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天下第一哲學》(三)

《天下第一哲學》(三)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三篇《周易·屯》文譯解

  (原文)


  “( )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 十年乃字。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譯文)

  三、遵循事物的規律,並堅定信念,就開始亨通,利於未來。不論在那裏,都有利於建國封侯。新生事物草創初期,宜於穩定堅守,才有利於建立起來的侯國。


  初生的事物,往往徘徊流連,猶如乘馬列隊緩緩而行;那不是強盜,而是求婚媾和的隊伍,可是女子堅貞不肯答應婚事。應做好細致長期的工作,女子乃答應了出嫁。也如打獵逐鹿時,若沒有山林官做向導,貿然進入林中,君子若不能見微知著,而輕率地繼續向前追去,會發生危險的。如同騎著馬小心謹慎而行,求得婚姻媾和。這是一條正確的路線,沒有任何不利的。積累財富,輕徭薄賦正確;若橫征暴斂,就走向了凶險。騎著馬列著送親的隊伍,出嫁的女子哭泣無聲,淚滴漣漣。這正是為建國而媾和做出的犧牲。”


  (解說)

  “屯”(zhūn):本義指草木出生的含義,這裏是寓意事物初生到發展的艱辛過程。


  “元”:初,弟一。“亨”:亨通。“利貞”順利實現目標。“建侯”:建立侯國。“磐”:磐石。“桓”:堅持。


  “屯”篇中心內容是圍繞著建國立業講述的方針策略。本篇又是通過“求婚媾”來闡述建侯的過程。“婚媾”就是一種以婚姻媾和政治的一種手段。《周易》裏已有“帝乙歸妹”這一曆史事件的引用。即商王與周族以婚姻締結政治的事件。“建侯”應是建立一個諸侯國。一個諸侯國的建立到發展壯大走聯姻不失為一個政治手段。本篇就是圍繞著建侯與聯姻之間的政治關係展開的論述,並表明事物發展過程的艱難曲折性。而不能把本篇看成是講述迎親的事情。


  本篇的題目中心是“利建侯”,即如何有利於建立侯國而展開的論述。本篇裏的“元亨利貞”如同《乾》篇題目裏出現的那樣。在《周易》一書裏用“元亨利貞”沒有幾篇。凡出現“元亨利貞”四字,表示是重要的題目內容及重要的命題。而“元亨利貞”就是對所命題事情的順利實現。如本篇順利實現“利建侯”。但如何實現“利建侯”,《屯》篇的內容就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層層論述。篇中的內容是緊扣題目而發,而內容又是通過“求婚媾”來講述建侯之間的道理。“求婚”一詞好理解,而加上一個“媾”字是什麽意思呢?“媾”字的含義有結親,結婚,講和,求和等解釋。《國語·晉語》裏有:“今將婚媾以從秦”。意思是“如今最好是用締結婚姻來順從秦國國君的意願”。這是《國語》裏講述的秦晉以婚姻結好政治聯盟。以婚姻締結作為國家間外交上謀取政治手段,是一種古老的政治策略。在《周易》“歸妹”篇裏引述了“帝乙歸妹”這一曆史事件。這是商王帝乙將女兒嫁給強盛起來的周族首領姬昌(後稱文王),這是曆史上的政治聯姻事件。而西周後期,諸侯應是各自為政了,眼裏已沒有了周天子。諸侯國之間聯姻是一個謀取政治聯合的有效手段。就是號稱強盛的漢唐,朝廷上不也往往以婚姻與少數民族首領媾取和平手段。把皇帝的女兒,或宗室女,送給番邦首領,以結秦晉之好,免起戰火。這也是皇帝以犧牲子女玉帛以媾和的不得已方法。《屯》裏所講的“求婚媾”,就是以婚姻媾和政治,以達到建侯上的順利實現的目的手段。


  本篇以婚姻媾和的過程描述,來體現“建侯”道路上的困難與反複的道理。


  《屯》篇從頭到尾,以求婚媾的過程描述來比喻“建侯”的曲折與困難。從語言的描述上,用語優美,像是一首詩,而且又形象鮮明。如“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有詩韻之美。


  本篇從第一段講新生事物,即喻指政權(建國立候)的建立。第二段說明建侯之困難。第三段是講要堅定信心,向前發展,也不要為眼前的利益而盲目行動。該放棄眼前利益,而為長久的事業創造條件。第四段講堅定既定方針(即求婚媾),以聯姻來鞏固政權。第五段講在發展立國之路上,不可橫征暴斂。最後是一種憂患意識,再現女子背井離鄉出嫁時那種泣血漣漣的情景,為換取政治條件犧牲女子的一切。這篇雖是以“求婚媾”的過程描述,而寓意的是通過婚姻聯盟政治,已達到鞏固和發展建侯立國的政治目的。


  本篇生字解釋有:“屯如”:難進之狀。“邅”:難行不進。“壇如”:行而不進。“班如”:盤桓不進貌。“字”:女子出嫁。“匪”:非,不是。“即”:追逐。“吝”:恥辱。“即鹿”:謂逐鹿。“虞”:掌山澤之官。“君子幾不如舍”,舍是舍棄的意思,知道不能成功,不如見幾舍棄。“吝”:恥辱。“往吝”者,貪吝之義,若是禁不住利誘而往,必然導致辱名敗節。“惟”:貿然。“幾”:見微知著。“膏”:脂油,此指財富。“泣血”:悲泣之切。“漣如”:淚流不斷的樣子。


  本篇比較難懂的字是“女子貞不字, 十年乃字”裏的“字”。“字”:古代作為名的解釋補充,這裏引申為許配,出嫁。現在還有成語“待字閨中”,是指留在閨房中,等待出嫁。《禮記·曲禮上》謂“女子許嫁,笄而字”。在古代,名與字是分開使用。古人隻有到了成人之後才能取字。女子十五歲舉行笄禮,又叫上頭,上頭禮,即改變幼年的發式,把頭發盤起來,插上簪子,從此代表成年了。等到出嫁的時候,丈夫就要給她取一個“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經嫁出去了。在古時侯“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不字”就是不同意出嫁。“乃字”就是同意許配,出嫁。此處不過是借生活中的婚姻事例來比喻政治上的道理。


  總之,《屯》篇雖是以“求婚媾”的過程描述,而寓意的是通過婚姻聯盟政治,宜於達到鞏固和發展建侯立國的政治目的。


  全文內容就是圍繞著建侯與聯姻之間的關係展開的論述,即以求婚媾的過程描述來比喻“建侯”的曲折與困難。不過是作者運用比喻寓意君子之治的政治含義。


  正如《易傳·大象》對其內容所闡發出"君子以經綸"這句話的思想含義,即“君子應依照才智謀略安排好國之大事”,這也符合《屯》文的含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