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4章 百密終有一疏
戰鬥從中午一直持續到了傍晚,西陵的防線早已經是千瘡百孔,芨芨可危,而蜀兵更是累得精疲力竭,氣喘吁吁,體力透支的十分嚴重,如果不是平江營缺乏攻城破敵的經驗,很可能現在西陵城就已經易手了。
姜維一生經歷過無數次的險惡戰鬥,所以身處逆境對於姜維來說真得不算個什麼事,但像今天這樣憋屈的戰鬥,卻是他平生第一次經歷。
以前不管是身處困境還是順境,姜維都有全力來拼搏的機會,那怕是深陷到敵人的重圍之中,只要姜維能夠捨身忘死的拼殺,依然是有突出重圍,逆轉戰鬥的希望。
但今天這樣的戰鬥,卻讓姜維看不到一絲絲的希望,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發力的機會,面對魏軍投石車的攻擊,蜀軍完全是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防禦,無法抵抗,更無法反擊,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這樣的戰鬥,怎生一個鬱悶啊!
而且這次魏軍的投石車,用得特別的噁心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打一會兒停一會兒,來來回回地折騰著蜀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讓蜀軍只能是城上城下疲於奔命,將所有的體力和精力都無休止地消耗在無謂的奔跑過程之中,以至於和魏軍攻城部隊展開激戰的時候,蜀軍明顯的出現體力不支戰鬥力下降的問題。
這對姜維來說,確實是一場極為難打的仗,其實從姜維整個西陵防禦計劃來看,他最怕的,也就是魏軍的投石車。
為了消除投石車對西陵城的威脅,姜維將整個戰線向前推了百里之遠的距離,以猇亭為最前沿,精心打造了一條長圍防線,利用險峻的山勢,對試圖進攻西陵的蜀軍進行有力的阻擊。
表面上來看,姜維是將他最為擅長的山地戰發揮到極致,利用蜀軍在山地戰方面的經驗和優勢來阻擊魏軍。
但事實上,也是姜維對西陵城防禦沒有信心的一種表現,雖然西陵城一直以來都是吳國在荊州西部的要塞,同時兼顧著對抗來自於魏國和蜀國的威脅,所以西陵城的防禦配置,一直以來都是最為頂級的。
吳國的經濟力量薄弱,在城池的防禦上面也向來是馬馬虎虎,就連國都建業的城防,在立國之初,都是相當簡陋破蔽的。
建業稱雖然有石頭城的別號,但你千萬別被這個別號所迷惑了,直接就認為石頭城就是用石頭來砌築的,那樣就大錯特錯了。建業之所以叫做石頭城,只不過是因為它建城的那個地方就叫做石頭山,因地而得名。
當初的時候建業還叫做秣陵,孫權也是因為聽信了張昭之言說這裡有帝王之氣,所以才在這裡建城的。當時條件十分的簡陋,別說是磚石砌城了,就連夯土建城都做不到,只能用籬笆牆來代替,建業也就成為三國之中最為簡陋的一座都城。
不過建業雖破,但西陵城的防禦實力卻不含糊,為了確保荊州上游的安然無恙,吳國在西陵城的建造上面,還是勒緊褲腰帶,捨得花大價錢的。
西陵城的城牆雖然也是夯土所建,但在建造的過程之中,還是摻雜了不少的石塊,這樣就使得西陵的城牆比起普通的城牆堅固了不少,抗投石車打擊的能力也是相應提高了。
但姜維卻深知魏軍投石車的厲害,魏軍的投石車已經擺脫了人力牽接拉的範疇,而是採用更為先進的配重式,不但投石車手的數量大大地降低了,而且投石車的力量變得更強,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在建業的渡江之戰中,魏軍就曾經建造出體積更大,射程更遠的投石車,直接就能將石彈拋射到長江的對岸去,這種恐怖的力量任誰聽了,都會膽戰心寒。
所以姜維知道,以西陵的城防力量,是不足以擋住魏軍投石車,一旦讓魏軍衝到西陵的城下,用投石車進行飽式攻擊,西陵城根本就守不住。
所以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姜維最終的防禦方案。
但百密也終有一疏,姜維一直死盯著的,是魏軍的陸戰部隊,對於水軍這邊,姜維有些忽視了,他一直認為,魏軍水師雖然有覆滅吳國水軍的力量,但那種力量不過是在水面上的,魏軍水師還沒有能力將這種力量向陸地上擴展吧,只要蜀軍不下水,魏軍又能奈之若何?
可萬萬沒想到,魏軍居然就在姜維的這個盲點上動手了,儘管說魏軍派出來的陸戰部隊並不是最為精銳的野戰步兵營,但上萬人的攻城部隊,還是給姜維帶來了無窮的壓力。
當然,魏軍陸戰隊之所以能佔據主動,完全就是因為有投石車在背後給他們撐腰的結果,在投石車的強力掩護之下,魏軍的攻城行動進展的十分順利,幾次都快要將西陵城給攻破了,如果不是姜維的嫡系軍隊拚死抵抗的話。
姜維身邊的這支親兵衛隊那可是跟隨姜維身經百戰的驍銳之師,經過參戰過數次的北伐之戰,戰力之強悍,一旦也不亞於蜀軍王牌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在隴西戰場上全軍覆滅,連同它的指揮官張嶷一同命殞北伐之路,儘管說退回到蜀國之後,姜維也一心再想要重建這一支王牌部隊,但在所有的精銳都損失殆盡的情況,想再將這支隊伍重建起來談何容易,再加上轉戰永安的事,重建無當飛軍的計劃也就擱置了。
姜維的這支親衛軍,已經是蜀軍之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了,裝備最為精良,鬥志也是最為旺盛,在這種危難時刻,也是他們挺身而出,多次地擊退了魏軍的進攻,才確保了西陵城的不失。
但這支親衛軍的數量也太少了,多年的戰鬥下來,雖然有所補充,但總人數現在已經沒有千人了,在這種大的戰役場合下,它們能挽一時危局,但卻能挽回整體的頹勢。
現在,姜維只能是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寧隨的這支援軍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