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李乾順的選擇
第146章 李乾順的選擇
安兆銘關於西夏那種地方不適合立國,西夏立國就是為了讓子孫吃苦受罪的論調,實在讓人聽了無語。無論如何,換成劉豫肯定不會讚成這種論調。
西夏國的李家可以關起門來光明正大地自稱皇上,折家卻隻能做一介節度使。誰家過的更體麵?青史會記載誰家更多故事?那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所以劉豫才要這樣不辭辛勞地折騰日子,這輩子哪怕做一天皇帝,那也值了!但是放在西夏皇帝李乾順那裏,他還真會認同安兆銘的論調。
因為連續數十年征戰不休的西夏國,如今再也支撐不下去了。李乾順也在努力改變所謂的“祖宗製度”,想要加速西夏國漢化的進程。
無論如何,西夏都不是為了貧窮和愚昧才立國的。此前母後梁氏秉國,與大宋每年都有大戰小戰,有時一年發起的戰事就要多達七十幾起。
等到大宋哲宗皇帝親政後,就派了呂惠卿主持軍務,出兵占領橫山一帶,絕了西夏的兵源之地。尤其平夏城之戰,母後帶著自己禦駕親征,甚至還親自指揮是次戰役。
即便事後的複盤,李乾順也要承認,這是一場組織完善的攻城之戰,母後的軍事天賦遠在自己之上。母後聲稱動員超過百萬大軍,即便實際上的出兵,也有四十萬眾。
而平夏城內的宋兵,才兩萬守軍!可縱使動員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母後直到最後還在小心地隱瞞作戰目標。一如以往地在戰爭中展現她的軍事天賦,和高超的指揮藝術。
嵬名阿埋、妹勒都逋也都是西夏名將,然而就是這樣一群西夏最強的軍事組合,攜四十萬眾日夜不懈地連續攻擊平夏城十三天,挖地道、衝繃和樓車並用,依然拿不下平夏城。
平夏城內兩萬宋軍死戰不退,四十萬西夏軍就隻能望城興歎。眼看攻城的西夏軍傷亡慘重,軍中錢糧也漸漸消耗殆盡,軍中士氣低迷無序,母後失聲痛哭。
後來的結果,無非是西夏國用四十萬大軍的潰敗成就了大宋明將章楶的一世英名。此役也讓西夏麵臨亡國之危,最後是靠了遼國的“說和”才算保存社稷。
再後來,母後就被遼國派人用一杯毒酒了結痛苦。十六歲的自己才算真正親政。從三歲被立為皇帝,直到十六歲親政,自己這十三年的皇帝位子,可當真過的艱難。
此前由母後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輔政,舅舅對自己的殺心,也一直都很強烈。自己別說什麽乾綱獨斷了,甚至連活命都是靠了僥幸贏來的。
若非平夏城之敗葬送了西夏國的根基,梁氏家族還會眼看著自己繼承西夏國的皇位嗎?自己的奶奶、母後都是梁家人,梁家的勢力,遍及西夏朝野!
自己是靠裝孫子才算躲開了身死國滅的危險。而自從親政之後,李乾順還要麵臨另外一個問題:是改弦易轍漢化發展經濟,還是繼續母後國策窮兵黷武?
原來,西夏自李元昊建國以來,一直存在著“蕃禮”與“漢禮”之爭。李乾順的母後梁氏掌權時,力主去漢化改黨項舊俗,因此就要不斷侵擾宋朝邊境。
最後證明這條路走不通!梁氏死後,到李乾順主政,兩條路線的鬥爭更加激烈。但最後還是想要活下去,想要富裕的人占了朝堂的大多數,主張漢化的禦史中丞薛元禮上疏曰:
“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
李乾順也認為隻有提倡漢學,才能挽救西夏麵臨的危機,於是大力提倡漢文化。在國內以漢學培養官員。此外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免賦稅,西夏國勢更見強盛。
不過所謂的“強盛”也就那麽回事了。無論怎麽折騰,西夏地處內陸,經濟上始終無法自立、自強。它唯一拿得出手的好東西,就是國內烏、白二池的青鹽資源豐富。
此前青鹽大多出口到大宋河東、京兆府一帶。西夏立國後,大宋就以鹽禁作武器,想要控製西夏的經濟。大宋以為:“烏白鹽池,夏賊洎諸戎視之猶司命也!”
縱觀西夏與宋朝的關係,可以看出,西夏早期在軍事上或者能戰勝大宋,然而一旦大宋執行鹽禁後,西夏國立刻就無能為力,不得不遣使求和。
苦於立國的艱難不易,等到後來金國滅遼已成定局後,李乾順迅速向金朝上誓表歸附。現在,李乾順正在接待大金西元帥府機宜文字,泰寧軍節度使,雲州留守時立愛的到訪。
李乾順的身邊,自有宰相薛元禮、大將李良輔、靜州防禦使任得敬陪侍左右。
“好叫國主知曉,如今蒙兀已舉國並入大金,得舉白旗。這天下大勢,金國得六分,宋得三分,西夏得一分也。然而我主以為這天下,當是中華一統之格局。
自然,西夏國與大金親善,本就一體。此後我大金滅了南朝,那也要立國無數的。比如京東、河東、河北、關陝、東南,皆要立國傳賢。
我大金得天下共主之名足已,不會再要開疆拓土。大金國土實在太大了,這都成負擔了。所以貴國百姓,其實不必驚慌失措。
我家元帥這幾年推演天下局勢,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安兆銘,一個是金兀術。他二人的實力,遠邁同僚,將來這天下,也是他們在爭鋒。
我家元帥,卻想要這西北之地立國,與國主做個好鄰居、好夥伴。但這中間,卻有個問題,那就是河東之地、河西之地的歸屬問題,總不能教他南人白賺了山川形勝吧?
恰巧前些日子。宋主為除內賊郭藥師,與我家元帥相約,欲以河東之地酬勞。然而這河西之地要跨過大河,卻與國主的夏國接壤。
元帥的意思,便是讓時某人過來問問,國主可有全河西之誌?若國主有並京兆府之意,我家元帥願與國主以大河東西為界。如此,大河之西,渭水之南,全是大夏國版圖也。
至於蒙兀人,他們願出十萬兵走雲內州攻宋,他們隻要河南府的財貨。如國主能整十萬兵出夏州,我家元帥再以十萬兵出太原,此外金兀術有十五萬兵出河北、京東?
四十五萬大軍五路聯合伐宋,此有勝無敗之局也。就讓金兀術與京東兩強對子,我西元帥府與國主卻能廣收疆土。如此進可混統中原,退亦不失一方豪傑也,國主可有意否?”
時立愛侃侃而談,李乾順卻麵色微變,看向身邊的薛元禮、李良輔、任得敬三人,也都是默默無語。粘罕的胃口太大,蒙兀人的胃口又嫌太小,咱們西夏卻是進退兩難。
此前與大宋連年大戰,早已兵甲疲敝,國內困乏。如今再要傾國之兵南下京兆府?
大宋京兆府的安撫使範致虛的領兵本事倒也罷了,但他手下大將李彥仙卻不是等閑人物。西夏國的夏州都統蕭合達在他那裏,就曾不止一次地吃癟。
南朝沒那麽好打的!金國上次攻宋,最後也不過是平局收場。現在再次南下,誰能保證就一定能贏?聽說那京東之地,不但富甲天下,其兵戈犀利,雖女真人也難爭鋒。
不過京東都護府畢竟遠在天邊,西夏國也隻是意在京兆府,那就懟不上他京東都護府。若是能收了京兆府,從此獨得河西之地,倒的確是個不錯的打算。
可問題是,若蒙兀人,或者粘罕在滅宋之後,再順手與蒙兀人夾擊我西夏國?那豈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嗎?
從西夏國的角度出發,一個暗弱的大宋,更加符合西夏國的利益。但時立愛提到的這事,李乾順卻又無法拒絕。因為粘罕很可能就要勃然大怒,在滅宋前先要出兵西夏了!
時立愛看著李乾順沉吟不已,也是了然。人家這是擔心大帥胃口太大啊!時立愛苦笑,粘罕大帥又能有什麽野心和胃口呢?
金兀術收降蒙兀的成功,刺激的,可不僅僅是粘罕的自尊心和貪欲。要知道,粘罕的第一次攻宋就被阻在太原城下,已經讓他丟了很大麵子。
如今隨著金兀術的異軍突起,粘罕想要自保都要困難呢,還談什麽野心?
這次攻宋,一來是宋主趙桓又送了把柄過來,不用白不用。二來也想借軍功振奮一下西元帥府士氣。若能交好西夏、蒙兀,引為臂助,那麽此後還能在朝堂上掙得一席之地。
為此,時立愛這次過來,的確帶足誠意。不但允了河西千裏之地劃給西夏,還要將完顏希尹的小女兒帶來,聯姻西夏國太子李仁孝。
說起來,李仁孝不過七歲,但是完顏希尹的小女兒也才十一歲,都是青春少艾年紀,有何不可?要知道,完顏希尹與粘罕的關係休戚與共,這的確已經是很大的誠意了。
李乾順眼前一亮,說到底他依然是黨項人,血脈裏流淌的貪婪本能,再次遮閉了理性的思考。或者說,李乾順的智慧,止於此處而已。
與大金國西元帥府結為姻親,從此一舉解決了國家安全、商道流通、太子地位等等棘手問題,此外立馬就能拓土千裏,何樂而不為呢?
何況,此戰運氣好的話,咱們就能拿下京兆府,子孫後代們再也不用哭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