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3章 平生夙願
姜維倒是真想回成都瞧瞧,懲治一下那些魑魅魍魎,以前姜維雖然是手握重兵,但需要顧忌的東西太多,所以姜維在行事的時候,還是有所保留的,能和朝中的人不發生衝突為最好。
但現在姜維真得不需要考慮那麼多了,蜀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以前姜維所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現在完全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了。
只可惜現在前線的軍情緊急,姜維是分身乏術,根本就抽不出身來,他只能是通過奏章的方式,來勸解劉禪。
但效果如何,姜維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劉禪肯聽他的,那蜀國又何至於落到如今的這步田地,親小人,遠賢臣,劉禪完全是在走漢靈帝的老路啊。
姜維的這封奏章,大概率劉禪是不會聽的,姜維之所以還要寫,也不過是盡一盡人臣之道,面對權勢熏天的黃皓,別的大臣都害怕引火燒身,所以才三緘其口,但姜維可沒有什麼懼怕的。
只可惜姜維沒有辦法親至成都,所以那怕是言辭再強烈的奏章,大概率也是石沉大海。
命人將奏章送出之後,姜維尋思了半天,決定親自給司馬倫寫一封信,將自己上奏的內容告訴司馬倫,並且真心地希望如果自己戰死之後,司馬倫能撐起大局來。
姜維告訴司馬倫,黃皓才是禍亂朝廷的罪魁禍首,如果司馬倫將來有機會回到成都,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將黃皓給除掉,實現姜維平生的這一個夙願。
寫好這封信之後,姜維將書信用火漆封好,派心腹之人專程送往綿竹。
現在形勢緊迫,姜維都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機會再和司馬倫見上一面了,所以在書信之中仔仔細細地交待了司馬倫一番,頗有點臨終遺言似的。
送出這封書信之後,姜維沉重的心情突然之間變得輕鬆了許多,彷彿一下子卸掉了千斤重擔似的,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不過還沒有等他真正放鬆下來呢,中軍官已經快步跑了過來,急切地向姜維稟報道:「啟稟大將軍,魏軍羊祜部六萬餘人,兵分三路,向南安殺來。」
這一段時間以來,魏軍已經是持續不斷地向南安蜀軍防禦陣地發起過多次的進攻了,不過這些進攻多數是屬於試探性的,魏軍投入的兵力並不算多,戰鬥的激烈程度並不太高,對蜀軍的防線構不成什麼威脅,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雙方在南安一帶還是維持著一個相持的局面。
不過這種局面應當也不會維持太久,姜維很清楚,魏軍現在處於一種調整階段,畢竟魏軍的三路人馬如今都殺入到了蜀中,逼近了成都,這自然就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一旦魏軍調整完成,就會發動全面的大規模進攻了。
「該來的終歸還是要來的……」姜維喃喃自語,魏軍的總攻遲早是會開始的,這一點姜維不會感到任何的意外。
姜維已經為此做好充足的準備了,在魏軍發起總攻之前,蜀軍的陣地是比較寬泛的,相對來說比較鬆散,這樣的部署,有利於蜀軍控制更多的區域。
不過現在魏軍發起全面的進攻,這種鬆散的陣地結構肯定是不行的,很容易被魏軍給各個擊破,所以姜統在得到消息之後,立刻下令蜀軍收縮陣地,將外圍一些不太重要的陣地全部給放棄掉,將兵力向重要的陣地進行集中。
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之後,魏軍率先地在南線發起了進攻,當然東線和北線也會按照預定的時間投入到進攻之中來,魏軍總攻的號角已經吹響,成都之戰正式打響。
羊祜親率四個營,兵分三路向南安發起了進攻。
姜維並沒有去死守南安城,畢竟南安只是一座小縣城,第一容納不下蜀軍的那麼多人馬,二來南安城的防禦比較薄弱,根本無法抵禦住魏軍的進攻。
而且姜維是得到了準確情報的,魏軍中軍團在攻打味縣的時候,確實是使用了投石車,像味縣那樣擁有堅固城牆內外城結構的城池尚且都擋不住魏軍投石車的攻擊,更別說南安這樣的小縣城了,所以姜維在布防的時候,乾脆直接就放棄了南安縣城,而是將主力部隊部署在了峨嵋山一帶,還是試圖利用險要的山地,來阻擊魏軍的進攻。
在山地戰方向,蜀軍還是佔據著一定的優勢的,而在平原地帶的戰鬥之中,蜀軍的劣勢則是相當的明顯,姜維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和魏軍進行抗衡。
不過蜀軍如果全部退守到峨嵋山的話,那等於是讓開了大道,給了魏軍北上的機會,如果魏軍全然對退守峨嵋山的蜀軍不加以理會的話,那麼姜維的這一個部署顯然就是沒有用的。
所以,姜維在布防的時候,還得需要抽調出一部分的兵力來,在峨嵋山以東的丘陵地帶進行設防,對魏軍進行攔截。
儘管這些丘陵地帶地形起伏比較大,但缺少險要的山峰和峽谷,對魏軍騎兵的進攻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所以在這些地方的防守讓姜維是比較擔心的。
果然,羊祜將主攻的目標盯在了處於南安以北的青竹坡,對峨嵋山之敵則採用的是牽制形打法,雙管齊下,對南安一帶的蜀軍進行了全力的攻擊。
面對驍騎營和果騎營的連番進攻,鎮守青竹坡的蜀軍是節節敗退,三天之內,已經連續地丟掉了三道陣地,傷亡更是慘重,不得不繼續地向後退卻。
第四道防線是蜀軍在青竹坡構築起來的最後一道防線了,如果這一道防線再失守的話,那蜀軍在南安的防線可能就會全部失守,魏軍就會長驅北上,直逼成都。
姜維沒有辦法,只能是將鎮守峨嵋山的蜀軍抽調出一大半來,增援青竹坡,強化青竹坡的最後一道防線。
防守的兵力增加之後,蜀軍總算是穩住了形勢,暫時地擋住了魏軍的進攻,沒有讓青竹坡落入到了魏軍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