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單獨用的簡易法屋都帶地下室,地基本該挖深一些將地下室整個兒埋下去,可盧小曼只挖了一半深度,於是地下室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弄成了半地下室,而法屋的大門自然就高懸在頭頂上。
為了進出大門,盧小曼在地面打樁立柱子,建了一圈木質外廊接一個外梯,前門的外廊窄些,只夠行走,後門的外廊修成了景觀陽台的寬度,放著豆袋沙發和小茶几,再擺上幾盆花,悠閑自在的小角落就布置成了。
席默的簡易法屋與盧小曼的一模一樣,本就是他當初懶得自己考慮,看盧小曼拿了什麼樣的法屋他照樣也拿一個,於是他倆的簡易法屋挨在一塊兒做鄰居,木質外廊順延過來把他的屋子也圍了一圈,尤其是在兩個法屋相鄰的兩面外牆那邊,拼成了一個更為寬敞的木質走廊。
弄這麼寬一個木廊的好處自然是特意為了讓兩個簡易法屋在相連的前提下又保持足夠距離,好全天都有陽光照進室內各個角落,因為這是獨棟的簡易法屋,四面牆都有窗戶和門,如果兩牆緊貼必然會造成有一處室內全天無日照,而在這共用木廊的前後兩端,也就是前廊和后廊上,又各設了一道活動柵欄,打開柵欄即連為一體,合上又各自獨立。
地下室沒窗戶,因為這地下室本就是為了全埋地下,都是盧小曼為了把大門架高好鋪設外廊才沒有全埋,而弄成了如今的樣子。
不過以後再想要類似的簡易法屋,估計就會有專門的半地下室的樣式了,說白了很簡單,多幾個換氣和採光的頂窗而已,唯一的麻煩就是要新做,因為這是用到了空間煉器術的煉器製品,一旦製成成品結構就不能再改,不論動哪裡都可能破壞穩固結構的靈紋,屋主只能搞內部裝飾。
盧小曼把她的屋裡全鋪地板,她喜歡在考慮問題的思路受挫的時候一遍遍地擦地,機械勞動有助於她整理思路,在擦得乾乾淨淨后赤腳走來走去又能幫她放鬆,再打幾個滾就更好了。
法屋裡鋪設的都是實木地板,腳感不知道多好,使用的還都是堅韌耐用又易於維護保養的木材品種,不然簡易法屋幾百年不壞,屋裡地板老是常換常新也挺煩人的。
屋裡甚至還有一個小廚房和浴室,但浴室里無水,需要屋主自己想辦法如何引水入內,小廚房也不適合煙火氣太重,肚子餓了煮碗麵條尚能對付,要想正經做一桌飯菜可就麻煩了,但這都正常,簡易法屋的主要用途本就不是給修士當正式住宅居家過日子的,所以生活設施方面能省則省。
盧小曼把全屋擦了一遍地板后就站在廚房門口思考怎麼布置這裡,她可是想藉此機會打造一個全新標準的樣板房,把房屋樣式的法屋提升一個新檔次。
沒有電啊沒有電,缺電的廚房用不上小電器,可廚房應有的大件也不能少,盧小曼倚著門框,思索沒有電沒有壓縮機沒有氟利昂,科技側的技術完全用不上的前提下,怎麼用法術側的技術做一個冰箱。
廚房怎能沒有冰箱,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