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迷情大唐之愛抑> 西京長安縣朱雀門街西五

西京長安縣朱雀門街西五

  朱雀門街西【第五街】,〈即皇城西之第三街。〉


  街西從北第一【修真坊】。〈韋述曰:今坊之南門門扉,即周之太廟門板也。隋有積善寺,武德中徙義寧坊。〉


  坊有漢【靈台】餘址。〈崇五尺,周一百二十步。《述征記》曰:長安宮南靈台上有相風銅烏,或曰此烏遇千裏風乃動。〉


  郎將葛威德宅。〈張說《葛威德墓誌》:夫人郭氏,薨於京兆之修真裏。〉


  次南【普寧坊】。〈南街西出,通開遠門。〉


  坊西街有漢【太學】餘址。〈其地奉長安故城南安門之外。〉


  次東,漢【辟雍】。〈漢元始四年所立。〉


  次東,漢【明堂】。〈二所並磨滅,無複餘址。〉


  十字街東之北,靈化寺。〈隋開皇二年沙門善吉所立,其地奉吉之宅。講堂北有古塚,崇五丈,不詳姓名。〉


  東南隅,東明觀。〈顯慶元年,【孝敬】升儲後所立。規度仿西明之製,長廊廣殿,圖畫雕刻,道家館舍,無以為比。觀內有道士馮黃庭碑,又有道士巴西李榮碑,永樂李正己為其文也。《唐語林》:明皇所幸美人,忽中夜夢見人召去,縱酒密會,醉厭而歸,覺來流汗倦怠,因言於上,上曰:此術人所為也,汝若複往,但隨時以物記之。其夕熟寐,飄然又往,美人半醉,見石硯在前席,密以手文印於曲房屏風上,寤而具啟上。乃潛令人諧宮觀求之,果於東明觀中得其屏風手文,所居道流已潛遁矣。張因為道士,居東明觀,柳宗元有《東明張先生墓誌》。〉


  西南隅,太尉、英國公李勣宅。


  北門之西,司農卿韋機宅。


  西北隅,襖祠。


  次南【義寧坊】。〈本名熙光坊,義寧元年改。《冥報記》:蘇州別駕沈裕,於貞觀八年八月,夢其身行於京師義寧坊西南街。〉


  南門之東,化度寺。〈本真寂寺,隋尚書左仆射、齊國公【高頻】宅。開皇三年熲舍宅,奏立為寺。武德二年改化度寺。寺中有【無盡藏院】,【敬宗】賜化度經院金字額,禦樓以觀之。大中六年改為【崇福寺】。《名畫記》:化度寺額,殷仲容題。寺有楊廷光、楊仙喬畫。按【武後】移此寺無盡藏於東都福先寺,日久漸耗,尋移歸本院。至開元九年,以所餘散京師諸寺,遂絕焉。〉


  西北隅,積善尼寺。〈隋開皇十二年,高熲妻【賀跋氏】所立,其地本賀跋氏之別第。〉


  十字街東之北,波斯胡寺。〈貞觀十二年,太宗為大秦國胡僧【阿羅斯】立。〉


  東南隅,尚書右仆射戴至德宅。


  青城縣令達奚思敬宅。〈員半千《達奚思敬碑》:終於長安義寧坊之私第。〉


  右龍武軍宿衛閭庭萼宅。〈《清河張夫人墓誌》:夫人號威德,清河之族,嬤於閭氏,終於京長安縣義寧裏之私第。又雲:嗣子庭萼,右龍武軍宿衛。次子庭珍,右羽林軍宿衛。〉


  次南【居德坊】。〈南街西出,通金光門。坊內隋有依法、寶岸、凝觀三寺,並大業廢。〉


  漢【圓丘】餘址。


  東南隅,先天寺。〈本寶國寺。隋開皇三年,敕大興、長安兩縣各置一寺,因立寶昌、禪林一寺,東西相對,時人謂之縣寺。其地本漠之圓丘。先天元年,改為先天寺。〉


  西北隅,普集寺。〈隋開皇七年,突厥開府儀同三司鮮於遵義舍宅所立。〉


  南門之西,奉恩寺。〈本將軍【尉遲樂】宅,神龍二年立為寺,大中六年改興福寺。〉


  南門之東,司禮太常伯【劉祥道】宅。〈宅接先天寺,兼據漢圓丘舊址,因基高築亭焉。〉


  房州刺史杜元徽宅。〈劉太真《杜元徽碑》:終於長安居德裏私第。〉


  左驍衛將軍折氏宅。〈《曹夫人墓誌》:夫人曹氏,諱明照,年十有八,適左驍衛將軍折府君為命婦,終於居德裏之私第。〉


  次南【群賢坊】。〈隋有監門大將軍黃城公元瓚、上柱國郵城公梁軌二宅。又有法身、寶王二寺,大業七年廢。〉


  東門之南,真心尼寺。〈隋開皇八年,宦者儀同三司【宋祥】舍宅所立。〉


  十字街東之北,真化尼寺。〈開皇十年,冀州刺史馮臘舍宅所立。武太後改為【光化寺】,神龍元年複舊。


  東南隅,中宗昭容【上官氏】宅。〈後為【南陽縣主】所居。〉


  處士程元景宅。〈《程慮士墓誌》:先生諱元景,字師朗。京兆長安人。遘疾,終於群賢裏。〉


  內供奉強瓊宅。〈《故琅琊王氏夫人墓誌》:夫人即故玉冊官、內供奉、賜緋魚袋強瓊之妻。乾符元年,終群賢裏第。〉


  次南【懷德坊】。


  西南隅,羅漢寺。〈隋開皇六年雍州牧、楚絲且盧積所立。〉


  十字街西之北,辨才寺。〈本鄭孝王亮隋代舊宅,亮子司空、淮安王神通,以開皇十年為沙門智凝立此寺於群賢坊,以智凝辨才不滯,因名寺焉。武德二年徙於此。〉


  東門之北,慧日寺。〈開皇六年所立,本富商【張通】宅,舍而立寺。通妻【陶氏】常於西市鬻飯,精而價賤。時人呼罵陶寺。寺內有九層浮圖一百五十尺,貞觀三年沙門道□所立。李儼《道因法師碑》:法師終於長安慧日之寺。〉


  弘光寺。


  天官侍郎【李至遠】宅。〈畢氏曰:《唐書》本傳:至遠為天官郎中。〉


  朝議郎、行澤王府主簿梁寺宅。〈《梁府君並夫人唐氏墓誌》:梁君諱寺,字師陳,雍州藍田人,終於長安懷德裏第。按梁君之卒在垂拱四年七月五日。又雲:其夫人唐氏以垂拱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終於長壽裏第。蓋梁君卒後又徙居長壽裏也。〉


  韓寶才宅。〈《韓君墓誌》:君諱寶才,長安人也,卒於京城懷德之第。〉


  右賢王【墨特勒】宅。〈《賢力昆伽公主阿那氏墓誌》:三十姓可汗愛女建冊賢力昆伽公主,家婿犯法,身入宮闈,特許歸親史右賢王墨特勒私第。開元十一年六月十一日,薨於右賢王京師懷德坊之第。〉


  楚州丘曹參軍劉宅。〈《劉墓誌》:逝懷德私第。〉


  鄒鳳熾宅。〈坊南門之東,有富商【鄒鳳熾】,肩高背曲,有似駱駝,時人號為鄒駱駝,其家巨富,金寶不可勝計。〉


  次南【崇化坊】。〈本名弘化,避孝敬皇帝諱改。〉


  東門之北,經行寺。〈本隋長安令屈突蓋宅,開皇十年,邑人張緒市之,立為寺。大中六年改龍興寺。〉


  西南隅,靜樂尼寺。〈隋開皇六年所立。〉


  東南隅,龍興觀。〈本名【西華觀】,貞觀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禱獲愈,遂立此觀。垂拱三年,以犯武太後祖諱,改為【金台觀】。其時道士【成玄英】住此觀內。神龍元年,又改為中興觀。三年,改為龍興觀。《名畫記》:觀有吳道玄、董諤畫。〉


  朝議郎、行長安縣丞蕭思亮宅。〈《蕭思亮墓誌》:終於京崇化裏第。〉


  河陽節度使烏重胤廟。〈《韓愈烏氏廟碑》:營廟於京師崇化裏。〉


  次南【豐邑坊】。〈南街西出,通廷平門。此坊多假賃方相、需車、送喪之具。按《李娃傳》:凶肆有東肆、西肆。傳言各閱所傭之器於天門街,則西肆在街西,東肆在街東,西肆當即豐邑,未知東肆是何坊,俟考。〉


  東北隅,【清虛觀】。〈隋開皇七年。文帝為道士呂師玄所立。師玄辟穀鏈氣,故以清虛名之。〉


  司徒、兼中書令李晟林園。〈《舊害李晟傳》:賜永崇裏第及涇陽上田、延平門之樸園。〉


  次南【待賢坊】。〈此坊隋初立天下諸州朝集使邸,故以待賢為名。隋又有左鎮軍大將軍【史萬歲】宅。按《兩京記》:史萬歲宅初常有鬼怪,居者輒死,萬歲不信,因即居之。夜見人衣冠甚偉,來就萬歲,萬歲問其由。鬼曰:我漢將軍樊噲,墓近君廁,幸移他所,必當厚報。萬歲許諾,掘得骸樞,因為改葬。後萬歲為隋將,每遇賊,便覺鬼兵助己,戰必大捷。〉


  東北隅,天長觀。〈本名會聖觀,隋開皇七年,文帝為秦孝王俊所立。改千秋觀。天寶七載巨改天長觀。〉


  【節湣太子】廟。


  次南永和坊。〈本名淳和,元和初避【憲宗】名改。〉


  東北隅。【隱太子】廟。


  次南【常安坊】。


  東北〈按《兩京記》作東南。〉隅、【章懷太子】廟。〈神龍中立。〉


  次南【和平坊】。


  坊內南北街之東,築入【莊嚴寺】。街之西,築入【總持寺】。


  次南【永陽坊】。〈坊之西南即京城之西南隅。〉


  半以東,【大莊嚴寺】。〈隋初置宇文別館於此坊。仁壽三年,文帝為獻後立為【禪定寺】。宇文愷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池勢微下,乃奏於此寺建【木浮圖】,崇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大業七年成。武德元年,改為莊嚴寺,天下伽藍之盛,莫與於此。寺內有【佛牙】,長三寸,沙門【法獻】從【烏踵國】取以歸,豫章王睞自揚州持入京,隋文帝改置此寺。大中六年改【聖壽寺】。《名畫記》:寺有盧棱伽、尹琳畫。〉


  西,【大總持寺】。〈隋大業三年,煬帝為文帝所立,初名【大禪定】。寺內製度與莊嚴寺正同,亦有木浮圖,高下與西浮圖不異。武德元年改為總持寺。莊嚴、總持即隋文獻後宮中之號也。二寺門額,並少詹事殷令名所書。寺中常貢【梨花蜜】。《景龍文館記》曰:隋主自立法號,稱總持,呼蕭後焉莊嚴,因以名寺。《名畫記》:寺有孫尚予、吳道玄、尹琳、李昌畫。〉


  恭僖、貞獻二太後廟。


  【龍首渠】


  一名渡水渠,隋開皇三年開。自東南【龍首堰】下,支分【滻水】,北流至【長樂坡】〈坡在通化門東七裏,臨【渡水】,自坡之北可望漢長樂宮,故名長樂坡。〉西北,分為二渠,東渠北流,經通化門外至京城東北隅,折而西流,入東內苑為【龍首池】,餘水經【大明宮】前【下馬橋】下。西渠曲而西南流,經【通化門】南,西流入城,經【永嘉坊】南,又西南入【興慶宮】垣,注【龍池】,又出而西流,經勝業坊、崇仁坊【景龍觀】,又西入皇城,經【少府監】南,屈而北流,又經【都水監】、束【宮仆寺】、〈《長安誌》作太仆寺,誤。〉內坊之西,又北流入宮城【長樂門】,又北注為【山水池】,又北注為【東海】。貞元十三年,又自永嘉之西北,分支至【大寧坊】【太清官】前。


  【黃渠】


  自義穀口澗,分水入此渠,北流十裏,分兩渠,一渠西流,經【樊川】,合丈八溝。一渠東北流,經【少陵原】而北流,入自京城之東南隅,注為【曲江】。


  【永安渠】


  隋開皇三年開,亦謂之【交渠】。〈《唐會要》:元和八年,修城南交渠。〉引交水西北流,入京城之南,經【大安坊】之西街,又北流經大通、敦義、永安、廷福、崇賢、廷康【六坊】之西,又經【西市】之東,又北流經布政、頒政、輔興、修德【四坊】,及【興福寺】之西,又北流入【芳林園】,又北流入【苑】,又北注於【渭】。〈【明皇】自蜀還京,【肅宗】至【開遠門】外【望賢官】迎明皇,帝親籠馬行數十步,執鞭引道,過渠入宮,郎過此【永安渠】。王建《早春五門西望詩》雲:宮鬆葉葉牆頭出,渠柳條條水麵齊。蓋渠水皆在城西。〉


  【清明渠】


  在【永安渠】東,亦隋開皇初開。引【泬水】自丈八溝分支,經杜城之北,屈而東北流,入京城之南,經【大安坊】之東街,又屜而東,經【安樂坊】之西南隅,屈而北流,經安樂、昌明、豐安、宣義、懷貞、崇德、興化、通義、太平【九坊】之西,又北經【布政坊】之東,【右金吾衛】之東南,屈而東南,流入【皇城】,經【大社】北,又東至【含光門】西,又屈而北流,經【尚舍局】東,又北經【將作監】、【內侍省】東,又北入宮城【廣運門】,注為【南海】,又北注為【西海】,又北注為【北海】。


  【漕渠】


  天寶元年開。京兆尹韓朝宗分【潏水】,〈按渠蓋潏、交之水,《舊書》作分渭水,非是。〉入自【金光門】,置潭於【西市】之街,以貯材木。永泰二年,京兆尹黎幹以京城薪炭不給,又自西市引渠,經【光德坊】京兆府東,至【開化坊】薦福寺東街,北至【務本坊】國子監東,由子城東街,逾【景風】、【延喜門】入苑。渠闊八尺,深一丈。〈《舊紀》:渠成,上禦安福門觀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