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收為學生
身為北唐一三品大將軍,吳用怎會不知,那就是他自己的曆史。怔怔出神,吳用談吐間,似乎又回到了北唐,“呂教授,正如我所,四海內平安無戰,我的‘四海’指的是咱們現在腳下的北海,以及東海、南海、青海。當時北唐邊界常年戰亂,四海之內卻生平。華夏西方邊界總是有無知膽大的突厥來襲,那時候,北唐唐文帝武清之父,唐高祖李淵收納了上萬西北精兵組成神策軍守護邊疆對抗突厥,那時候帶兵的將領正是……”
到此處,吳用挺直胸膛欲言又止。那時候為唐高祖李淵效力的,正是他義父刑部尚書的大兒子領兵帶將常年守護北唐邊疆安危的!吳用雖是孤兒,但是以義父吳大海為榮,吳家府上府下,個個都是能人忠臣!吳用的義父和義兄們,都是眾望所歸!高風亮節之士!
“那時候,為李淵帶兵守衛邊疆的,正是祖上。”吳用歎了一口氣,從這悠久的曆史之中回過神來,對上呂思明驚愕的眼神,吳用斬釘截鐵引以為傲的道,“那時候,我吳家掇青拾紫,誰人不知!”
“原來還是北唐將臣之後?”呂思明驚喜的瞪大眼睛,再一次熱切的握住了吳用的手,頓時有了幾分親切感,“夥子,你叫什麽名字?”“吳用,來自魔都。”
“吳啊,沒想到,你真了解北唐的曆史?”麵對呂思明的發問,吳用自信一笑,他身為北唐人,怎會不知,“祖上有遺傳下來的各種北唐典故,我以我的祖上為榮,所以這些代表我家榮耀的曆史,自然是要爛熟於心。”
“哦?你還知道什麽樣的趣事,跟我?話起來,你的名字還跟北唐一位三品大將重名呢!”聽到呂思明的話,吳用淡然一笑,適當的謊言可以保護自己,“很可惜那位並不是我們吳家的祖上人,呂教授曾經在書中寫過南唐開國皇帝武照的故事,不知道有沒有興趣聽一聽這位華夏首任女帝的八卦呢?”
盡管從吳用口中聽來的故事不知真假,但是也圖一樂,呂思明眼睛一亮,招呼過一名服務員遞給吳用一杯果汁,然後笑盈盈的道,“願聞其詳!”
今是父親重要的六十大壽,半個娛樂園和商業圈的大佬都來了,王進應接不暇,終於有了些休息的機會,這時候一名服務員端著餐盤走上來道,“少爺,這一杯醒酒茶是給哪一位客人的啊?”
“給呂思明,算了你也不認識,給我吧!”接過這杯暖燙的醒酒茶,王進朝甲板上走去,他雖然已經留學畢業回來了,但是交往的女朋友可是清華大三的校花,跟呂思明攀談拉攏一下,也是為了女朋友的利益。
穿過人群,隔著數人,王進就見到了正在跟呂思明相談甚歡的吳用,兩個人麵對麵站在一起態度愉悅仿佛是多年好友,王進不悅的一皺眉,端著醒酒茶大步流星上去。
“王少爺你好,我是開掛v的戶外主播蛇……”“滾開!”王進推開一個想要跟自己搭訕的男人,站在吳用身後,帶著虛假的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喲,沒有用的,你怎麽來了?”
吳用頭也不回的揚起嘴角,“即使不用回頭,聞到你嘴裏散發出來的氣味,我也知道是你王進大公子到場了。”
這話什麽意思?自己口臭嗎?王進嗬嗬冷笑,擋在呂思明麵前道,“我可不記得邀請過你,你是抱了誰的大腿上這艘船的?”
“王進。”呂思明正在聽吳用敘女帝武照從到大的成長史,雖然無從考究但是從吳用這嚴謹的話題中他依然聽的津津有味,現在在興頭上無緣無故被打斷,而且還見王進出言不遜,呂思明立刻插話製止道,“這是你特意煮的醒酒茶嗎?真是謝謝你了,去忙吧。”
去忙?老子可是無事可忙了,王進微笑著將手中的醒酒茶遞給呂思明叮囑了一聲‘心燙’,然後道,“呂叔叔,您怎麽和吳用混在一起了,他這個人啊,可不怎麽滴。”
“哦?你們認識嗎?”呂思明打量了一下兩人,他對王進印象欠佳,反而對吳用很有好感,而且當麵出言不遜羞辱於人,作為今的副主人,王進實在是有失風度,“吳用名字雖然取得滑稽,但是蘊含才華通曉曆史,是個有文化的孩子呢。”
“他懂什麽曆史啊!”王進不屑一笑,一個踢球的能認識一百個漢字就已經不錯了,“吳用是魔都人,算是個足球明星,但是在我們這艘船上,恐怕身份最低等了。”
“我與吳用相談甚歡,他的曆史故事引人入勝,你這話意思是我也不懂曆史了?”呂思明平淡含笑,語氣卻沒有那麽明朗,“而且我並不是目光短淺的人,結交朋友,擇而後交,和吳用的聊中,我發現憑他的真才實學甚至可以收他為徒了,王進啊,凡事要三思而言。”
這子這麽受呂思明維護?王進臉色尷尬,隨即哈哈一笑,親切的拍了拍吳用的肩膀,“謹記呂叔叔教誨,對了吳用啊,之前忘記跟你發請帖了,是我疏忽,你今可別是偷跑上來的呦,哈哈!”
吳用麵色平靜的看著人氣量的王進,淡然道,“是景怡讓我來替她參加令尊生日宴會的,她不能前來,所以我是跟著景龍上船的。如果不是景怡要求,恐怕我有你的請帖,也會扔到垃圾桶裏。”
“你!”王進氣惱的握緊拳頭,但是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名流富紳眼前,他忍住了,“真幽默,哈哈!”景怡到底跟這個吳用什麽關係?憑什麽讓他來替場!混蛋!“那我不打擾你們了,呂叔叔,再見。”
王進麵色冷厲離去,看了一眼微笑的吳用,呂思明開口道,“即使我不經常走動,也知道京城圈子裏的烏煙瘴氣,你啊,可不要跟這些人混雜一起。吳用是什麽學曆啊?”之前到收吳用為徒並不是呂思明信口開河,而是覺得這年輕人豐富的曆史知識完全可以出任助教一職。
呂思明的學生很多,但他秉持的是寧缺毋濫的態度,三十幾年來也隻收過一百多名學生,這些孩子全部都是有真才實學而且德行兼備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