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七)
卷一:正本清源話《周易》
??第三章:《周易》性質說
??第二講:《易傳》對《周易》的解釋
??接下來我們看《易傳》(《易傳》又稱"十翼",其創作並非一人一時所為,但《易傳》其定型於西漢前期)是如何解釋《周易》的。因《易傳》是《周易》一書的學術文章,是對《周易》進行解釋與研究的最早文集。
??《易傳》應是對春秋《周易》文本和今本《周易》這兩種文本所進行闡釋的學說匯集,共7篇文章。包括《彖》、《象》、《係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因又把《彖》、《象》、《係辭》各分上下,這樣《易傳》又變成了十篇內容,西漢時認為是孔子所作,故又稱“十翼”(“翼”有輔助之意)。
??《易傳》是有不同的時期裏產生的不同篇目內容的《周易》學術文章,到西漢時期才定型為《易傳》,並被上升到經的地位與《周易》合二為一稱《易經》。
??我們現在看到傳承下來的今本《周易》讀本,是在卦爻辭後麵附有屬《易傳》裏的《彖》與《象》文。而唯《乾》《坤》兩卦後附有屬《易傳》的《文言》。而《易傳》裏的《係辭》、《說卦》、《序卦》、《雜卦》內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書的後麵單列著。
??今本《周易》裏被稱的卦辭後麵附有“《彖》曰”,學者們認為這是解釋卦辭的,是斷定一卦的基本觀念。“《彖》曰”後麵又跟著“《象》曰”,被稱為《大象》文,這是區別於所謂爻辭後麵的“《象》曰”。所謂爻辭後麵的《象》曰,稱《小象》。一般認為《大象》文是依據一卦的基本觀念,闡發其政治與人生觀的。《小象》文是解釋爻辭所發揮出的基本觀念。《係辭傳》是總論全部《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基本觀點,闡發這些基本觀點應如何普遍地應用與自然和社會。《文言》是附在《乾》《坤》兩卦後麵,這是專論《乾》《坤》兩卦的基本觀念了。《說卦》、《序卦》、《雜卦》都是隨《係辭傳》附在《周易》一書後麵的。《說卦》一文,學者們認為是總結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體現的原理及其變化。《序卦》是對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說明。《雜卦》說明各卦之間的關係和剛柔對立的意義。
??那麽按今本《周易》讀本裏《彖》文排在最前,我們就先引述《彖》文來看是如何解釋所謂《周易》每一卦的基本觀念的。
??按今本《周易》裏的第一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辭是“乾元亨利貞”。我們看《彖》文是如何解釋卦辭及斷定一卦的基本觀念的。
??《彖》文是這樣說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姓名。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威寧”。
??《彖》文作者對《乾》而闡發出一番神秘道理,即通過《乾》的取象“天”和內容而闡發出的說法。這與原創《周易》裏《乾》篇本義就不是一回事了。當然也不是解釋如何算卦的,而《彖》文的確是從義理角度闡述《乾》的,隻是已與《乾》的本來意思不是一回事了,已超出了《乾》文的本來意思。這正是中國傳統注疏學上的思維模式。中國古代創新學說大多是通過“注疏”而闡發出來的。《彖》傳並不是注釋《周易》裏的文詞字義,而是在“疏解”過程闡發出一種新的學說。再看《彖》
??又是如何解釋《坤》的。《坤》是原創《周易》一書的第二篇文章,後被所謂的“坤卦”裏的“卦辭”是“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文對這些話是這樣的解釋:“《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明,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這“《彖》曰”同樣類似於四言詩句,一樣是通過《坤》卦的取象為“地”和文辭含義而闡發出一番新義,是從天地自然中闡發出儒家的道德文章來。通過“地”而類比聯想出人世的道德。《彖》文作者是通過《坤》類象為“地”,又見得《坤》裏出現的牝馬(母馬),也就通過“地”與“母馬”在一塊類比聯想出人世上的道德思想來。這種發揮雖然不再是《坤》篇裏的本義,但畢竟不是解釋如何算卦的。而是從義理闡發出新的義理來。
??《彖》在疏解《周易》時不但有取象之說,而且還從“剛”、“柔”、“位”之說。這《彖》文出現的“剛柔”之說,是通過畫符號上下卦象,而引出的剛柔說法。
??《彖》文作者解釋《周易》雖然沒有背離從義理角度出發,總之並不是解釋什麽占筮之辭的,隻不過《彖》文作者運用的是八卦“取象“及“剛柔”學說來解釋《周易》時發生出一套儒家的道德政治理念來。
??我們說了《易傳》裏的《彖》文,再來看《易傳》裏的《象》文又是如何解釋《周易》的。即來看是從筮卜角度,還是義理角度解釋《周易》的,我們隻有通過《象》文分析才能識別出來。
??現通行《周易》讀本,所謂卦辭後麵附有《彖》曰,而《彖》文之後又附有《象》曰。而這個《象》曰的內容又稱“大象”,以區別所謂爻辭後麵的《象》(稱“小象”)曰。
??現學者認為《大象》文是根據一卦基本觀念闡發其政治與人生觀的。
??《大象》文總共有六十四條,其產生的時間是《易傳》文裏的最早的文章。《大象》文針對《周易》(即不是以今本《周易》為研究的藍本,而是以春秋《周易》為藍本)每篇闡發出一句經典的君子之治的政治理論,猶如“語錄式”的政治綱領。因《大象》文比《彖》文的內容要少的多,我們舉例一些內容如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從《大象傳》內容來看,已是獨立體係的一篇《君子論》,也是儒家的代表作了,是承上啟下的一篇“君子”理論。上承《周易》一書的君子立論,下啟孔子君子道德政治理論的建立。
??《大象》文的作者在“釋”《周易》的過程中是發展了《周易》裏的思想,自然是遵循了《周易》的義理觀念,而不是隨從於史巫之舉,把《周易》看待成是一部筮卜之書。
??從《大象》一文來看確實不同於《彖》文那樣“釋”《周易》時表現出戰國時期時代的文化背景。而這《大象》文裏沒有“剛柔“的說法,也沒有王權思想透露。《大象》文講的是君子之德,向往的是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的政治理念,還沒有上升到王權思想上來。《大象》文正是符會《周易》與《論語》兩書時代的中間文化背景,應是春秋後期產生的文章。
??《大象》文在“釋”《周易》過程中采用的是八種物象(即後來稱之謂的八卦取象)來點明《周易》之題(即《周易》每篇),這與春秋時代史筮用八種物象比類聯想“窺知”人事吉凶的時代文化背景相符合。
??先儒家的“君子論”成為整個後儒家(戰國時期)所繼承的典範。而這《大象》文裏的君子之論,並不難理解,是通俗易懂。一些還已然成為今天膾灸人口的語言,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非禮弗履”、“恐懼修身”、“有過則改”等。《大象》文遵遁了《周易》裏的政治哲學思想,並且給於發揚光大。
??《大象》文的內容同樣是為“君子”講述的修德治國的政治道理,是《周易》裏的憂患意識轉換“觀象進德,恐懼修省”的君子之為。觀象修省,正是春秋流行的思潮。
??《大象》文在《易傳》裏應占有重要的哲學地位,可並沒有被重視。而後封建時期重視的是《係辭傳》。而“大象”文的哲學思想至到今天,已然不失其意義。但我們一定要拋棄掉那種畫蛇添足的“取象”,而領會《大象》文的哲學思想,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大象》精神,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
??我們講了《易傳·大象》文,接下來看《易傳·小象》又是如何釋《周易》的,即看《易傳·小象》“釋”《周易》的方法與內涵。
??《小象》是附在今本《周易》每卦爻辭後麵的《象》曰,是對“爻辭”的解釋。因今本《周易》每卦有六個爻辭,也就出現有六句解釋的《象》曰。《小象傳》麵對的正是今本《周易》做為研究對象。
??《小象》文對《周易》裏的句子解釋,並不像《大象》文那樣是取畫符號的八種取象而點出《周易》裏的篇名。《小象》文沒有以取象而論事理。《小象》文釋《周易》有自己的特點,多以“道”、“位”、“誌”、“德”、“義”之說。如“位中正也”、“位不當也”、“道大悖也”、“得中位也”、“未失道也”、“失道凶也”、“上得誌也”,“誌可則也”、“誌在內也”等。
??如《周易·睽》:“遇主於巷,無咎”。《易傳·象》:“遇主於巷,未失道也。”
??《周易·蠱》:“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傳·象》曰:“不事王侯,誌可則也。”
??《周易·震》:“震蘇蘇,震行,無眚。”《易傳·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從以上《易傳》裏的“大象”、“彖”、“小象”文來看,都是從“德義”出發而釋《周易》,是講義理的,而非是講筮卜的。
??接下來我們再從《易傳》裏的“文言”來看是如何釋《周易》的。而《文言》隻對《周易》裏的“乾”與“坤”進行了闡釋。古人認為《乾》、《坤》兩卦是《易》之門戶,這是把《周易》賦予卦學內容後的認識。因為卦學上把《乾》、《坤》兩卦卦符號是為陰陽之根基。並認為由“乾”與“坤”的卦畫,產生了六十四卦畫,這是卦學上的說法而已。“易學”中把“乾”、“坤”兩卦看成門戶,因“乾坤”又取象為天地,古人認為的是有天地而後方有萬物,所以也特有了這《文言》對《乾》、《坤》兩卦的解釋。
??說解釋《乾》、《坤》的兩篇《文言》,實則如同《象》、《彖》文那樣,在所謂解釋過程,是發揮與創新儒家的道德教化的新思想。從短短的《乾》篇不足50字,而《文言》一下發揮出八百多字的文章來。而這八百多字的內容構成了一個新的理論體係,但並不能通過這《文言》所謂釋《乾》的內容而理解《乾》篇的內容。這就是古人的“釋”法與現今的“解釋”是個不同的概念。
??從釋《乾》、《坤》的《文言》裏已出現的“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的說法來看。這“子曰”一般認為是孔子說的,但這裏並不是孔子說過的話,這裏的“子曰”應是尊稱,是儒門假托孔子之說而已。從“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來看,與秦漢時期的神秘主義思潮影響有關。《荀子·大略》裏有“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濕,夫類之相從也,如此之著也”的說法,顯然《文言》裏的“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之文句應在《荀子》之後出現,因比《荀子》裏的說法增添了神秘主義思想。故《文言》的口味,是戰國末期至西漢前期的作品。
??又如:“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無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這均是與帝製初期神秘主義思想有關,已受到神秘主義思潮的影響。為帝王統治,尋找君權神授的理論依據。《文言》反映了帝國時期儒家的思想,是通過所謂《乾》、《坤》兩卦的訓釋,而裝進去富有特色的時代思想觀念。《文言》作者是發揮了《周易》的義理思想,並沒有像史巫那樣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書。凡說《周易》是卜筮之書,簡直是對《象》、《彖》、《文言》文在釋《周易》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者。《文言》更是沿著《周易》的義理之路發揮出一套與時代相適應的,具有時代鮮明特色的思想來。
??《象》、《彖》、《文言》並沒有背離《周易》的義理這一理論方式,不過這《易傳》裏這些文章發揮的遠遠超出《周易》本來的思想內容。但這要比史巫用“六聯體”符號取象,再借《周易》裏的文辭來比附人事上吉凶來說(卜筮),這無疑是一種哲學突破,無疑是彰顯了《周易》的哲學思想,這正是時代人文思想的進步體現。這正是體現了春秋後期與戰國時期的思想大開放裏與百家爭鳴不無關係,才有了這人文新思潮的不斷湧現與進步。但從《文言》裏也流露出一種新的思潮,也有點《係辭傳》裏的思想,即開始滑向新的神秘地帶。
??從《易傳》文裏的《大象》、《小象》、《彖》、《文言》一路走下來,確是走在《周易》義理的大道上。這釋《周易》是遵循著《周易》的義理基礎,承繼著《周易》裏義理思想。不過是發展了《周易》思想,從釋《周易》過程中,闡發出時代特色的新觀念,既不是回答筮卜之說,也不是解答如何筮卜(算卦)的。
??我們從《象》、《彖》、《文言》來看確實是遵循著《周易》始創的義理學說,釋解發揮,再到發展與創新。那是隨時代的發展,《易傳》的作者們也不斷的把時代的文化思潮、觀念裝進《周易》解釋的筐子(即《周易》學)裏去了。終於在時代的召喚裏,背離了《周易》原來的義理宗旨,突破了《周易》裏的思想而闡發出新的思想與價值觀。
??戰漢之際的思想家們,也終於建構出了帝王理論架構,為中國帝王時代的開幕,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帝王宣言——《係辭傳》。
??我們看《係辭傳》(西漢前期定型)又是如何解釋《周易》的呢?
??《係辭》一文在整個《易傳》裏的地位非常重要,其重要是在於後封建時期裏的典章書籍裏所引述稱為《易》或《周易》裏文句,多是出自於《係辭》文。《係辭》成為後封建社會裏《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
??《係辭》大約四千五百字,不足五千言,與《老子》(又稱《道德經》)五千言是略少了幾百字。
??到《係辭》時已與“彖”、“象”、“文言”闡發《周易》不同了,不同於“彖”、“象”、“文言”從義理角度對《周易》進行的闡述。而《係辭》則對《周易》從兩個方進行的闡述,即從卜筮與義理這兩個方麵的闡術。
??我們看從卜筮角度的說法:
??《係辭傳》裏說:“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要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係辭》裏還說:“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存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
??這裏把《易》(指今本《周易》)說成具備了聖人的四種原則,其中之一是用《周易》來占卜。是君子要所行、所為、所要遵循《周易》一書裏的四種原則。其中一項是來占筮,其它三項是“辭”、“變”、“象”。這正是《係辭》根據今本《周易》,而亦理亦筮的論述。
??《係辭》還有“大衍之數”說法:“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這些說法卻是講述八卦筮卜上的起卦方法,但不與《周易》相關聯。把“大衍之數”按在《周易》頭上,實屬張冠李戴。本身在帛書時代《係辭》裏還沒有填進去“大衍之數”,這隻不過是西漢人總結的是八卦占筮上的起卦方法,而添進到《係辭》裏。《周易》一書既沒有講述占筮及占筮方法,而且還是反對占筮的。《係辭》的作者們說《周易》有“占”,是不知根裏的錯誤說法。
??“八卦”筮術理論化,始於《係辭傳》,《周易》一書裏沒有“卦”與“八卦”一詞,更沒有“卦”術的內容與理論。就《易傳》裏的《象》、《彖》、《文言》文章裏也不涉及“卦學”內容,均是闡釋義理文章。因為這些《易》(《周易》)學文章,確確實實是《周易》的義理觀出發,而闡發發展了《周易》的義理思想。到《係辭傳》出現了“八卦”筮術理論,並且說成是《周易》有占筮功用,這正是帝國時期的背景。
??“象數易”是對今本《周易》的研究學說,也不同與“象易”說。故西漢時定型的《係辭》而添進去了“大衍之數”,是為卦術學彰顯之目的。自此以後至到今天,人們把《周易》與“八卦”混合在一起不分清紅皂白的來議論,也就有了今天錯誤認為“《周易》是筮卜之書”,這正是源於《係辭》裏混淆視聽說法所造成。
??《係辭》裏又說:“古者包犧氏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性。”
??《係辭》這裏所講的“八卦”,應是指八卦符號(《係辭》作者所研究的《周易》文本,應是今本《周易》,因《係辭》文裏有“六·九”數字爻題內容的引用)。
??《係辭》在論述“八卦”時是偏重於筮術方麵,不與《易》的義理論述相混淆。這說明了什麽呢?這是否說明了“卦術學”與《易》義理還是有區別的。顯然《係辭》的作者也無法弄明白,史巫稱之謂用“《周易》筮之”,《周易》又是個數字爻題的算卦格式。說明《係辭》作者們也被《周易》(及今本《周易》)的卦爻結構形式與內容裏義理給弄糊塗了。“八卦筮術”與《易》(《周易》)之義理,還是很容易分辯的。但古人很難分辨的是史巫為何稱用“《周易》筮之”(即用《周易》卜筮),又把“筮學”(即卦學)與《周易》義理混同一起來論述。但“卦學”又是自我體係的內容,而《周易》裏義理也是自成體係的內容。《係辭》文裏在論“八卦”與《易》之義理時,又不自覺的各有偏重。
??如《係辭》文裏又從義理上論述《易》(《周易》)的內容: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生生之謂《易》”。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正是《係辭》作者不能,也無法把八卦筮術這本是《周易》之後史巫通過那套符號而衍生的筮術東西妄加到《周易》頭上分清開來,即《係辭》作者沒能將附加在《周易》頭上的“卦學”東西剝離出去,才亦筮亦理的把《周易》理論化。
??那麽,我們再來看《係辭》在闡釋《周易》而創出的新學說,即我們為何說《係辭》是帝王的宣言書。
??《係辭》開篇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這把自然界裏的寒來暑往,暑往寒來的自然現象,抽象出一種理論,比附到人類社會裏來。認為社會裏也應如天道那樣尊卑有序,等級森嚴。把天地自然現象,套到社會人生的頭上,也就形成尊卑等級永恒的秩序。而社會裏的君臣、貴賤、尊卑的等級製度,正是等級社會所造成的不合理現象,說成是天地本來的秩序,為維護其不合理的社會製度尋求理論依據;為尋求帝王家天下的理論根據,而把天地自然四季運行的規律,上升為一種“天道觀”,而比附到人類社會,把不合理的等級製度說成是天經地義的根本,為帝王封建宗法等級製度尋找到合理存在的根據。
??《係辭》是集王道思想與巫術神學理論一體,成為新的神秘文化先鋒,使漢以降的後封建社會裏的儒者,遁者沉迷與陶醉。一篇《係辭》成為後來的帝王時空裏的經學、玄學、理學以及龐大的數術文化的活水源頭。正是《係辭》裏的陰陽、太極、八卦、道器,成為後封建時期裏的思想者、學者演義不完的神秘學說,可都無補於後封建社會裏把人分為兩類:道德上的君子與小人,現實生活裏的主子與奴仆。君是主子,臣是奴仆。臣稱君為我主,而自稱是卑職或小人。夫是主,婦是仆。婦稱丈夫是官人,而自稱是奴。這種社會化過程,自然形成的是主奴身份的定式思維。而這兩類社會角色,正是通過從天道觀裏抽象出的“陰陽”理念,才有那“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命題。這陰陽之道,成為了人類社會之道,陽為乾,陰為坤。天地之道,是陽尊陰卑,天剛陰柔,陽主陰從。這就鑄模成了後封建社會人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
??《係辭》裏除了“天尊地卑”的陰陽之道,而為帝王專製服務的理念,就是不折不扣的神秘思想與巫術理論了。故《係辭》是帝王宣言書。《係辭》既是帝王宣言,講尊卑秩序,又是新的神秘學說集大成。昭示著帝王走向神與聖相結合的道路上,即神道與王道終於在此結合一起。《係辭》的誕生,宣告帝王時代的到來,也宣告先秦理性釋解《周易》的終結。
??我們接下來看《易傳》裏還有三篇文章,皆名稱與“卦”有關,即《說卦》、《序卦》、《雜卦》這三篇,當屬《易傳》裏最晚的編輯篇章。
??《說卦》主要是論述筮卜的原則與方法。從名稱與內容來看,已與《周易》無關。《說卦》裏的八卦理論,特別是八卦方位,八卦取象,成為後來八卦新內容的源泉。如後來的八卦分宮納甲術,八卦圖式,即《說卦》成為後封建社會裏算卦批命及一切數術內含的源頭。
??至於《序卦》、《雜卦》應當是編撰《易傳》文章時寫出的,如同今天一部書籍的前言與後記的那種文體。其內容總述六十四卦名的含義,所做出一個概要性的說法。這兩篇雖與“卦”為名,但內容則體現了儒家的義理思想,非講八卦筮卜有關的內容。
??《序卦》的作者,意圖用天地秩序串起六十四卦的含義,想說明六十四卦的道理來。把六十四卦名按序列說出的天地人之間的道理,並不與《周易》六十四篇實質內容相符合,不過所言的卦名內容,還是義理之說。
??《雜卦》與《序卦》的寫法基本一樣,是把卦名稱,從字義上串講起來,想說明一個大道理來。但《雜卦》卻不按通行讀本《周易》裏篇名排序,始《乾》終《未濟》那樣,而是打亂排序,按認為的含義排列,想說出一個連貫的道理來。雖然也在說的某一卦名字的意思,與《周易》裏的名稱,也有相符合的意思,但這兩篇雖然看似把六十四卦名都簡要的說出一個含義,但並無補於對《周易》一書內容整體的理解。這說明《序卦》、《雜卦》兩篇從義理上想串講起今本《周易》一書的整體內涵來,但過於主觀(認為《周易》六十四卦是按六十四卦名有機的聯係在一起,說明的天地人之間的道理)和簡單化,並不能把《周易》一書的義理內涵講清楚。本身《雜卦》、《序卦》的作者所見到是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文本),對《周易》文本的演變史不知就裏,自然以卦名來說《周易》。才使後世人們忽略這兩篇以“卦名”而實質從《周易》名稱的義理角度闡述《周易》一書裏的六十四名稱。說明這《序卦》與《雜卦》兩篇從義理內容上串講六十四卦名的內涵,還是很可貴的,可貴之處不是從筮卜上去講《周易》,雖然是從天道上(“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比類到人間秩序上來,但畢竟是義理文章。這正是漢帝國前期神與聖結合的文化思潮。
??我們通過對《周易》一書詮釋與研究的最早匯編的《易傳》之文章的粗淺分析認識,已知《易傳》裏的文章產生的時代不同而解釋與論述《周易》的說法與內容則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易傳》因跨度的時間長,即非一時一人之作,就連《係辭》文也非一時一人之作。所以其本身的內容性質也有不同之處。
??從《易傳》文章來看,除《係辭》、《說卦》既從義理又從筮術角度來對《易》(即今本《周易》)一書的闡述之外,《易傳》裏其它文章皆是從義理角度去認識《周易》,雖然認識的並不與《周易》內容相同。但已然是從義理上闡發《周易》的。雖然《易傳》裏占篇目數之大是從義理角度解釋《周易》的,而從義理角度釋解《周易》的一些文章是出自先秦時期的文章,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而進入帝國時期的《係辭》才始從筮卜角度對今本《周易》理論化,《係辭》是應帝製而生成的神秘與聖道文化理念。
??《係辭》亦理亦筮對《周易》的釋解與論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
??這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把今本《周易》從筮卜做出理論化的是出自《係辭》,在先秦的典章書籍裏沒有出現過對《周易》一書從理論上做為筮卜來闡述,至到帝國時期,才有這《係辭》把今本《周易》做為筮書的一麵(當然《係辭》作者們不知有原創《周易》文本)來論述。
??接下來我們要看一看後封建社會裏,是如何認識《周易》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