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525章 遷都汴州

第525章 遷都汴州

  在這段時間裏,石敬瑭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了大量情報,所有的情報都指向同一個結論:範延光謀反。


  範延光誅殺秘瓊,一方麵是貪其財貨,更重要的一方麵則是殺人滅口。


  在誅殺秘瓊後,範延光召集了境內諸州刺史來魏州總部開會,傳達了脫離中央的會議精神,並且加緊招兵買馬、修葺城池。


  石敬瑭為此憂心忡忡,找來桑維翰商議對策。


  桑維翰指出:河東李克用與汴州朱溫拉鋸對抗幾十年,更加印證了“得魏博者得天下”的說法,莊宗、明宗均是先“入魏”,再“入汴”,最後才“入洛”。魏博倘若萌生異誌,必須予以果斷而嚴厲的打壓,不管財政多麽吃緊、形勢多麽困難,千萬不能猶豫。


  石敬瑭深以為然,那麽該如何應對呢?


  在天福二年(937),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正中心畫了一個圈。


  “汴州!”


  桑維翰指出:汴州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水陸交匯,是全國物資中轉站,接通便利、物資豐富,且距魏州僅有三百裏。如果魏州搞事情,那麽從汴州出發的大軍,頃刻之間就可抵達城下,讓魏州措手不及。


  遷都汴州。這就是桑維翰給石敬瑭出的主意。


  於是,石敬瑭在3月下達詔書,大意是說用以運輸的舟車在戰亂中受損嚴重,給本就緊張的運力帶來了更繁重的壓力,往首都洛陽饋運糧草物資,實在是勞民傷財,朕體恤民情,且“養士撫民,必從其宜便”,那麽哪裏“宜便”呢?汴州呀,這裏是物資集散地,原本就是將物資集中於此,再轉運到洛陽,那麽幹脆,朕就遷都汴州了。


  “托以洛陽漕運有闕,東巡汴州。”皇上拖家帶口,又來汴州蹭飯了。


  為了演得逼真,避免刺激範延光,石敬瑭還有模有樣地緊接著下了第二道詔書:沿途州府都聽著,凡是境內有名山大川、帝王陵廟、名臣祠墓的,地方上的一把手們必須攜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在十裏之外跪迎,等朕來了,用盛大的祭祀儀式來祭告祈禱。


  也許這又會被某些人解讀成石敬瑭講究排場,追求奢華。


  一般情況下,在帝王本紀中,即便遇到這種皇帝的大型出遊,也多會記載說某某皇帝千叮嚀萬囑咐,告誡地方官員不要鋪張,不要驚擾百姓,不要驚動地麵……唯獨這次,石敬瑭以詔書的形式明確了自己要招搖過市,要前呼後擁,要遠接高迎,要走走停停。


  其真實原因就是演戲給範延光看,盡可能地讓範延光相信這隻是一次蹭飯、旅遊,絕對不帶有任何政治目的,絕不針對第三方。


  前文也埋了伏筆,某度等資料指責石敬瑭嫌棄洛陽宮殿破敗,就遷都到汴州,追求奢靡享受,紙醉金迷。石敬瑭遷都汴州的真實目的其實是針對範延光,為接下來的平定魏博做準備。


  為了進一步安撫範延光,石敬瑭封範延光為臨清郡王,加食邑三千戶。


  負責去魏州宣讀封賞詔書的使者回來,如實奏聞魏州見聞:範延光即將造反!


  與此同時,滑州義成軍節度使符彥饒飛書馳奏:據可靠消息,範延光已經派大軍進駐黎陽,將要有所動作,請求中央派軍支援!

  消息的來源是從魏博叛逃來的魏博士卒。


  石敬瑭先派特使去魏州調查情況、問罪;把範延光留在中央的人質——兒子範守圖控製起來;派使節給滑州符彥饒送去一對信箭;派大將楊光遠、張從賓率軍一萬,進駐滑州協防。


  遷都汴州的優勢突顯,中央朝廷反應迅速,應對有方,畢竟已經做好充足的應急預案了。


  反觀範延光這邊,就有些被動和倉促了。說來也矛盾,範延光久蓄不臣之心,卻並非“蓄謀已久”。


  範延光想當造反,想穿一回龍袍,這是他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他粗枝大葉地製定了一個模糊的計劃,那就是先團結周圍——尤其是河朔地區的鄰居,尋求更可能多的幫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顯然,他不會找到任何盟友的。不僅是秘瓊,但凡智商正常的藩鎮都不可能支持他。同樣是當藩鎮,我們為什麽要冒著滅九族的危險,擁護範延光而反對石敬瑭呢?反正都是當臣子,給誰當臣子不一樣呀。


  無論是趙延壽還是其他謀反的將領,都很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依靠契丹的力量,即便不能得到契丹的大力擁護,也起碼不能受到契丹的堅決反對。


  範延光派人到契丹尋求支持,遭到了拒絕。


  首先,這就要歸功於桑維翰等“親遼派”大臣的籌劃了,石敬瑭初登大寶,向桑維翰請教時政。桑維翰給他指出了內政外交上的兩大核心思路:對內,要寬厚仁慈,忘掉過去的仇恨,以德報怨,以安撫地方;對外,則要畢恭畢敬地“以父事契丹”,態度要謙卑,禮物要厚重。同時勸課農桑,愛惜民力,使百姓恢複生產經營,幾年之後,中原必然強大。


  石敬瑭也確實以此為指導綱領,如上文所述,對內寬大仁厚,對外裝孫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也正因石敬瑭畢恭畢敬地尊禮自己的契丹爸爸,使得契丹對這位代理人非常滿意,沒有更換代理人的意願,也就不會支持包括範延光在內的任何反對派。


  其次,契丹也需要消化勝利果實,比如“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當時並不在石敬瑭的控製下,而是在後唐朝廷(包括趙德鈞父子)的實際控製之下,州城郡縣的守軍守將們,對於自己的國籍變更持有相當大的抵觸情緒。“臣等皆願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這些不願意臣服於契丹的將士們拒絕向契丹交出城池,並且登城自衛。


  就像是契丹人通過司法拍賣,購買了“幽雲十六州”房地產項目,而原房主拒不履行騰房義務,選擇暴力抗法。


  於是,契丹人就隻能申請法院強製執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