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明島局勢(一)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明島局勢(一)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座巨大的島嶼坐落在距離東洛島東南麵上千裏之外的海麵上。
這座島嶼正是明島。
島上,一片地域廣達數千平方公裏的平原坐落在明島東部,名為東江平原。
東江平原,因地處明島東部,下轄東江而得名。
此時正是春麥生長的最佳季節,廣袤的平原大地上,大量被開墾出來的良田上已經長出綠油油的春麥。
海風吹過,麥苗輕輕隨風浮動,宛如一片綠色的麥浪在蕩起漣漪。
東江平原東部,距離明島邊緣大約還二十多公裏路程的平坦大地上,一座占地數平方公裏的城池坐落在這裏。
海州城,統治明島的明軍都城所在,城內擁有著4萬多人口。
城內,位於城中心位置的海州城府衙邊上,明軍總兵陳麟的府邸就坐落在一旁。
府邸議事廳內,一身甲胄的明軍總兵陳麟端坐在大廳主位上。
陳磷,字朝爵,號龍崖,韶州翁源縣(今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明代名將、抗倭英雄。
在曆史上,明萬曆二十六年,陳磷出征朝鮮,於露梁海戰中痛擊倭軍,大敗島津弘義,立下援朝第一功。
在主位下方,身著明軍製服和朝鮮軍製服的一眾將校分坐兩側。
左側明軍以遊擊將軍馬文煥為首,右側朝鮮軍則以水軍節度使李舜臣為首。
此時,廳中的氣氛有些凝重。
“長海島那邊傳來的情報剛才大家也都聽到了,都說說吧,此戰到底該怎麽打”
主位上,陳磷將手中密信輕輕放下,看向下方的眾將校道。
他手中的密信是傳訊兵今日剛剛從長海島那邊送來。
長海島位於明島東麵,與明島相隔僅有數裏之遙,島嶼的麵積雖是僅有數十平方公裏,但戰略位置卻是極為重要,是明軍防禦倭人的最前沿陣地。
在長海島上,明軍駐紮有3000大軍,由副總兵楊元統領。
而陳磷手中的那封密信就是楊元派人傳來的,上麵記載了九州島的倭人大名加藤清正即將於五月六日統領6萬大軍來犯明島的消息。
“大人,此次倭人大名加藤清正統領數萬大軍傾巢來犯,看來是鐵了心想要覆滅我明島。
如今,敵我力量懸殊,沒有火炮的優勢,我們想要在海上將其擊敗恐怕很難。
以屬下之見,不如將所有力量都收縮到海州和金州兩城,據城而守我明島或許還能得以保全!”
陳磷的話語讓得下方眾人陷入了一陣的短暫的沉默,數十秒後,馬文煥當先站起身來,沉聲建言道。
金州城位於海州城北麵,是整座明島唯二的兩座城池之一。
以陳磷為首的明軍雖是名義上統一了明島,但治下的總人口卻僅有不到二十三萬人,其中還有超過兩萬人的軍隊。
明軍真正統治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明島的東部,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東江平原。
而明島的東部和西部則是被中央那座巨大的漢拿山脈所隔開,明島西部原有的那一小部分百姓也基本都被明軍遷移到了東江平原。
“大人,馬將軍所言有理,屬下也讚同將兵力收歸海州和金州兩地,憑堅城消耗倭軍的力量!”
“大人,屬下也讚同馬將軍的建議!”
“大人,屬下讚同馬將軍的建議!”
馬文煥的話音剛一落下,立刻就迎得一眾明軍將領的高聲附和,右側的朝鮮軍將領之中大部分也是點頭附和。
在座的眾人都清楚,由於火銃和火炮的失效,以及數量上的差距,明軍在海上已經完全處於劣勢。
對於此戰,大家對水戰基本都已不抱希望。
反倒是陸上作戰,眾人還有些信心。
在地麵作戰,明軍的戰鬥力還是略勝於倭人軍隊的。
這一點從明軍在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能在加藤清正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進攻下守住明島就可以看出。
若是據城而守,眾將還有信心能夠抵擋住倭軍的進攻。
主位上,看著明軍在一麵倒的附和讚同之言,陳磷的眉頭微微皺起,麵上也露出猶豫之色。
對於接下來的這一戰如何打,陳磷心中也是拿不定主意。
正如馬文煥所言,在之前半年的那幾場消耗戰中,明島上的明軍力量已經被大量消耗,特別是水軍的實力幾乎折損過半。
之前被派出去的鄧子龍也是至今杳無音訊,能否尋到外援還是一個未知數。
以如今的態勢,與倭軍在水上進行決戰,不是明智之舉。
可若是據城而守,以海州城和金州城的規模及糧食儲備,又無法容納太多軍民。
一旦戰事開啟,為了保證兩城能夠堅持一段足夠長的時間,明島上至少將會有一半百姓被棄至城外。
以倭人的殘忍,這些被拋棄的漢人百姓恐怕將會有很大部分被倭人屠殺。
這樣的結果是陳磷不忍,也不願看到的。
而且,如果真的放任倭軍將明島上的百姓屠戮一半,那明島的未來就沒有任何的翻身可能了。
沒有了足夠的人力支撐,明島就算是艱難打退倭軍進攻的倭軍又能如何?
倭軍的下一次卷土重來又該如何抵擋?
這一切讓得陳磷心中掙紮,一時不能下定決心。
“大人!”
就在下方大部分將領都在附和議論之時,朝鮮軍將校前方,一直沉默的李舜臣站起身來,神色凝重地向陳磷拱手朗聲道。
“哦?汝諧有何話說?”
陳磷聞言,神色稍緩,將目光看向李舜臣。
李舜臣,字汝諧,朝鮮王朝中期武臣,朝鮮半島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在後世,隨著朝鮮半島民族主義的興起,李舜臣與乙支文德、薑邯讚被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被後來的棒子國捧上了神壇。
而李舜臣的成名之戰就是鳴梁海戰,在這場戰役中,李舜臣在絕對的劣勢下,指揮12艘戰船,擊退日本水軍,擊斃日本將領來島通總等人。
這一戰從戰術上講,李舜臣的水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但在戰略上卻依舊沒能阻止倭軍占領朝鮮水師基地,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實際上是倭軍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再加上,在當時那場戰事裏,朝鮮國都還是明朝的屬國,朝鮮軍其實是處於輔助地位,真正抗擊倭軍的主力是明軍,李舜臣麾下的朝鮮水軍也歸屬明軍統領。
所以,李舜臣的能力是有的,卻也絕沒有後世棒子國吹的那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