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浮橋建成
並州軍也不知道向著南岸傾瀉了多少枚的石彈多少支的弩箭,反正遠遠望去,整個南岸的上空就如同是籠罩在一片飛蝗之中,遮天蔽日的,甚至這場麵比飛蝗更可怕,畢竟每一枚的石彈,至少也都有粗瓷大碗那一般的大,鐵製的弩箭更是長達兩三尺,這樣的武器遮住了天空,更令人震憾。
司馬師原本是站在河邊的,但並州軍發起攻擊之後,他所處的位置也變得極為不安全起來,親兵們馬上將司馬師護送到安全的地帶去。
盡管司馬師眼不能視物,但投石車石彈落地的轟然響聲和連弩箭發出的破空呼嘯聲,也他也清楚地感受到危險的來臨。
戰船和投石車連弩車的組合,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所產生的威力卻是無比的驚天動地,也隻有曹亮這種鬼才,才會把這些東西鞣合的一起,產生出無與倫比的效果。
本來司馬軍的防線打造的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可曹亮擁有連弩飛石船這樣的殺手鐧,卻頃刻之間讓司馬軍的防線處於了癱瘓的狀態。
並州軍用連弩飛石船進行攻擊隻是前奏,目的就是為了掩護搭建了一半尚未完工的浮橋,而浮橋一旦建成,將會有無數的並州軍通過浮橋源源不斷地湧上南岸來,這才是讓司馬師真正頭疼的原因。
為了打造這麽一條黃河防線,司馬師著實是花費了不少的氣力,就連他本人,一年多的時間都沒有回洛陽休息過,一直紮根在白馬,時刻督促著防線的興建。
這條防線,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傾注了司馬師的大量心血,就在連同司馬師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這條防線無懈可擊的時候,卻被曹亮徹底地打回了原形。
這次曹亮可沒有使用任何的計謀,純粹的正麵強攻,利用連弩飛石船這樣超越常規的手段,使用顛覆了傳統作戰理念的方式,僅僅隻是一個開頭,就已經打得司馬軍沒有招架之功了。
白馬渡可是雲集了司馬軍十萬大軍的,就算連弩飛石車再厲害,也不可能覆蓋十萬大軍,其實真正受到打擊的,也僅僅隻是河堤一線上。
連弩飛石船的攻擊目標也確實就是河堤一線,這裏是司馬軍防線的第一道,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道,連弩飛石船隻要能壓製住這一線的司馬軍就足以為搭建浮橋的舟橋部隊提供援助了,至於去消滅處於後方一線的大量司馬軍,那得等並州軍的大隊人馬殺過黃河去,才能解決得掉。
現在司馬軍大部分的人馬已經無法在河堤一線上立足,為了避開弩箭和飛石的打擊,他們隻能是被迫後撤,撤退到相對安全的地帶去,隻有少數人敢於堅守陣地,頂著矢石砸到頭頂上的危險,堅持在第一線上。
但他們卻無力阻止浮橋的搭建,縱然他們的弓箭可以射死一些並州兵,但後續的並州兵很快就會頂上來,繼續工作,浮橋的推進速度一點也不慢。
就算是他們使用桐油火箭也無濟於事,為了防火,並州軍故意地把橋麵上給弄濕了,那怕火箭就是落在了浮橋上麵,也很快就會熄滅,沒有足夠多的弓箭對浮橋進行壓製,司馬軍根本就無法阻止浮橋的到岸。
而浮橋的到岸,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君不見北岸那邊的並州軍已經是蠢蠢而動了嗎,他們就是等待著浮橋的搭建成功,會在第一時間便向著南岸的陣地發起攻擊。
司馬軍的士兵恨不得跳到黃河裏,去把那三座該死的浮橋起給拆掉,但是他們現在可不具備水戰的能力,就算具備,也不敢出戰啊,那漫天的石雨,頃刻間就能把任何的船隻給擊穿,無論是呆在水裏還是呆在岸上,隻要是在並州軍矢石的覆蓋範圍,他們的生存幾率就變得很小很小了。
司馬軍的大軍雲集在大堤的後麵,這裏的區域倒是十分安全的,投石車根本就攻擊不到,但是留在這裏沒有絲毫的用處,隻有把大堤守住,才是唯一能阻止並州軍攻上來的方法。
但在絕對實力的碾壓之下,司馬軍十萬大軍都無所做為,現在那怕再多的人湧上去,也是白給呀。
等待似乎成為了司馬軍唯一能做的事情,他們在等待著並州軍矢石攻擊的結束,這樣才能夠讓他們重新回到防線上去,但如果並州的連弩飛石船停止攻擊的話,那將意味著整個河堤防線恐怕已經易主了。
從淩晨到午時,連弩飛石船已經是不知疲倦地連續攻擊了三個時辰,沒有人能算清楚他們到底向著南岸拋射了多少支的弩箭和多少枚的石彈,光是看看岸上那密密麻麻的矢石,就足以讓人心驚膽寒了,如此密集的箭雨石雨,一直呆在大堤的司馬軍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大堤上橫七豎八地倒滿了司馬軍的屍體,這也是他們撤退的足夠快,才讓更多的人幸免於難,否則的話,遭難橫死的人隻怕要翻上數倍都不止。
這個時候,司馬軍最為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第一浮橋首先觸岸,直通大堤上,這裏已經沒有司馬軍在防守了,興建浮橋的工兵可以大踏步地邁上大堤。
隨後第二座、第三座的浮橋也相繼建成,橫跨黃河的浮橋終於在連弩飛石船的掩護之下,順利地完工。
擔任敢死隊的步兵營將士也早已在浮橋上麵等候著了,浮橋剛剛建成,他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
此刻連弩飛石船已經完成了它們的使命,矢石已經不再攻擊浮橋的正前方了,開始向縱深和兩側進行延伸,如果繼續攻擊浮橋前方的大堤的話,很容易造成誤傷,畢竟這些矢石又不會長眼,他們一旦飛過來,是分不清敵我的。
連弩飛石船已經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舟橋部隊也算是功德圓滿,接下來,攻堅的任務將會落到步兵營敢死隊的身上,他們將同蜂擁而上的司馬軍展開浴血之戰,生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