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心思
晚飯結束之後,李勳邀請楊潤到自己的書房喝茶,楊潤同意了,而其他人則是很興趣的沒有跟來。
大家都不是傻瓜,楊潤來了之後,一直不說正題,不是不想說,而是要看什麽場合去說。
到了書房,李勳與楊潤對麵而坐,齊大福給兩人上了茶水之後,便是退出去,關上房門。
楊潤喝了一口茶水,舒了口氣,有些感歎的說道:“很久沒有喝酒了,也很久沒有這麽輕鬆過了。”
“李相國,你有心了,多謝。”
楊潤道了一聲謝,他是一個極為自律的人,平日裏,幾乎滴酒不沾,這並不是說他不能喝酒,也不喜歡喝酒,而是自己的酒量不行,喝了很容易醉,醉了就容易出錯。
像楊潤這樣的出身與地位,和任何人在一起,都不會是閑來無事,尤其是多人的聚餐,那肯定是有目地性的,但是今天,李勳什麽話都沒有問,大家在一起,就是開開心心的吃頓飯,喝點酒,簡單,輕鬆。
李勳搖了搖頭,淡聲說道:“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麽複雜。”
楊潤說道:“我來嶺南的目地,想必李相國應該心裏有數。”
現在就他們兩個人,楊潤終於說到了正題。
李勳點了點頭,輕聲問道:“人事方麵,皇上是怎麽安排的?”
楊潤從懷中拿出聖旨,上前遞給李勳:“李相國自己看吧。”
李勳打開聖旨,仔細觀閱。
“人事,政治。”
李勳搖頭歎聲道:“無奈。”
李勳把聖旨放到一旁,臉色有些難看。
嶺南的人事安排,大大出乎李勳的意料之外。
李勳上報給趙詢的奏章,舉薦郭洋出任黔州都督,周潛出任辰州都督,皺猛出任康州節度使,還有其他各類將領的封賞與任職,這其實隻是一種模糊的建議,主要目的,隻是把人物推薦上去,告訴趙詢,這些人可以用,至於怎麽用,用到什麽職位,那就看趙詢自己怎麽安排與打算了。
李勳原本以為,這些人趙詢就算不會全用,但至少也會用一些,但看完聖旨之後,李勳非常的失望與無奈,自己舉薦的這些人,除了周潛之外,趙詢竟是一個人都沒用,而周潛也僅僅隻是被任命為黔州都督,節度副使。
趙詢一口氣任命了三個節度使,他們分別是顧雍、詹台鏡明、趙飛度,這三個人,李勳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承平五年,江南之戰爆發,李勳以監軍判官的身份,隨軍出征,這是李勳仕途的起點,當時顧雍、詹台鏡明、趙飛度三人,是禁軍的幾個主要將領。
黔州、辰州這兩個地方藩鎮,這一次,朝廷並沒有趁著消滅石虎與曹實的機會,直接撤藩,而是重新任命了新的節度使,繼續藩鎮的存在,以顧雍為黔州節度使,周潛為都督,節度副使,以五千禁軍,鎮守黔州。
以詹台鏡明為辰州節度使,劉彼灰為辰州都督,節度副使,以五千禁軍,鎮守辰州。
以趙飛度為恩州節度使,李建為恩州兵馬使,以本部五千士兵,鎮守恩州。
李勳皺眉,陷入沉思。
楊潤看了他一眼,靜靜坐在那裏,沒有說話。
禁軍現在就剩下一萬人,分別給了詹台鏡明和顧雍,幾個月之前從豐京派出的三萬禁軍,不管是死的,還是活的,除了黃繪、寇雄、嚴毅等主要將領之外,全部都是留在了地方。
如此一來,豐京禁軍三軍,就隻剩下兩軍,不到六萬人,這樣的軍事力量,足以保衛豐京的安全?趙詢到底是怎麽想的?
從三個藩鎮的人事安排,不難看出,顧雍、詹台鏡明、趙飛度這三個節度使,全部都是出身門閥世家,但是他們手下,主管兵權的副將,周潛與李建兩人,都是出身貧寒,至於劉彼灰,雖然也是出身門閥世家,但劉家與詹台家,近百年以來,在政治上,一直都是死敵。
這樣的人事安排,顯然是出於製衡,讓雙方形成一種互相製約的局麵。
李勳有一個建議得到了實現,那就是在嶺南重建大都督府,大都督按常規,依舊由親王任虛職,握有實權的大都督府長吏,則是由一名德高望重,能力很強的將領擔任。
李勳在奏章裏並沒有具體舉薦哪一個人,但是在嶺南現有諸多將領之中,有這個資格與能力擔當此等重任的,黃繪可謂是不二人選,寇雄雖然各方麵都是差了一點,但以他的出身與地位,也是有這個資格的。
趙詢最終同意了李勳的建議,在嶺南道重建大都督府,並且由黃繪任大都督府長吏,不過卻沒有給他直屬兵馬,雖然給了一個五千人的規格,卻隻是一個空頭,朝廷隻給武器裝備,至於糧餉與士兵,則是讓黃繪自籌,也就是讓他自己想辦法搞定。
李勳思來想去,怎麽也想不明白,趙詢搞了這麽一套人事大變動,到底是出於什麽目地?
李勳從沉思之中醒來,看向楊潤,沉聲問道:“一萬禁軍全部留下,郭洋、常碩、洪成濤等一萬五千原嶺南兩大藩鎮的兵馬,則是全部調往豐京,這樣的安排,皇上到底是出於何種目地?”
楊潤沉默不語。
李勳皺眉說道:“你現在不說,我回去了,也可以弄明白,你沒有必要對我隱瞞。”
楊潤點了點頭,輕聲說道:“皇上已經準備組建新軍了。”
聽到這個答案,李勳頓時愣在了那裏,好一會兒,這才回過神來,猛的站起身,來回走動。
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趙詢有心拋開禁軍,組建新軍,其實早就有所預兆。
趙詢當太子的時候,就對禁軍非常不滿,覺得禁軍已經慢慢脫離皇權的掌控,被門閥世家所控製,這對於豐京來說,是一件非常不穩定,潛在威脅也非常巨大的事情。
隨後,翼王趙赫以門閥世家集團為紐帶,控製了大多數禁軍,發動政變,顯現要了趙詢的命。
這就更是加深了趙詢對禁軍的不信任與猜忌,所以現在看來,組建新軍,或許從趙詢還沒有繼位之前,其心裏就已經有了這種苗頭,而趙赫的政變,則是徹底堅定了趙詢的這個念頭與決定。
現在所有的問題都是能夠想通了。
怪不得趙詢繼位之後,士兵缺少近半的禁軍三軍,那麽多大臣,多次進言招募新兵,補充禁軍三軍,但都是被趙詢以各種理由給拒絕了,原來他打的是這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