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火炮和鐵甲船
第96章 火炮和鐵甲船
蒸汽輪機依然是“傻大笨粗”的標配形象,單重達五十石,造價一千貫。隨著試驗成功,安寧與洪七一起琢磨,要優先把披甲戰車開發出來。
此前的軍中戰車其實就是使用了輜重車改裝而已,人力移動非常笨重、緩慢。用於防禦陣地還算湊活,野戰中完全無法可用。
洪七想要使用戰馬牽引?就那要解決馬匹的防護問題。敵軍隻需射傷一匹拉車的馬匹,你的戰車就要被人家當成箭靶子!
所以安寧此前一直沒有在披甲戰車上下太多心思,直到蒸汽輪機問世,他這才開始嚐試九馬力的蒸汽輪機做戰車驅動。
雖然車內局促熱了點,但架不住人家動力強勁啊?如果再把前車身裝上鋼甲,加上履帶,裝上野戰火炮,那就是完全是後世的簡化版坦克了嘛!
就像安寧諷刺郭藥師一樣,依然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安寧和洪七費盡心機開發的第一代履帶戰車,自然要使用新動力蒸汽輪機了,可是它居然會跑不動?
無論如何都跑不動!安寧和洪七都是急得頭上冒汗,那些羽山大學的弟子,也被他倆嗬斥得暈頭轉向。
然而任憑他們怎樣調試,這架戰車依然如老賴般吭哧吭哧地往後一仰,攤開手表示俺盡力了,俺也沒法子呢!
洪七確信蒸汽輪機的動力沒問題,整整九馬力呢!後來還是小屁孩安順之和陳凡、魏勝過去玩耍時,看到戰車後紛紛吃驚地張大嘴巴。
特麽這戰車全身都披掛了厚厚鋼甲,而且火炮啥的一樣不缺。不知那個力能拔山、抗鼎的西楚霸王項羽來了,能不能舉起來?
安寧哈哈大笑,想知道項羽能不能舉起來,不用找項羽本人,把你大師兄高子羽喊來就行。安寧覺得以高子羽的天生神力為參照,大約前世的項羽也就那樣吧。
這就算整明白了,這輛戰車太重啦,上百石的分量呢!後來取消了外掛的厚厚裝甲,又改良了履帶裝置,減少炮彈基數,這輛戰車才算勉強跑起來。
速度完全不敢恭維,一個時辰不到五裏,比步行還慢。這才剛剛開始嘛,安寧的意思就是有比沒有強,科技總是需要進步的。
最起碼在眼下來說,蒸汽輪機做動力這種事情,已經開始大量解放鬱洲島的鑽床、鍛造、車削等加工設備對牲畜、水利的使用,效率、費用都比此前劃算太多。
想要用九匹馬做動力,你最少要準備二十七匹馬輪換才行。不但場地占用極大,而且兩三個時辰就要停頓一次,工場到處塵土飛揚,馬尿味道也不敢令人恭維。
改用蒸汽輪機?不但占地極小。而且因為水汽不斷噴出,工場的灰塵也顯著降低了。理論上隻要不停水,那麽工場就能一直運轉下去。
特別是鑽床、車床這些工序,因為動力的穩定性,製程的精密度更加容易控製,加工良品率直線上升。場地的使用效率,乃至加工成本也在明顯得到降低。
其他水力、風力的依賴也得到解放。風力不穩定,水力要受枯水期、冬天結冰等等困擾,使用這些做動力,甚至還不如馬力來的穩妥。
但是想要用在行走方麵,受製於蒸汽輪機自身的龐大分量,眼下依然力有不棣。安寧也沒什麽太好辦法。隻好轉移注意力在迫擊炮的改良上麵。
得益於蒸汽輪機在鋼鐵鑄造、鍛打、車削、鑽孔方麵的給力設計,迫擊炮的炮筒尺寸更精確、濃縮。所以炮筒就可以做的更薄一些,整炮重量被控製在四十二斤左右。
安寧又將打造鋼臂弩的彈簧鋼進一步拉成了真正的彈簧。並且在迫擊炮的炮架和炮身間增加了彈簧減振係統,減少了炮身後座力。使迫擊炮的射擊更加便捷、準確。
因為整炮重量不大,各部件很容易拆卸組裝,所以兩名士兵各負擔一組情況下,每人還可輕鬆攜帶六枚炮彈在戰場上短途移動調配。
所謂器械有專攻,迫擊炮就該凸顯輕巧靈便,用做陣前的火力覆蓋。更遠、更大範圍的戰火覆蓋,打亂敵軍攻擊序列,就一定需要野戰火炮才對。
安寧以為,對付金兀術投石機的唯一法子,就是射程更遠、火力更猛的野戰火炮了。此前洪七為了得到更大戰火覆蓋麵而把迫擊炮做的其重無比,根本就不合時宜。
安寧最早開發的火炮規格,大約是以世西方十二磅的戰地火炮為藍本打造。不過彈頭不再是圓圓的巨大鐵丸子,而是更具威力的開花彈。
當然,因為鬱洲島鋼鐵業的發展,炮筒的鑄造也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青銅材料,而是以和造槍管一樣的熟鐵澆築炮身,同樣使用綠礬油鈍化處理。
隻是出於擔心炮身砂眼太多影響炮身質量,洪七最早的火炮試製時候,還要堅持采用箍炮工藝,就像他此前開發的火箭炮那樣。
用六支長條的內曲麵鋼條經過鍛打加工後,每隔五寸距離以一寸鋼箍加熱後緊固炮身。縫隙處以鐵水澆築堵塞。內壁用大型銼刀、鯊魚皮等拋磨光潔。
鍛打過的鋼鐵質量一定比鑄造的炮身更安全,這是洪七的認識。寧州之戰中,對沒良心炮筒炸膛的恐懼,已經深深烙在洪七的心頭。
隻是後來隨著鑄造工藝的改善,以及不斷試驗射擊,測試數據的收集完整,加上安寧的不斷堅持,洪七才算同意了炮身的整體鑄造。
炮身長五尺三寸,重五百四十斤。炮筒外徑七寸,口徑四寸,壁厚一寸五分,炮身炮彈八斤八兩,彈藥二斤十三兩,炮彈總重十一斤三兩,仰角射程可達七八百步。
搭載火炮的炮車輪子一開始就考慮到鐵軌上運輸的可行性,若是在野外移動時,就要在輪子外套上履帶,除了速度慢點,一般無需擔心移動的問題。
整炮總重九百多斤,這個重量在陸地上野戰布陣是沒有問題,但是若要把它放在鐵甲艦上,就顯得太笨重一些。
為了便於水師鐵甲艦的裝備,在船隻尺寸、載重都有限製的前提下,究竟是裝備數量更少,但射程更遠陸地野戰炮,還是為了裝備更多,寧願犧牲射程,新開發一款輕便火炮?
安寧和洪七吵成一團,最後聽取了大匠平簡調研的大宋水師武器射程數據後,才拍板決定新開發一款野戰輕炮。即方便水軍裝備,也能用於陸地野戰的臨時調配。
這款專為艦載用而設計的戰防炮,因為測試過火炮的炮管強度,新型艦載用戰防炮的炮管口徑四寸,外徑六寸,仰角射程四五百步,整炮重四百五十斤。
艦載野戰炮固定安置在鐵甲艦的二層,單看射程好像明顯不如陸戰用火炮那麽變態,但卻勝在輕便。一艘鐵甲艦,可以多載一倍火力呢。
因為動力機的不給力,原本計劃安裝動力機的鐵甲艦船,如今還要靠輪漿運動,寧海軍水師的新式戰船首先從一千料的“曲陽號”鐵甲艦開始嚐試,一共造了三十艘才算了事。
“曲陽號”戰船一千料,艦長七丈三尺,寬一丈九尺,艦主倉深七尺。戰船吃水深度五尺。采用踏輪和三角帆設計,踏輪航速三十裏/時辰,順風時最大航速一百二十裏。
這就專門是為海戰追擊設計,不但速度更快,其龍骨、撞角都是采用精鋼設計,兩側的船身也都披掛鐵甲防護。
裝備艦載戰防炮三門,迫擊炮三門。定員六十八人,最大載人數二百九十八人。每日航行六個時辰可支撐二十二天,巡航五千裏,每艘造價五千貫。
此外又見縫插針隨意造了一批一百、五十料小型輪船。一百料“魚鷹號”輪船造了一百艘。艦長三丈,寬九尺,倉深三尺,吃水深度二尺。
采用十二輪槳葉人力驅動,載二十五人。登陸戰時可載四十人。航速三十裏/時辰,最大航速四十裏。得益於軸承的使用,使轉軸摩擦力大幅降低,“魚鷹號”實際上速度達到十八輪的水平,戰船每艘造價七百六十貫。
“飛魚號”哨船兩百艘。戰船五十料,艦長二丈三尺,寬七尺五寸,倉深二尺,吃水深度一尺。采用八輪槳葉人力驅動,載十三人,登陸戰時可載二十人。
航速三十裏/時辰,最大航速四十裏,單船每艘造價四百貫。這船就是直接參考了大宋的安慶輪製造工藝,隻是把葉輪以鐵鑄造。
中間輪寬三寸,兩側葉片各橫出三寸,整個葉輪寬達九寸。這樣的結構不易被近岸時的水草纏繞,而且可以直接在沙灘上短途登陸行走,搶築灘頭陣地。
平時行船時,魚鷹號、飛魚號都是拖掛在動力船後方拖行,並輪番對船隊周邊的哨探警衛活動,戰時負責搶灘、追襲敵軍落單船隻。
計算水上戰艦的定員編訂七千兩百人,加上兩個陸戰旅六千六百五十人,一個後勤工兵旅三千三百二十五人,整體水師編製一萬七千人左右。
其中張榮的水泊梁山所部,幾乎都是魚鷹、飛魚版本的內河小船隻裝備,水師規模改編為一個兩千人的精銳內河水師,主要任務就是沿著運河一線巡查預警。
李俊的海上水師作戰方略,主要是遮蔽東海、北海區域,護衛京東都護府的海上安全。同時對黃河、淮河下遊入海口區域伸出觸角,與張榮所部形成互動。
此外,身為“海龍王”坐下的第一大將“混天蛟”,他還要對所有遠洋航船的海上事件做出裁決,擔綱海上仲裁法庭的腳色。總體上來說,李俊的任務“相當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