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親事有條件
方圓幾十裏想跟李如意學醫術的小孩子多了去。李如意至今隻教五狗子一個人,還是免費。
五狗子自是滿口答應,目光憧憬,道:“馬上春天,我帶你去山上采草藥。你教我認草藥?”
“好。”李如意想到用不了幾個月就要搬到縣城,那時與五狗子見麵的次數會驟降,也不會去山裏采草藥,心裏有些不舍。
不過,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別說朋友,就連親人也是如此。
“如意,你怎麽了?”
“我們家可能要搬到縣城去住。”李如意在五狗子的臉上看到了驚詫的表情,“怎麽,你不相信?”
“好突然。”五狗子拉住李如意的手,依依不舍的道:“要是你去了縣城,我們見麵就難了。”
“不會。你可以縣城找我,我也可以回村看你。”
五狗子目光羨慕,“要是我們家有錢也搬到縣城。”
李如意柔聲道:“會有那麽一天的。”
李家、許家都是外來戶,在禮村住了十幾年,沒有太強的歸屬感,並沒有把這裏當成老家。
再說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村裏的王族人要是有錢也會搬到縣城去。
夕陽西下,外麵傳來熟悉的驢子響亮難聽的叫聲,緊接著是李英華的聲音,“妹妹,我們回來了。”
此時,客人與五狗子都走了,李如意正在與張嫂一人抱一個小嬰孩子給他們喂羊奶。
今個趙氏為了李福康的親事,都不管兩個小兒子了,親自去張秀才家,顯得很重視。
李如意菀爾,高聲道:“我以為你們要在張秀才家用晚飯呢。”
幾人怕身上太冷把冷氣帶給小嬰孩,沒有進房,都去了大廳。
李如意心裏惦記事,給小弟弟喂完羊奶,把他放進搖籃就去了大廳。
幾人正喝著廚房裏備好的薑湯,看到李如意進來都抬起頭笑了。
趙氏柔聲道:“我的兒,伍大說今個來了好些人給你拜年送禮,你還得照顧弟弟,把你累壞了吧。”
“我是收禮又不是給患者診病,一點都不辛苦。兩個弟弟有張嫂帶著,我隻是給他們喂了幾回羊奶。”李如意望了望趙氏,又去望李山、李福康,見二人不喜不悲,啥也看不出來,幹咳一聲,還是忍住沒問。
一會兒,李山夫妻覺得身上冷氣散去就回房看兩個兒子,李如意趕緊跟了過去。李福康還不知道結果,心裏著急也紅著臉跟了去。
李英華最會察言觀色,問道:“二哥,你要跟妹妹說事?”
李福康朝李英華揮揮手,一幅老大哥的模樣,板著臉道:“嗯。你別管了。回頭再說。”
李如意開門見山,“爹,如何?”
李山回家坐驢車時就跟趙氏說過了,道:“張秀才說你二哥考上書院,我們家就去他家提親。”
李如意大喜,笑道:“張秀才同意定親,隻是有條件。我看這個條件不高。”再看李福康已經笑得嘴都合不攏了,便道:“二哥,你努力考上書院。”
李福康連說了三個好。若是張秀才讓他考中秀才,那還真沒底,可是有了江青雲的教導,他考中書院就容易的多,心裏有把握。
趙氏伸手摸了摸二兒子的頭發,笑道:“你可是個有福的。”
長子娶的是裏正兼王族族長的女兒,二兒子要是考上書院,就能娶秀才的女兒。
二兒子的親事要是成了,二兒媳比長媳要強,這就是二兒子的福氣。
李福康歡喜之餘,朝三位親人鞠躬行禮,“謝謝爹娘妹妹。我會考上書院把親事定上。”
李如意等李福康走後,問道:“爹、娘,怎麽回絕張爺爺家?”
李山道:“明個我與你大哥去趟鎮裏給張叔拜年,把此事說了。”
父女都是心地純善的人,也對李福康考上書院充滿自信,壓根沒有想過先把張屠夫家拖著,等正式跟張秀才家定親事了,再推掉張屠夫家。
趙氏心裏隻是想了想,覺得還是坦誠對待張屠夫家,畢竟張屠夫家的是女兒,在親事上麵不能耽誤了。
次日,李山父子到了張屠夫家。
李健安曾經與張屠夫打交道都是在賣肉攤位那裏,從未進過張家的大門。
張家在金雞鎮的輔街,兩進院子的宅子,每進五間房,院子裏有口水井。
宅子麵積大,但是比較舊了。這還是張老頭以前賣肉做買賣賺錢砌的。
張老頭有一兒一女。
兒子張屠夫繼承了張老頭的殺豬賣豬肉的事業。
女兒則因長得好看,嫁給了燕城衙門的仵作,仵作相當於現代驗屍法警,在大周國衙門的地位很低,但是好歹是官府的人,條件比鎮上的百姓強多了。女兒算是高嫁。
今天正好女兒、女婿、外孫子來張家拜年,張老頭特意把他們介紹給李家父子。
李山知道張老頭的女婿在燕城衙門當差,心裏琢磨著拒絕這門親事會不會,引來張老頭女婿的報複。
不過該說的話必須得說,長痛不如短痛。
李山請張老頭去了隔壁房間單獨說話,“張叔,我那二兒子一心想當他老師的女婿,我還沒跟他說完你孫女的事,他就搖頭不同意。”
張老頭心裏很是失望,老臉的笑容漸漸消失,半晌,緩緩道:“原來福康要當張秀才的女婿。”
“張叔,對不住。”
“無妨。”張老頭看著李山一臉的愧疚,心道:真是個憨厚老實的好人。唉,一個是殺豬的人家,一個是秀才人家,將心比心,換成是我,也會選擇後者。
李山目的達到,這就告辭帶著長子離開。
張老頭心情不好,女兒、女婿、外孫子來了,也無法打消心裏的失落。
張屠夫從張老頭嘴裏得知親事被拒,也不煩惱,大大咧咧的道:“爹,李老弟有六個兒子,除去兩個小的兩個大的,排行中間的李英華、李敏寒,我瞧著都不錯。”
“對。我剛才怎麽沒想起來呢!”張老頭眼珠子一轉,孩子似的哈哈大笑,“等些天我們再去李家。”他就不信了,孫女怎麽好,李家會瞧不上,再說李福康這不是還沒定親嗎,孫女還有機會。
轉眼至正月初六,這一天早晨,李家兄妹五人穿著新衣用過早飯坐著驢車就出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