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剝洋蔥的正確姿勢2
2.5李繼曮
父子兩代坐鎮鳳翔,曆時數十年,頗得民心。李從珂離開鳳翔的時候,百姓們自發攔路,請求讓李繼曮回來當父母官。
李從珂即位後,兌現了當初的諾言,命李繼曮當鳳翔節度使。鳳翔南控蜀地,西接西北諸族,是帝國西部重鎮,李繼曮忠於朝廷,又深得民心,所以李從珂順水推舟,放心地把李繼曮放在鳳翔。
放李繼曮歸鎮鳳翔之後,又封他為西平王。
2.6石敬瑭
4月10日,石敬瑭進京朝覲。石敬瑭比較尷尬,因為他原本是來朝覲李從厚的,李從厚出逃前,命石敬瑭起兵勤王,攻擊李從珂。當石敬瑭與李從厚在衛州相遇時,見李從厚大勢已去,便做了一次關鍵的政治投機,囚禁李從厚,而向李從珂稱臣。
石敬瑭是“實力派”中的扛把子,實力一哥,石敬瑭敢稱第一的話,李從珂也不敢稱第二,因為還有趙德鈞父子。
李從珂雖然跟隨李嗣源征戰多年,但從來沒有當過獨當一麵的角色,也就是說他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悍將,一名優秀的將才,卻不是帥才,沒有做過方麵軍總司令。
而石敬瑭、趙德鈞則不同,二人均擔任過方麵軍總司令,獨當一麵,北上抵禦契丹,西征打過兩川。雖然石敬瑭在兩川戰場上並沒有大放異彩,但終歸是刷了一波經驗的。
在軍隊中的影響力,石敬瑭也是遠超李從珂的。所以在明宗末年,當契丹騷擾北部邊境,明宗問群臣誰能抵禦契丹的時候,群臣眾口一辭,說隻有石敬瑭和康義誠。
李從珂不會忽略石敬瑭對他的威脅,這次石敬瑭主動進京,李從珂就想趁機將其軟禁在洛陽,不願放虎歸山。
石敬瑭當然明白李從珂的心思,於是整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終於憂慮成疾,一病不起。他的妻子是李嗣源第三女,曹太後親生女兒,初封永寧公主,後封魏國公主,李從珂登基後改封晉國長公主,後晉建立後封皇後。封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曹太後的親閨女,她找到曹太後哭訴,請求放她老公歸鎮。
小孩兒愛糖,丈母娘愛郎。看著自己的親女婿病容憔悴,幾乎是奄奄一息,曹太後也頗為心疼,於是就找養子李從珂求情。
聽媽媽的話。在封建時期,太後的話在皇上這裏是很有分量的,如果皇上帶頭不聽媽媽的話,那還如何“以孝治天下”?
李從珂有些危難,於是找鳳翔嫡係心腹們商議對策。
幕僚們幾乎全都勸李從珂不要放虎歸山。隻有韓昭胤、李專美主張放掉石敬瑭,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安撫趙德鈞。
趙德鈞目前坐鎮幽州,如果李從珂此時對“實力派”動刀,勢必會激起趙德鈞父子的強烈反彈。
李從珂也親自到石敬瑭家中探望病情,發現“憔悴”已經不能用來形容石敬瑭的現狀了,石敬瑭現在已經成了一具會喘氣的骷髏,簡直就是氣若遊絲,隨時有撒手人寰的危險。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石敬瑭是故意減少飲食和休息,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以騙過李從珂。
李從珂相信了。於是對左右人說道:“石郎不但是我的親密近親,還是跟我長期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我當了天子,不依靠石郎還能依靠誰?”於是下詔讓石敬瑭繼續當河東節度使,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即刻返鎮歸藩。
石敬瑭終於逃出生天。
2.7趙德鈞父子
趙德鈞原是滄州劉守文部將,劉家兄弟自相殘殺,劉守文被劉守光所滅,趙德鈞於是轉而效力於幽州劉守光,李存勖討伐幽州的時候,趙德鈞自襯劉守光必敗,於是主動投降李存勖,受到了李存勖的器重,賜名李紹斌。
在消滅後梁的戰爭中,趙德鈞表現出色,屢立戰功,李存勖遂提拔他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坐鎮幽州;李嗣源登基後,把女兒興平公主嫁給了他的養子趙延壽。定州王都叛亂時,勾結契丹深入河北,契丹援兵被王晏球擊敗,撤退時遭趙德鈞截擊,契丹首領悉數被擒。
趙德鈞自莊宗末年就坐鎮幽州,累加侍中,明宗時加東北麵招討使,構築抵禦契丹的第一道防線,功不可沒。
趙延壽則進入中央,當過樞密使。明宗末期,為避李從榮之禍,積極尋求外放,出為汴州宣武軍節度使。
李從珂登基後,封趙德鈞為北平王,封趙延壽為魯國公,任命趙延壽為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兼樞密使,留在洛陽辦公,還時常到趙延壽家中做客,以示恩寵。
石敬瑭、趙德鈞,是“實力派”的前兩名,李從珂隻能屈居第三位,所以這兩位是他萬萬得罪不起的。諷刺的是,李從珂的江山最終就是被石敬瑭、趙德鈞父子聯合搞垮的,這是後話。
2.8範延光
原為李嗣源部將,起初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左勾拳”行動時,範延光的英勇無畏、冷靜機智和忠心耿耿才得以體現。
當時,負責遞送情報的範延光被後梁抓獲,投入大獄,嚴刑拷打,麵對酷刑的折磨,範延光始終不肯泄露半句機密,莊宗入汴,救出範延光,立即拜為檢校工部尚書。
李嗣源稱帝後,官升宣徽南院使,隨霍彥威平定青州王公儼,後平定汴州朱守殷叛亂,升為樞密使,出為鎮州成德軍節度使,安重誨倒台後,再次入朝為樞密使,加宰相銜,成為李嗣源的嫡係親信之一。
為避李從榮之禍,範延光主動請求外放,得以出鎮鎮州成德軍。
作為大器晚成的明宗嫡係,範延光做到了出將入相,在朝為樞密使、宰相,在地方為一方節度使,封疆大吏。其綜合實力雖在李從珂之下,卻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能量,也屬於“實力派”之一。
李從珂登基後,召範延光入朝,繼續做樞密使,封齊國公。不久之後再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出為汴州宣武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