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係統之異界重生> 第三百一十七章 統一河北!

第三百一十七章 統一河北!

  什麽是變態,什麽是語無倫次,此時的袁紹就是如此,但是,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在淳於瓊身後的審配和郭圖,一看,主公都瘋了,他居然不相信淳於瓊稟報的軍情。


  於是,審配立即向前兩步,也來不及行禮這些繁文縟節了,隻聽審配說道:“主公,一切都是真的,我們上了辰淩的當了。”


  “他用大公子,威脅主公,來換取錢糧和田豐、沮授二人之後,二人在不久之後,就投靠了辰淩,並且給辰淩獻策,讓辰淩連夜偷襲鄴城,襲取整個冀州。”


  袁紹突然聽見這個震驚的消息之後,就覺得天旋地轉,突然,噗的一下,他一口老血吐出,就昏迷不醒了。


  袁紹聽見冀州丟了,氣血攻心不假,這也跟他,這段時間,天天酒肉,夜夜笙歌有關,男人嘛,陽氣泄露腎虛了,這再一刺激就倒下了!

  袁紹這一昏迷,可是,把淳於瓊等人都給嚇的不輕,眾人急忙過來搶救,這才把袁紹給搶救過來。


  最後,袁紹別說攻打兗州了,就連官渡他都沒有心情去打了,另外,他們丟了冀州的消息,不知道是淳於瓊飯桶,還是,辰淩派人散布的消息,整個四十萬袁軍全都知道。


  一時之間,袁軍士氣低落,哪裏還有心情繼續南進,所以,袁紹就下令立即回軍鄴城,跟辰淩決戰,消滅辰淩奪回鄴城。


  可是,袁紹還沒有趕回鄴城的時候,就聽見並州也丟了,並且,袁紹的家人全部被辰淩放逐到了北方,這些嬌生慣養之人,還沒有到地方,就死的死病的病,還有的遇到了當地的土匪,幾乎沒有幾個幸存下來。


  像袁紹的夫人和幾個小妾,以及,袁紹的二兒子袁熙,三兒子袁尚,都死在了長城一帶。


  其實,辰淩他這麽做算是比較仁慈的了,他完全可以把袁紹的家小,全部處斬,但是,辰淩沒有這麽做,至於,他們在發配放逐的時候,出了什麽事情,辰淩可管不著了。


  為此,袁紹的身邊,就隻剩下一個不爭氣的袁譚,袁譚雖然高興,沒有人,再跟他爭奪世子之位了,冀州王就是他袁譚了的。


  可是,從另一方麵來看,袁紹的勢力,一夜之間,旗倒猢猻散,整個冀州和並州全部丟失,而袁紹丟失領地,一病不起之後。


  袁紹的四十萬人馬,也是在短短幾天之內,都逃的七七八八了。


  辰淩領地的政策很好,他們這些袁紹的人馬,都是冀州和並州的百姓,誰還跟他袁紹玩命啊,把辰淩弄急眼了,還有他們的好果子吃嗎?

  袁紹的家小都沒了,地盤也沒了,就連四十萬大軍,也隻是剩下了,三萬老弱殘兵,這些兵馬,也算是跟袁紹當初,在渤海起家的老部隊了,他們都是無家可歸之人,不跟著袁紹,也沒有地方可去。


  而袁紹的身邊,就隻剩下審配一個文士,還有幾個不成器的將校,就連淳於瓊也早就不知去向了。


  袁紹又是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四世三公,曾經盛極一時的袁紹,就這麽默默的死了。


  而此時的辰淩,可以說是搖身一變,成為大漢官職最低,卻實力最強的第一大諸侯。


  現在天下皆帝王,就隻有辰淩還是掛著征北大將軍的官職,但是,辰淩卻擁有,冀青並和徐州、兗州五大州。


  人口達到了四百多萬,成為天下人談之色變的漢朝諸侯,並且,辰淩的名聲,在天下是兩個極端。


  辰淩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就是天仙下凡,救世主般的存在,而在各地的諸侯和世家之中,辰淩就是那混世魔王,來找他們尋仇的存在。


  而辰淩他下一步,就要北上幽州,接著平定遼東和三韓,最後北上解決,襲擾大漢幾百年的北方蠻夷。


  但是,這個時候,辰淩卻帶著典韋還有五十名親衛,化妝西去,趕奔大漢的都城洛陽。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


  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製,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


  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華夏”;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城,“四方入貢,道裏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曆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西周初期,在華夏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裏的南北水運網;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


  正所謂東都洛陽,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不管是虎牢關,還是函穀關都是拱衛洛陽的屏障,足見他的重要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