場相當沉悶的時候,華北出擊的勝利有著重要意義。 

  說實話,百團大戰幫了蔣介石的大忙,日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華北,推遲了對重慶的進攻計劃,減輕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壓力,按說蔣介石應該對百團大戰拍手稱快,但他非常矛盾,他一向高舉「攘外必先安內」的旗幟,認為八路軍比日本人更可怕,怎麼能容忍八路軍神不知鬼不覺地私自發展到一百多個團呢,他如果祝賀,等於承認八路軍這一百多個團,可作為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他又不能不有所表示,於是,蔣介石簽署嘉獎八路軍百團大戰的電報,稱「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但隨後,蔣介石又下了一道密電,絕對查禁有關「百團大戰」的文字。 

  百團大戰震驚中外,國人揚眉,敵偽膽寒,一掃瀰漫在淪陷區上空的悲觀動搖。 

  《大公報》載文說:「宜昌戰役以來,三個月來各線無大戰事,就在這夾縫中間,傳來了北方的捷音,這個攻勢方在發動,已凌厲無前,收穫佳果;而三軍用命,人人奮勇,攻勢正猛,戰果必仍將擴大,……北方在打勝仗,這將是大河黑水的兒女打回老家的先驅,」 

  《力報》指出:「擔應華北出擊的主力部隊在裝備方面及軍事技術訓練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隊,但是他們終能以劣勢裝備在敵人統治比較鞏固的華北予敵重創,……要學習華北的光榮模範,各部隊在作戰時就應協同動作,而不應保存實力,按兵不動,予敵以可乘機,」 

  《新蜀報》社論說:「我們每天看到如雪片飛來的條條捷報,真是興奮,感動得流淚,」 

  雖說各報都沒有點明,但華北作戰的主力就是八路軍這是勿庸置疑的。 

  1940年是國際法西斯最囂張的全盛年,這一年,德國侵佔了丹麥、挪威、比利時,僅用了六個星期,就把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帝國打得俯首稱臣,在中國,日軍攻陷宜昌,整個歐亞反法西斯戰場,降的降,守的守,在這種低迷,讓人感到絕望的局勢下,竟然是昏睡百年的中國軍隊率先發起了第一場反擊戰。 

  百團大戰的勝利在國際上也引起了震動,前蘇聯《紅星報》評論說:「華北之中國軍隊,目前正在山西省進行主動性之作戰,第八路軍正展開大規模之攻勢,游擊戰在山東省與北平附近亦正趨於激化,中國人……始終表現高度之民氣,對自身力量具有信念,中國人民為自由獨立、爭取最後勝利而戰,依然表現最大之決心而不能動搖,」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寫道:「經過長時間的籌劃,朱D和彭DH在1940年8月初發布最後命令,對日軍展開百團大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鬥日以繼夜,一百個團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鬥是熾烈而無情的,敵人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樑、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 

  如果是以原來所定的二十二個團參戰,蔣介石會不以為然,這不過是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時的數量,但這次突然遍地開花,一下子打出一百零五個團,而且是1937年8月到1940年8月短短三年時間就增加數倍,並且戰鬥力如此猛烈,蔣介石深知GCD會搞武裝,並且深信這不是共軍的全部(確實不是全都,只是八路軍兵力的一半,還有新四軍的,還有民兵武裝,),這足以讓蔣介石寢食難安。 

  不僅蔣介石如此,國民黨方面許多高級將領都恍若夢中驚醒,無不驚呼:「GCD在西北怎麼會有一百多個團,再加上山東、冀南等地的游擊武裝,其數量就更加驚人了,」為了讓全中國的民眾看到蔣政府的大度,蔣例行性地給延安發去了嘉獎電,另一方面卻憂心忡忡地召集國民黨高級將領召開軍事會議,緊急部署「防共、**」計劃,從此,邊抗戰邊**成了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多數軍官的共識和一貫作為。 

  蔣委員長官邸一側的小書房,身穿灰色綢子馬褂的蔣介石,正背著手站在牆邊,研究著一幅偌大的中國戰略地圖,黑色箭頭、符號代表日軍的進攻方向和據點;紅色箭頭和符號代表八路軍的進攻方向和根據地;藍色箭頭和符號則代表中央軍及其駐地,這幅囊括了中國內外矛盾以及抗戰形勢發展變化的戰略地圖,是由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情報專家繪製的,以供蔣介石做出戰略決策。 

  依據地圖上所示,八路軍實現了蔣介石曾經的戰略意圖,1939年冬,蔣介石擬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冬季攻勢,要求十個戰區都參加,他給第二戰區的任務就是首先截斷正太、同蒲兩條鐵路的交通,並肅清晉南三角地帶的敵人,但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根本就沒敢與日軍作戰,離正太、同蒲路還遠著呢。 

  一陣輕輕的腳步聲傳來,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何應欽在侍從官的引領下走了進來,遞上來一份電報,笑著說道:「校長,有好消息,」 

  蔣介石還以為又是八路軍發來的電報,百團大戰開始后,朱D、彭DH每天平均要向蔣介石打來三至四份百團大戰的戰報,每一份戰報都詳細陳述八路軍或大部隊,或小部隊,向日軍進攻;或取得大勝利,或取得小勝利的消息,可當他很隨意的瀏覽電報內容的時候,眼睛卻瞪大了,轉頭問道:「消息確實嗎,」 

  「這是軍統轉過來的,還有戴局長親自簽名,應該沒有問題,」何應欽謹慎的回答道。 

  蔣介石再次仔細看了遍電報,轉身走到沙發上坐下,又招手示意何應欽也就坐,沉思半晌,緩緩說道:「四月五原大捷創國軍收復失地之先例,如今二路軍收復縣城,全殲守軍,要大力宣傳,起到抵消**八路軍百團大戰的作用,轉移大後方民眾的注意力,另外,你們要馬上議定嘉獎,這個余飈現在是少將吧,」 

  「是的,未過而立卻身居少將,這在國軍當中也是不多見的,」何應欽說道。 

  「敬之,時勢不同,那些繁文瑣節可以不考慮,」蔣介石輕輕擺了擺手,說道:「殲滅日軍一個大隊,作為敵後的地方部隊,這非常不容易,你們要仔細研究戰鬥經過,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而我正規國軍卻做不到,」 

  「校長所說極是,」何應欽點了點頭,贊同道:「二路軍的戰術指導小分隊不僅攜帶了破甲槍榴彈的製造工藝和樣品,在所過之處,還給國軍各部作了戰術示範和表演,國軍各部反應良好,都打報告要求兵工廠儘快仿製,配發部隊,地方部隊與日軍戰鬥頻繁,積累的經驗確實也有借鑒意義,」 

  「這個余飈很聰明啊,」蔣介石突然說道:「他是不是一直找借口避免與八路軍的衝突,看來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知道八路軍在敵後力量的強大,而我們,都低估了八路軍的力量,在華北,除了日本人,八路軍的實力現在已經全面超過了國軍,二路軍不與之為敵,保存實力,看來也是有苦衷的,」 

  「保留這塊華北的地盤是很必要的,」何應欽附和道:「二路軍奪取縣城,在戰略上已經處於主動,正在橫掃各處據點,搶佔地盤,這個時機掌握得不錯,日本人被八路軍的百團大戰拖住,正在爭奪鐵路線,暫時是顧不上他們的,」 

  又談論了一會兒,蔣介石抬手看了看手錶,何應欽馬上知趣的告辭而出。 

  …………………… 

  第二天,大後方的各家報紙幾乎是同時登載了二路軍光復縣城,全殲守軍的報道,立時又引起了一場轟動,國軍收復失地,似乎只有四月間的五原大捷這一次,如今一支敵後武裝,連雜牌都應該算不上的部隊竟然能做出此成績,確實讓人感到驚訝。 

  緊接著,從被佔領的縣城發來了詳細的戰鬥經過,經過幾次潤色修改,描述得是生動傳神,先是小部隊混入城內,再脅迫偽軍軍官打開城門,然後是激烈的巷戰,最後是強大的炮火,勇猛的衝殺。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血色火光之中,幾千名戰鬥人員在這座古老的縣城裡進行著殊死拼殺,攻守雙方,一個是志在必得,一個是寸土必爭;一個是氣勢洶洶、來者不善,一個是拚死頑抗、以牙還牙;一個是不計一切代價拚死向前、向前,一個是誓與陣地共存亡、死不後退……到處是手榴彈的爆炸聲、地動山搖的炮彈怒吼聲、疾風暴雨般的槍彈尖叫聲、我軍氣壯山河的吶喊聲、敵軍垂死掙扎的哀吟聲……只有戰場,才能發出這種聲響,只有戰地之聲,才能如此動人心魂……就像一隻龐大的樂隊,戰鬥員們操縱著不同的樂器,彈撥著不同的音符,從不同的方向,彙集到這個露天舞台上,齊奏著蔚為壯觀的戰地交響曲……伴隨著令人心碎膽寒的樂曲,是千百顆絢麗的流光往來穿梭、交相輝映,襯紅了那灰濛濛的天際……巨大的氣浪衝天而起,攪得天地間一片昏暗……那血汗泥塵所散發出的蒙蒙薄霧……那絢爛的、黑紅的、劇烈開放的、瞬間熄滅的火焰,火焰中倒下去的是人類的肉體,火焰中矗立起來的是民族的尊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