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果斷撤退
眼看著雙方已經是大戰了二百多回合,依然是難分高下,這時,文鴦突然地撥馬後撤,喘了一口氣道:“今日時候不早,來日再戰吧。”說著,撥馬便走,回歸本陣。
正在勢頭上的劉淵又如何肯輕易地放棄,文鴦氣喘籲籲的表現,分明就是體力不繼了,想來也很正常,如今文鴦才不過十七八歲,體力並未達到鼎峰狀態,再加上他身體偏弱,和劉淵這樣虎背熊腰力大無窮的對手交戰,力量上終歸是落了下風的,時間一久,必然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
文鴦此刻突然後退,想必正是這個原因,劉淵也不疑有它,現在劉淵正占著上風呢,不趁此機會將文鴦拿下,今日被他逃了,隻怕以後想要逮到他就萬難了。
所以劉淵想也沒想,拍馬便追。
劉淵這一追,身後的匈奴兵便是聞風而動,緊跟著劉淵,氣勢洶洶地向並州軍這邊撲了過來。
文鴦回歸到本陣之後,並州軍似乎也受到了影響了,士氣看起來明顯地低落了一些,文鴦沒有再戀戰,而是大喝一聲:“撤!”
越騎營的將士也沒想到文鴦當了越騎將軍之後的第一戰竟然是如此的虎頭蛇尾,來的時候氣勢如虹,可剛一交鋒,便主動地後撤了,這可是在越騎營的戰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窘境啊。
不過文鴦現在是越騎將軍,他的命令便是軍令,無人敢來違抗,越騎營諸將士就算是再心有不甘,也隻得遵令行事,跟隨著文鴦向西撤去。
不過越騎兵可是弓騎兵,雖然他們主動地撤退了,可匈奴人追得很急的話,一樣是可以追到他們的身後的,這個時候,越騎兵手中的弓箭可不是吃素的,回頭從容地射上幾箭,將衝在最前麵的一些匈奴騎兵給射翻了在地。
現在劉淵可正在勢頭上,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打敗文鴦,但文鴦抽身飛快,還沒等劉淵下殺招呢,就已經果然地撤走了,這無疑讓劉淵是大為光火,他本來還想著趁勢解決掉文鴦這個威脅呢,結果卻讓他全身而退,所以劉淵帶兵追了上去,絕不給文鴦逃跑的機會。
但還沒有追到近前,並州軍就是一輪疾射,如今越騎營的騎射水平已經是相當的高超了,以前隻有那些騎射高手才能完成的高水平動作,現在最普通的越騎兵都可以輕鬆的完成,像這樣原本難度極高的“回頭望月”,越騎兵信手拈來,射得又快又準,而且是從容不迫,很輕易地就逼著匈奴人不敢靠近。
劉淵不禁是七竅生煙,按理說,胡人的騎射技術曆來是冠絕天下的,但自從曹亮發明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之後,漢人在操控戰馬方麵,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一個隻有一年騎齡的新兵,就可以超越以前十年騎齡的老兵,匈奴人在馬背上的優勢,已經是蕩然無存了。
自從當年的並州之戰後,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就已經不再是秘密,而是廣為流傳了,天下人盡皆知,就連遠在塞外的鮮卑人也是紛紛效仿,自製出簡化版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來,提高了騎兵的作戰能力。
蟄伏在朔方的劉淵雖然與漢地隔絕,但他一直比較關心並州那邊的事情,時常派手下的人潛入到並州來刺探軍情,所以劉淵甚至遠比鮮卑人更早獲得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消息。
對於能極大提高騎兵戰鬥能力的裝備,劉淵當然是比較感興趣的,隻不過朔方之地資源比較匱乏,光是打造全金屬的雙邊馬鐙就需要大量的鐵,而魏國邊塞上對鹽鐵的管控十分的厲害,所以完全仿製並州軍的馬鞍和馬鐙也是極為困難的事。
所以劉淵也隻能是和鮮卑人一樣,去製作簡化版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馬鞍倒是好說,所用的東西是木頭和皮革,這些東西朔方也不會缺,唯一欠缺的,隻是工匠,所以高橋馬鞍也沒法打造地比較精致,隻能是簡陋粗糙一些,但實用性卻遠比光溜溜地騎在馬背上強多了。
至於雙邊的馬鐙,做不成金屬的,隻能是做成用繩子和木板做成的模樣,這倒是很容易地就解決了戰馬騎乘時候的難題,同時也讓劉淵在統一朔方諸部之中,大為受用。
可以說,劉淵這些年來之所以能夠順利地拿下朔方,裝備上的優勢不是功不可沒的,畢竟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騎兵,那怕是簡化版的,也同樣有著非凡的戰力,比之沒有裝備這些馬具的騎兵具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在這一點上,劉淵也該去感謝一下曹亮,如果不是他的這項發明,劉淵統一朔方的進程還需要往後推延。
當然盡管會無限期地推延下去,但統一之勢卻是無法更改的,尤其是在劉淵變得強大之後,朔方各部的一統,已經是大勢所趨,無人可逆了。
或許在匈奴各個小部落之間,劉淵還可以有一定的優越感,但在裝備精良的並州軍麵前,劉淵無論如何也生不出半點的優勢感來。
文鴦主動地來撤退,一萬多人的越騎兵也隨之後撤,所有的動作都是那樣嫻熟而從容,這不禁讓劉淵大為感歎並州軍的紀律。
但文鴦和越騎營就這麽輕鬆地離開,劉淵自然是著實不甘心的,更何況有機會消滅一支並州軍的騎兵,劉淵自然是當仁不讓的,所以劉淵率軍緊隨越騎營,拚了命地去追,隻希望在天黑之前就可以解決戰鬥。
劉淵此刻最大的目標是收複離石,他聚集軍隊,將所有的軍隊都撤了回來,就是準備去攻打離石的,不過並州軍騎兵既然趕來送死,劉淵當然不會輕易地放過他們,也隻有不斷地消滅曹亮的有生力量,劉淵才可以具備和曹亮扳手腕的實力,最後才有機會戰而勝之。
所以任何的一點機會劉淵都不會輕易地放棄,就算越騎營逃得再遠,劉淵都不會輕易地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