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神童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創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奮的半導體生產企業,為矽穀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還為矽穀孕育了成千上萬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它不愧是電子、電腦業界的“西點軍校”,是名副其實的“人才搖籃”。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從這裏走出和創業,書寫了矽穀一段輝煌的曆史;然而,正因為人才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了這家公司曆經坎坷的商海沉浮。


  神童半導體創立於1957年,1959年發明了大規模集成電路,1964年提出摩爾定律。六十年代,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母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母公司的不公平,“八叛逆”中的赫爾尼、羅伯茨和克萊爾首先負氣出走,成立了阿內爾科公司。隨後,“八叛逆”另一成員格拉斯也帶著幾個人脫離神童創辦西格奈蒂克斯半導體公司。


  正如萍果公司喬不死形象比喻的那樣:“神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八叛逆”中的斯波克曾一度擔任過神童半導體公司總經理,1967年出走後,來到國民半導體公司擔任CEO。1968年,“八叛逆”中最重要的人物諾依斯和摩爾,帶著格魯夫脫離神童公司自立門戶,他們創辦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英代爾。“八叛逆”中的最後一位是桑德斯則是神童半導體公司銷售部主任,1969年,他帶著7位神童員工創辦高級微型儀器公司,這家公司已經是僅次於英代爾公司的微處理器生產廠商,K6、K6-2等微處理器產品暢銷全世界。


  1979年夏季,曾經是米國最優秀的企業神童半導體公司被發國斯倫貝謝公司接管,售價3億5千萬米刀,那時在矽穀內外造成極大的轟動。


  時間倒回1988年1月,因為神童公司的銷售額迅速下滑到不足1億米刀,斯倫貝謝公司損失了大筆的投資,急於尋找買家止損。此時找上門來的企業有兩家,一家是斯波克供職的國民半導體公司,另一家是一個叫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的公司。


  斯波克在曆史上購買神童公司其實是紀念意義比使用意義更大,他是看著神童走向輝煌的,現如今神童公司頹勢越來越明顯,斯波克是個懷舊的人,不忍心自己一手壯大的公司最終沉淪。所以在1987年底說服了國家半導體公司的股東們,注資購買神童公司。可是是誰想到,以前無人問津的神童公司竟然多了個買家!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


  沒錯,這家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就是袁明新成立的公司。他之所以要收購神童公司,除了和斯波克一樣的神童情節之外,更多的是看重神童公司多年來在半導體領域的儲備。他自己的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就是一家空殼公司,他希望通過收購神童公司,可以快速完成他在半導體領域的積累,進而展開下一步計劃。


  曆史上沒有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加入爭奪,是NSC最終拿到了神童公司。這次因為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的參與,最終導致NSC以失敗而告終。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以一億米刀拿下了神童公司100%的股份。


  而擔任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NSI)CEO的正是理查德,自從那天和袁明深談之後,他才發現原來這麽多年,他竟然走錯了路!他為之奮鬥的石油、銀行都是因為先輩的影子在前,影響了他的思考,他執著的追求超越父輩,卻不知他的父輩們已經在道路的頂峰,已經進無可進了!他的追求、他的超越終歸隻是一場空。


  況且從內心深處,他更加喜歡的是現代科技,他喜歡所有那些高科技的東西,比如計算機!當袁明為他撥開迷霧,讓他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走在錯誤的路上!


  袁明為他指出了一條全新的,從未有人開拓的新路,他為之瘋狂,為之陶醉。毫不猶豫地答應擔任聯合半導體工業集團CEO一職,從此走上了一條不同的科技之路,也揭開了半導體領域新的一頁。


  這次收購神童公司隻是計劃地開始。剛完成收購,理查德就開始為神童公司地掌門人的人選而忙碌起來。拿到獵頭公司的資料後,他和袁明研究再三,目標定在兩個目標上。首選是現任英代爾的副總裁克瑞格;另一個是摩托羅拉的赫克托博士。


  克瑞格在袁明記憶裏是後世英代爾的總裁,帶領著英代爾戰勝了AMD的衝擊,這是一個卓有遠見的管理者;赫克托博士在袁明記憶中是後世AMD的第二代領導者,在他任職期間使得AMD成為了世界第二的PC芯片製造商。他們兩個都是40多歲,克瑞格大一些48歲,赫克托博士小一些42歲。


  還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脈廣,理查德動用了家族的關係,以朋友的身份分別約到了克瑞格和赫克托博士。


  克瑞格剛升任英代爾副總裁,正在春風得意之時,對NSI這家沒有名氣的公司沒有絲毫興趣,但他對掌控神童公司卻很有興趣。因為他雖然升任副總裁,但是一直都被邊緣化,而他自己卻是一個掌控欲特別強烈的人,有著極大的野心。當他聽到可以掌控神童公司,以及由NSI提供資金支持,在芯片業務上和英代爾展開競爭,他心動了!最終他答應考慮。


  赫克托博士剛剛加入摩托羅拉沒幾年,所以沒用太大的動力換公司。他是一個穩健主義者,對NSI這樣一家新公司參與芯片行業競爭,存有太多的疑慮,所以他沒有接受邀請。


  這邊神童公司正在等待他的掌門人,另一邊袁明已經飛往何蘭,那裏有一家未來的光刻巨人正陷在泥潭,等待他去解救。


  總部位於何蘭恩德霍芬的NSML成立於1984年,它是由菲利普和NSM合資成立的光刻機生產企業。從1986年第一台PSD2500起,這家公司已經1年半沒有新的產品問世。主要原因是NSML長期的虧損,以及母公司NSM的長期虧損,已經讓NSML的財務狀況瀕臨奔潰。曆史上此時NSML已經背負了七千萬米刀的虧損,NSM的老板普拉多已經在市場上尋求合作者,他在光刻機的研發上已經燒不起米刀了。


  何蘭恩德霍芬,普拉多和袁明帶領的團隊見了麵,這位生於1931年老人給了袁明深刻的印象。在會談中,袁明提出全資收購NSML公司以及其債務時,普拉多本來很高興的心情就被破壞了。


  普拉多非常熱愛NSML,他對能製造出改變世界的機器這件事情,從來沒有減少過熱情。隻是光刻機太燒錢了,他希望有人能和他共同承擔,為此他願意讓出部分股權。但袁明現在提出全資收購,那豈不是要奪走他最心愛的東西嗎?


  第一天的談判沒有任何接過,之後普拉多以事務為由,拖延了談判,希望能給袁明團隊壓力,增加話語權。


  袁明也沒有等待,NSML又不是隻有一個股東,普拉多隻是大股東而已。他轉而找到了菲利普和MIP,這兩家都是NSML的股東,持股都是30%。而且他們早已不滿NSML的年年虧損,本來菲利普分割出NSML隻是為了止損,可這幾年來的情況恰恰相反,為此菲利普和MIP已經多虧損了四千萬米刀。


  當袁明提出全資收購他們的股權時,他們都很樂意有個傻子土豪接手這個爛攤子,趕不及的簽署了協議,最終袁明以一億米刀從他們手上各收購30%的股權,如此袁明此時事實上已經是NSML的大股東了。


  當菲利普和MIP在董事會上向普拉多宣布這件事情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憤怒了!他狂怒的指責袁明是盜竊!是無恥的竊賊!拒絕售賣他手中的股份。袁明和菲利普、MIP都表示很無奈。


  所以袁明宣布擴大股本,追加十億米刀的投資,按照公司章程NSM必須投資6億米刀才能保持他在NSML的持股不變。否則,按照NSML現有的1億米刀市值,他的股份將被稀釋10倍!普拉多最終屈服了,憤怒的在協議上簽了字,袁明以8千萬米刀收購他手上的40%股份。


  至此袁明花了1.8億米刀由NSI全資控股了NSML,他控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名字,改為了何蘭半導體器材公司(簡稱DSE)。第二件事情,他請回了原NSML的CEO加特繼續執掌DSE,加特當初離開就是因為普拉多,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自保。當他聽說能夠繼續他光刻機的夢想,便欣然領命。


  袁明對DSE唯一的指示就是別管銷售,隻管研發更大規模、更自動化的VLSI光刻機,即PSD3000,爭取在3年內量產。目前的PSD2500係列產品繼續保持現狀,由NSI母公司在米國尋求擴大銷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