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一)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五十一篇《周易·震》文譯解
(原文)
“ ( )震,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蘇蘇,震行,無眚。震遂泥。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 咎,婚媾有言。”
(譯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懼修省,亨通。
驚雷震動,使人心生恐懼,失去了言語笑聲。雷聲響起,震驚百裏,而對保持平靜心態者,卻不能灑落手持勺子裏的香酒。雷聲震來,使人恐懼,然後啞口不語,言笑失色,謹慎才能避免傷及身體,而獲吉祥。雷震一來,有了危害,會喪失很多錢財,堆積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錢財,過一段時間就會得來。雷聲震動會使萬物複蘇。雷聲運動,並無災害。雷震有時會擊到泥土裏。雷震來來往往,有危險,但很多的東西並沒有失去,這是有了事前的防備。雷聲震動使人恐懼畏縮,左右驚顧,有所妄動會有危險;雷震是震不倒驚懼謹慎之人身上,而會落到那些沒有防備者的頭上;沒有害咎,是建立了聯姻的說法。”
(解說)
本篇的論題內容是“ 震:亨”。“震”:本義是指雷,震動。引申為驚恐,震驚。本論題其意是“驚懼,亨通”。為何“驚懼”才“亨通”呢?這是借雷震使人恐懼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懼修省,君子時刻謹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結果。故本篇的“命題”,就是“君子若能恐懼修省,亨通。”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 不喪匕鬯。”
“虩虩(xìxì)”:恐懼貌。“啞”:喑啞,口不能言。“啞啞”:形容沒有了言語聲。“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驚雷震動,使人心生恐懼,失去了言語笑聲。雷聲響起,震驚百裏,而對保持平靜心態者,卻不能灑落手持勺子裏的香酒”。這是借雷震的響聲使人產生恐懼之心,來比喻政治形勢的威力;猶如政治風暴來臨,在政治形勢的高壓下,有兩種心態的人,一種是恐懼萬分,嚇得要死;一種是心態鎮靜。這是圍繞著主題展開的論述。
“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本段的譯意是“雷聲震來,使人恐懼,爾後啞口不語,言笑失色,謹慎才能避免傷及身體,而獲吉祥”。這裏還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風暴如雷霆之勢,若君子能恐懼修省,即使雷霆之勢的政治風暴也傷及不著自己。確實在封建王權家天下裏,為官者是人人驚懼,特別是莫須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時就降臨到頭上。就是二千多年後出現的那場“十年動亂”,那場政治運動,其來勢如雷霆,使人驚懼與恐怖。人人隻能啞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處事,政治風暴裏的災禍就落不到頭上。二千多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經驗告訴君子如何應付政治風暴。
“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億”:(喻)數目很大。“貝”:錢,資財。“躋”: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來複”的認識觀。本段通過借雷震比喻嚴酷的政治形勢。本句按字譯是“雷震來時是有危害,會喪失很多財產,如堆積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錢財,過一段時間,就會得來”。 《周易》是為君子講述的“修身,齊家,治國”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講述,如何認識這種風暴來臨造成財產的失去(如改朝換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認識到那隻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個時代裏,有一種認識觀念,即“七日來複”,認為事物是一種循環規律,這是從自然中感悟到的東西,而類比到人事上來。這裏的“七日得”,是“七日來複”的觀念的引用,這裏是借以說明是失去的財產,以後還會得來,是通過一段時間還會取得,這裏體現的是唯物辯證的關係。
“震蘇蘇,震行,無眚。”
“蘇”:死而複生,蘇醒過來。古人在每年的春天聽到雷聲響動,又看到大地上的萬物發青,就認為雷聲催醒了大地,使萬物複蘇。“眚”:過失,災禍。本段的字譯是“雷聲震動,使萬物複蘇。雷聲運動,並無災害”。
本段還是借雷震的自然現象來寓意事理,隻不過是以對比手法上的正麵來論述事理。上麵講述雷震使人恐懼與喪失財富,而本段是講,雷震能使萬物複蘇的道理。當然,這是借喻,而不是講什麽自然科學。這是借雷震現象比喻政治風暴來臨也有好的一麵,並不全是壞事,它能使人恐懼謹慎,修省覺悟,就不會有災禍。
“震遂泥。”
“遂”:進。本句意思“雷震擊入到泥土裏”。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本句象征什麽呢?因本句沒有判詞,即無吉凶之後果。那麽,從本句的字意來看,即寓意著是下麵,又寓意著深度。可以聯想到政治風暴影響的廣泛性與持續性。
“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億無喪”:這與前麵的“億喪貝”是個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來來往往,雖有危險,但很多的東西並沒有失去,這是有了事前的防備”。這是比喻對政治形勢有了心理防備。
“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 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懼感。“矍(júe)”:左右驚顧。“躬”:身體。(引)自身。本段之意“雷聲震動使人恐懼畏縮,左右驚顧,有所妄動會有危險;但雷震是震不倒驚懼謹慎之人身上,而會落到那些沒有防備者的頭上;沒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說法。”古代往往把"家"、"國"間締結婚姻作為聯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規避政治風險的一種手段。
本篇是講述雷霆之勢的社會大變革,或政治風雲變幻,給社會帶來的震蕩與不安,如何在政治風雲變幻中,學會生存法則,《震》文就是講述這些道理。作者通過雷震來比喻政治風雲,教育君子在政治風雲了要恐懼修省,還要有正確的心態與防備心理。通過雷震聲響百裏來比喻政治威勢如同霹靂那樣使人恐懼,使君子領悟到政治形勢的威力,並學會在政治風雲裏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勢所嚇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勢所傷害。正如,“大象”對《震》文的詮釋“君子以恐懼修德”,“大象傳”作者是領悟了《周易》的哲學內涵。《震》文通過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夠領悟到政治風暴的威力,而恐懼修省。這已然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經驗與政治謀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而春秋時期的史巫,卻把《周易》改造成“六繇”格式(與後來的“六爻”卦式不同)用過卜筮。而且從《周易》六十四篇文章裏抽出八個篇名,又從“六十四畫符號”的組合過程中的三畫一組的八個符號抽取出來,配上《周易》裏的八個名稱(即 “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又配上八種自然物象,逐步演義出“八卦”筮術,把《周易》的每篇文章分割成“六繇”形式,再把《周易》每篇原初作為文章排序之意的“畫符號”分成“八卦”名稱、符號、取象,再結合“六繇”辭,用以卜筮人事吉凶了,就以為可窺視人事吉凶的天機了。在“八卦”筮術上,“震”卦是“八卦”之一,“八卦”裏的“震卦“符號是“三畫”組合,而《周易》裏的《震》文裏原初卻有一個“畫符號”,而是“六畫”組合,即兩者的“畫符號”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八卦”筮術上把《震》演變成筮術內容,到《說卦傳》時已把“震卦”取象為“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莨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這麽多取象目的是何?自然是為了卜筮(算卦)之用。“八卦”筮術上“震卦”既是八經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完全與《周易》裏的《震》文不是一回事了。正如本篇《震》文講述的是哲學道理,並且出現十一個"震"為內容線條中心,原初並不是六句內容,後被史巫篡改分割。本篇是以雷震現象來寓意政治道理。故《周易》哲學與“八卦”筮術是風馬牛不相及,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我們再看看南宋揚萬裏的《誠齋易傳》裏對《震》的注釋。
“【震下震上】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
震所以亨者,何也?動而懼則亨也。懼非惶擾失守之謂也,懼而敬也。惟懼故敬,惟敬故無懼。無懼者非不懼也,懼始乎來終乎散也。當天下之大事震動而來也,吾虩虩然,必為之恐懼而顧慮焉,必求其所以應之,使大事為無事焉,斯可以轉禍為福,移懼為喜,而笑言啞啞矣。故震雷能驚百裏,而不能失匕鬯於主祭之才,羑裏能難文王,而不能傷文明於柔順之聖。蓋執匕鬯以祭者,一敬之外無餘念,一鬯之外無餘知。當是之時,白刃前臨,猛虎後迫,皆莫之覺,故震雷驚百裏亦莫之聞,敬有所甚,懼有所忘也。能如是,天下可懼之大事,孰能驚之者?其出而主宗廟社稷,優為之矣。髙祖當項籍,光武遇尋邑是已。震為長子,故言主祭,又震為雷,為動,曰出者,猶曰明天子出矣。説卦曰:帝出乎震。劉備聞迅雷失匕箸,托也,舜之烈風雷雨弗迷,震之祭主不喪匕鬯,敬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彖辭已言之矣,爻彖二辭同,或者其一重出。後有則者,喜而不失節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時有險易,則勢有詘伸,故天下無常險,亦無常詘,險過則易,詘甚則伸。以六二之柔,乗初九之剛,險也;以六二之靜,應初九之動,詘也。方震之始,初遇九之猛厲,勃然而動,駭然而來,何可當也?六二才與位俱柔,若不勝其憤,起而逐之,奚而不喪?惟能以柔避剛,以靜馴動,逺避而勿逐,俟之久而剛自衰,則吾無喪而有得矣。險者易,詘者伸,非有得乎?髙祖避項而入漢中,光武避更始而出河北,得震六二之義矣。厲,猛也。躋於九陵,避之逺也。億,度也。貝其所有之資也。度其逐之,則喪其所有也。七日,久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不患無位,有位患也,非患位也,才儉於位之患也。六三以柔懦之才,逢震擾之世,居下卦之上,非位之不當乎?君子所以為六三懼也。蘇蘇,懼之至也,然則奈何?曰:行而去之可也。辭難避事,臣子之義乎?曰:是臣子之義也。不才雲才,隕身細也,隕國細乎?吾才不稱吾位,吾去之,天下獨無才稱其位者乎?鮑叔遜夷吾,子皮遜子產,去無才得有才,豈惟無災眚乎?國之福,身之福也。防子馮不為令尹,蔡謨不拜司徒,可以無青矣,抑可以為次矣。
九四,震遂泥。
九四以一陽之孤,陷四隂之內,處至隂之位,百鏈化為繞指,一齊咻於眾楚矣。以此居震擾之世,安能致逺而不泥,光大而有濟乎?劉向、恭、顯雜處漢朝,珣、瑜、伾文並居唐位是已。
六五,震徃來厲,億無喪,有事。
六五,震之君也,當震動之世,為正位之君,宜其憤起奮發,撥亂反正,以大有為於天下也。今戒之曰毋進而徃,徃則為上六之震極,是徃亦危也;毋退而來,來則乗九四之至剛,是來亦危也,必也深思焉,長慮焉。億之於心,度其得中,而無喪其所有焉,斯足矣。然則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曰:治人者必自治,料敵者必料已,五固震之君也,六則陰柔而無陽剛之才者也,當動之時,無動之才,與其動而喪吾之所有,不若靜而不喪吾之所有。其周平王,晉元帝之事乎。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立弱子於千仞之上,而觀人與虎鬭於其下,其氣豈不索然而盡,其視豈不矍然而愕乎?震之上六似之。六以柔怯之資,居震懼之極,下臨五爻之動,其索然矍然宜也。然聖人一則以驚,一則以安,曰征凶,言往則凶,驚之之辭也。曰無咎,言不往則無咎,安之之辭也;奚而往則凶,往則犯九四之剛。奚而不往則無咎,我躬逺於剛,而我之鄰六三實當之也。然聖人雖安之,而終再以三警之曰:汝雖無咎,而鄰之蘇蘇,亦不可不畏不戒也天。下之禍,莫大乎於其鄰,而於其身次焉,何也?身者必防,鄰者必玩也。虞受晉寶以滅虢,不知乃所以自滅,楚聽秦賂以伐齊,不知乃所以自伐,玩故也。江亡而秦穆懼,吳亡而晉國吊,其知所謂雖無咎而畏鄰戒者與?震之六爻,一言以蔽之,曰君子以恐懼修省。婚媾有言,亦謂鄰也。中未得,謂懼而不自得也,三與上應曰鄰,説者以五為鄰,五,君也非鄰也。”
《誠齋易傳》 南宋楊萬裏著。依然是通過象數、陰陽,及雜入曆代封建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而闡發出"王道"思想。但最後所言的"一言以蔽之,曰君子以恐懼修省",無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