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後晉亡國3
在爭取談判的階段,耶律德光屢次點名要見桑維翰,在得知桑維翰“自殺”後,耶律德光非常震驚,當時就對身邊人說,我無心殺他呀,他何至於此?然後下令徹查桑維翰之死,找出幕後真凶。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謀殺桑維翰是張彥澤一人所為,而後迫於契丹方麵的壓力,才編造謊言,甩鍋給石重貴。
有一位張彥澤的仇人卻幸免於難,此人就是中書舍人李濤,曾在“張彥澤巨案”中力勸石敬瑭殺死張彥澤,為此不惜當麵頂撞石敬瑭,噎得石敬瑭理屈詞窮,狂飆髒話。
有道是君子坦蕩蕩。李濤不僅沒有逃避,反而自投羅網,主動來找張彥澤,說我曾上疏力主殺你,現在特來請死。
張彥澤既震驚又興奮,他熱情地款待了李濤,相逢一笑泯恩仇,笑著問李濤,“你今天終於知道害怕了吧?”
李濤不卑不亢,既坦然,又大膽回擊道:“就跟您當年一樣。如果當初先帝聽從了我的建議,哪兒會鬧到今天的處境。”
張彥澤絲毫不覺得自己被冒犯,反而更加敬重李濤的正直,於是命人給他斟酒。
李濤毫不客氣,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隨即告辭離去,沒有表現出任何恐懼,更沒有丟掉尊嚴。
李濤是張彥澤的仇人,而桑維翰是張彥澤的恩人。張彥澤饒了李濤,卻殺了桑維翰。其中的原因自然隻有他本人最清楚。
有一種說法,說是李濤正直清廉,家裏沒有太多的財產,也沒有傾國傾城的美女,不值得遭毒手。而桑維翰卻不同,有的史料說桑維翰也有貪財的毛病,所以張彥澤是貪圖其家產。
據《三楚新錄》記載,李存勖剛剛推翻後梁時,湖南馬殷派兒子馬希範到京師入覲,路過淮河時,與旅居楚州、泗州一帶的桑維翰相遇,桑維翰恭維馬希範,並提出想借倆錢兒花花。
桑維翰相貌醜陋,而且醜出了天際,醜到不可思議,身短而麵長,很Q萌。馬希範見他相貌醜陋,言語唐突,差點笑場,總算用力憋回去,然後禮貌性地請他吃了頓飯,飯後賞給他一些錢。但是給的錢與桑維翰索要的數額相去甚遠,桑維翰大怒,說你這是打發要飯的了?隨即拂袖而出。
後來,馬希範成為了南楚國的一把手,而桑維翰也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宰相。桑維翰便奏請石敬瑭削減馬希範的儀仗,以報當年的蒙羞受辱。
實際上,這很有可能是後世故意抹黑桑維翰。打開地圖,從今天的湖南長沙(潭州)去河南,幹嘛要繞道江蘇呢?
清朝時成書的《十國春秋》保留了北宋時成書的《三楚新錄》的這段記載,但清朝史官已經對此事表示嚴重懷疑,在這段記載的下麵特意標注了“似未可信,錄以備考”。
因為桑維翰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對他的曆史評價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誇他的人說他有王佐之才、治世能臣,甚至連宋太祖趙匡胤都十分推崇桑維翰的治國才華;罵他的人說他是千古罪人,是賣國賊,是民族敗類……
而在這種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中,罵他的占主流,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因為桑維翰是“親遼派”靈魂人物,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的始作俑者。
所以罵得最凶的,是南宋。
為什麽我們偏安一隅,盡喪北方國土?因為敵人太強大。
為什麽敵人太強大?因為他們占有幽雲十六州。
為什麽他們占據幽雲十六州?因為石敬瑭割讓。
為什麽石敬瑭割讓?因為桑維翰的主張。
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取代後晉的,是後漢,開國皇帝正是劉知遠。劉知遠也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的參與者,所以在劉知遠稱帝之後,就要係統性地粉飾“河東戰爭”。
劉知遠不能否定石敬瑭,因為他是石敬瑭的嫡係,石敬瑭是他的統治根基,否定石敬瑭就是否定他自己。所以石敬瑭必須不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的主謀,隻能是被迫接受了下屬、幕僚的建議。
於是,在史書就出現了這樣的描寫,說當時劉知遠雖然主張勾結契丹為援,但極力反對割讓幽雲十六州,建議隻給契丹一些錢財,雇契丹人當打手,而桑維翰則極力主張割讓幽雲十六州……
這樣,石敬瑭、劉知遠的形象光輝萬丈,桑維翰則獨自承擔起了漢奸、賣國賊的罵名。
本書講述客觀事實,不刻意標新立異、嘩眾取寵。雖然介紹了桑維翰的治國才能,但我仍要說桑維翰是漢奸。無論最初動機是什麽,凡是出賣祖國利益的,就是賣國賊,就要背負漢奸的千載罵名,永遠地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張彥澤的罪惡還在繼續。除了搶錢、殺人,張彥澤還對後宮嬪妃打起了主意。
石重貴的寵妃——楚國夫人丁氏,皇子石延煦的生母,年輕貌美,被張彥澤相中,要把她接回自己家中照料。太後略微遲疑,張彥澤就破口大罵,然後強行擄走。
最諷刺的是,張彥澤在做這些暴行的時候,都會帶著幾百騎兵前呼後擁以壯聲勢,而他們所舉的旗子上,皆題寫著“赤心為主”四個大字。老百姓被這四個字氣得發笑。
所有人都對畏懼張彥澤的殘暴,而馮玉卻如蒼蠅見了翔,斜肩諂媚,巴結張彥澤,請求讓自己來當運送傳國玉璽的快遞小哥,以便跟耶律德光搭上話,留給好印象。
馮玉把傳國玉璽等信物送到耶律德光手中,耶律德光與左右仔細查驗,發現無論是從做工還是上麵的印文,都與史書中記載的不一樣,不禁大怒,“這孫子敢拿山寨貨來騙我!”
拿個高仿的我都不生氣,瞧,連印文都不一樣,簡直是侮辱我的智商!
石重貴趕忙上疏解釋,說不瞞您說,這確實是高仿山寨貨,但又是如假包換的真貨。因為李從珂自焚的時候,從前的那個傳國玉璽就不知所蹤了,這一個是先帝石敬瑭找人重新定做的,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件事,不信您問問,再說了,事到如今了,孫子我哪兒還敢欺騙爺爺您呀!
耶律德光這才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