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均田令

  第八十六章均田令

  九月八日清晨,一名皂衣小吏在兩名士兵的護衛下剛一將一張告示張貼到城頭,城門處就圍攏了一大片百姓。


  “楊武將軍府詔令: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還受之縮…。。”


  人群中,有識字之人就已開始照著告示上的文字宣讀起來。


  而隨著識字之人的不斷宣讀,圍觀的人群中開始不斷發出歡呼雀躍的叫好聲,間或中還能聽到有人會冒出一句“趙將軍萬歲”的言語。


  這一張張貼的告示上所記載的,正是經過趙安與陳群、賈思勰等人商議後所出台的均田令。


  所謂均田令,主要內容也就六條:

  第一,凡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40畝,女子20畝。


  露田都是無主荒地,因考慮休耕輪作,故授田時—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兩倍,也稱“倍田”。


  擁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額外獲得土地,奴婢同普通農民一樣受田,人數不限,土地歸主人;丁牛每頭受露田30畝,一戶限4頭。所受之田不準買賣,年老身死,還田給官府。


  第二,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畝,限3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棗、榆等樹。


  桑田可作為世業田,終身不還,可以世襲,但限製買賣。


  在不宜種桑的地區,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畝,女子5畝,奴婢同樣受田,按露田法還受。新定居的民戶還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畝,奴婢5口一畝,宅田也屬世業。


  第三,桑田按現有丁口計算。“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不得賣其分,亦不得買過所足。”桑田為世業,允許買賣其一部分。


  原有桑田已超過應授田數,“無受無還”;達到應授額的,不準再受;超過應授額部分,可以出賣;不足應授額,可以買足。


  第四,若全家都是老小殘疾的,11歲以上及殘廢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過70的不還所受,寡婦守誌,雖免課亦授婦田。


  第五,地狹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區遷徙受田;地廣的地方,居民不許無故遷徙,可隨力所及向官府申請借種受田以外的土地。


  因犯罪流徙或戶編無人守業的土地,收歸國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第六,各級地方官吏按照官職高低授給不同數額的公田,離職時移交後任官。新舊任相交接,不許出賣。


  這六條均田令的的法令中除了第六條中各級地方官員的規定有所不同外,其餘五條可以說是完全照抄的賈思勰所熟知的北魏時期的均田製。


  在這一點上,趙安也不是沒有想過創新,後世的土改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都是經過實踐的好方法。


  但在眼下這個世界,均田令卻是現在最適合華夏軍的。


  當初,北魏時期均田製的產生乃是因為自永嘉之亂到北魏統一北方,北方經過了長期的戰亂,人口凋敝,土地大量荒蕪,這種情形與華夏軍現今的完全相同。


  華夏軍眼下擁有十七萬多人口,按照人均40畝的麵積計算,總計也才680萬畝土地。


  在華夏軍治下,就算是除去南原縣和北原縣治下的1600多平凡公裏的奔馬原,整個勢力也還擁有著近4000平凡公裏的土地,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還都是廣袤肥沃的平原,養活這十七萬人口實在簡單。


  均田令的推進首先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獲得了無主的荒地,農民有了安居樂業的可能,生產積極性自然會大大提高,大片的荒地將會被他們開墾出來,更多的田地,糧食產量自然不斷提高。


  整個糧食產量的提高,政府也才能有更多的糧食稅收。


  同時,隨著均田令的推行,得到大量土地的各階層百姓就自然而然地會華夏軍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當遭受到外部勢力的入侵之時,他們也才會自發地團結到楊武將軍府麾下捍衛自己的權益。


  可以說,均田令的推行在促進華夏軍農業大發展的同時,也增強了整個華夏軍勢力各階層的凝聚力。


  而在奔馬原,也采用了類似的規則將這片大草原分配給了各部作為草場。


  自打趙安領兵先後擊敗破六韓拔陵和賀拔家以來,其治下收服的敕勒人、匈奴人和鮮卑人部落已經多達60多個。


  這些大小部落的整體實力都不強,各部之中人數較多的也未突破千人。


  不過,就是這60多個總人口不超過4萬人的部落,卻為華夏軍提供了超過4000人的精銳的騎兵。


  所以,對於這些部落,趙安自然也是要花費力氣好生拉攏的。


  而且,這些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也是最佳的牛羊馬匹畜牧者。


  均田令的頒布立刻在整個華夏軍治下掀起了軒然大波,四縣中的大量百姓紛紛受到均田令的鼓舞,開始從各個人口密集的城鎮中遷出,準備前往城外廣袤的荒地上開墾田地。


  對於這些來自不同時代的普通民眾而言,糧食和田地永遠都是他們最為關心和渴望的。


  一時間,在整個華夏軍治下的各城鎮中開始出現一股人口快速流失和城外大量開墾田地的潮流。


  以夏都為例,在均田令頒發之前,因為華夏軍政治和軍事心中遷移的緣故而人口增長了一波的夏都原本還有著4萬8千多人口,其中還包含有長風、胡騎、虎賁、驍騎、近衛、羽林的1萬2千名將士。


  可隨著均田令的頒發,在短短不到10天的時間裏,夏都的人口就驟減了將近3成,除了六營士兵外,城內常住居民僅餘下不到2萬2千人。


  而在夏都等人口重鎮人口流失的同時,在整個華夏軍治下的四縣之地裏,大量的零散農戶和小型村落開始形成,一塊塊零散的田地開始被開墾出來。


  由於缺乏足夠的畜力和青壯勞力,民間百姓開墾田地的效率雖是不高,但數萬百姓集合起來的總體量卻也極為可觀了。


  這第一波的田地大開墾一直持續到十月中旬才基本結束,經過賈思勰組織人口的劃分和統計。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華夏軍治下的田地數量直接由原來的不到40萬畝增加至200萬畝左右。


  按照群雄大陸眼下已經基本恢複實際的一畝土地年產2石的糧食產量計算,可得400萬石的糧食,也就相當於4點8億公斤的糧食。


  這些糧食以一個青壯勞力每天2公斤的口糧計算,足以養活超過50萬的人口。


  隻是,眼下華夏軍還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這些田地的糧食產量和保證農作時節的充足勞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