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軍中耀武 第182章 神兵出世
月上西天,營火漸熄,長安大營歸於平靜。
營帳之間,偶爾有巡邏的隊伍。
遠處的山巒,黑黢黢的趴伏著。
山腳下,灞河靜靜流淌,披著一層銀光,在夜色中閃閃發亮。
在灞河邊上,站著兩人。一老一小,正是龐籍和於飛。龐籍望著遠處,沉默不語。右手撫著胡須,微微顫抖。
他的心裏,可不如臉上平靜。
此刻,思潮起伏,感慨萬千。
組建平戎軍,韓琦早有計劃。
但是,由何人領軍,韓琦一直斟酌難定。
他想要的新軍,是另一支霹靂軍。
霹靂軍橫空出世,人數不多,卻發揮出巨大作用。可以說,正是霹靂軍,改變了戰場態勢。讓大宋一步步,占據了戰略優勢。
霹靂彈功不可沒,但霹靂軍的戰法,更值得借鑒。
韓琦身為安撫使,對渭州、麟州的戰事,知之甚祥。
橫陽堡、瓦亭寨,霹靂軍奇兵突出,殲滅敵軍數萬。
如此大勝,宋軍從未有過。
也正是這兩場大勝,擊碎元昊野心。
攀越、潛進、刺殺、伏擊,神出鬼沒、無往不勝。
這樣的部隊,讓韓琦震驚。心心念念,想調入自己麾下。一番細細打聽,他才知道,霹靂軍還有霹靂彈,皆出自二皇子之手。韓琦愕然半晌,不得不讚一聲,果然天縱之才。
曾經的少年軍,已經一鳴天下知。
龐籍提議,組建一支新軍,交由於飛統轄。
這個提議,與韓琦不謀而合。兩人一番商議,當即定下。
韓琦心頭火熱,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另一支霹靂軍,也將橫空出世。皇子遲早要回朝,麾下擁有部屬,那就是立身根基。麾下戰力越強,皇子的分量越重。
難得深宮大內,竟出了一個白馬銀槍。他們不約而同,決定輔佐二皇子,踏上至尊之位,重振大宋軍威。
大宋立國,至今不過百年。
但是,獵獵軍威,丟失殆盡。
大宋朝廷,終日浸泡在脂粉堆裏,骨頭早已酥軟。
泱泱中華,地大物博、人民億兆,豈能任蠻夷欺淩?
突兀一陣河風,猛地刮過來。
掀起於飛衣角,獵獵作響。
河風帶著淡淡水腥氣,撲在臉上,涼絲絲的。
於飛略略回神,心裏輕歎。
他想瞞著身份,卻不知龐籍,早已清清楚楚。
“龐帥,有多少人,知道我身份?”於飛問道。
“現今,隻韓琦與我二人知曉。”龐籍說道。
今夜,龐籍叫於飛出來,就是要點明他。
於飛的相貌,與官家甚是相像。
有心人略一推敲,不難猜到。
若此事傳回京師,福禍當真難料。
他想提醒於飛,深居淺出、小心防範。
“皇帝為何,不肯找我?”於飛問道。
這個問題,在他的心裏,已經糾纏了很久。
香草給不了他答案,龐籍可以嗎?
“老夫不知。”龐籍說道。
說罷,也是心中暗歎。
皇帝的心思,龐籍猜不到。
但有一點,事關遼國,卻是容易想到。
“或許,”龐籍斟酌詞句,說道,“與西夏戰事有關。”
“西夏戰事?”於飛皺眉,疑惑不解。
“殿下失蹤之時,西夏戰事正急。遼國派出使者,咄咄逼人,以開戰要挾,訛詐關南之地。以大宋情勢,與西夏開戰,已是捉襟見肘。再加上遼國,我大宋立有傾覆之危。”
於飛皺眉不語,等著龐籍下文。
“殿下失蹤,與遼國國師有關。”龐籍歎口氣,說道,“那時,朝廷正與遼國斡旋。追捕遼國國師,不免激怒遼國。想來,官家沒有尋找殿下,或於此有關。”
“怕遼國人不高興?”於飛難以置信。“遼國人闖進皇宮,擄走皇子,大宋竟不敢吭聲?”於飛眼裏有火,盯著龐籍。
“澶淵之盟後,朝廷畏遼如虎。”龐籍沉聲說道。
“小爺打的就是虎。”於飛氣急,恨聲說道。
“殿下,如今朝廷厭戰、軍伍衰頹。我堂堂華夏、泱泱大國,卻遭受蠻夷欺淩。”龐籍神情激動,抱拳躬身一禮。
“惟願殿下,勵精圖治、振奮軍威。待來日,率強兵、奪燕雲,一雪前恥。老臣不才,甘當馬前卒。”
於飛嚇了一跳,心思陡然清明。
他哪敢受龐籍一禮?
論年紀、論官職、論資曆,皇帝也得給麵子。
何況,他小小一個皇子,還是流落民間的皇子?
連忙側身避開,向龐籍施禮。
龐籍話裏話外,心思表露無疑。
於飛略一思忖,頓時明悟。
龐籍今夜找到自己,揭破皇子身份,用意並不單純。
大宋重文輕武,滿朝厭戰。
文采固然風流,但是整個國家,卻日漸衰頹。
一個小小西夏,就讓大宋百萬禁軍,聞風喪膽。
若不是霹靂彈,這場戰事的結局,可真是難說的很。
朝中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但是,若要變革圖強,卻繞不開祖宗規矩。
太祖立國,曾言道,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重文輕武乃是國策,這規矩,誰能掀翻?
於飛的出現,一掃皇家羸弱、勇冠三軍。
一個能振奮軍威、知兵敢戰的皇子,讓龐籍、韓琦看到了希望。
——————————————————————————
新軍初立,百事繁雜。
種詁忙的腳不沾地,直恨不得,一個人分成八瓣兒。
即便如此,他的桌案上,也是堆滿文卷。
錢糧、衣甲、軍械、考績,樁樁件件,都要他操持。
訓練新兵之事,於飛甩給了石彪子。
石彪子的部屬,訓練日久。翻越橫山天坑,已經展露頭角。
他們的身手,都是於飛訓練。
如今抽出來,擔任新兵教官,自是綽綽有餘。
平戎軍戰兵五營,廂兵兩營。
算下來,已經三千五百人。但平戎軍,如今不止這個數。
柳十三如願以償,一千寨兵獲得招安。
韓琦大筆一揮,全部歸入平戎軍。
種詁打散全軍編製,組建步卒五營。
分別是斥候、選鋒、霹靂、弓箭、長槍。
斥候偵察,選鋒衝陣,長槍防禦。
霹靂、弓箭兩營,協同作戰,擔負中遠程攻擊。
騎兵兩營,建製不變,擔負機動打擊。
廂兵兩營,建製不變,擔負輜重任務。
至此,整合後的平戎軍,九個營近五千人。
柳十三領弓箭營,任指揮使。
他的幾個弟弟,有人選入霹靂營,也有人選入斥候營。
柳十三上任,頭一樁事,就是返回山寨,接來了芸娘。
芸娘雖是女流,依然被委以重任。
芸娘製出神臂長弓,於飛怎會忘記?
一處空置的軍營,被柵欄圈了起來。四周防守嚴密,軍兵日夜巡邏。沒有於飛的將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這裏,成了神秘之地,每日車輛進進出出,皆是遮蓋的嚴實。
韓琦、狄青,被於飛請來。言稱,觀看一場射擊。
此刻,一排高大的軍兵,手持一人高的長弓,正在瞄準。
箭靶,卻在一百八十步。
韓琦、狄青麵麵相覷,聞所未聞。
箭靶上,綁縛著西夏的鐵甲。
“放。”柳十三喝令。
“嘣。”一聲嗡鳴,箭矢激射而出。
眼前,隻覺黑影一閃,箭矢已經無蹤。
人的目光,追不上箭矢的速度。
幾聲輕微脆響,遠遠傳來,聽不真切。
軍兵舉旗示意,箭矢中靶。
狄青張大了嘴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百八十步,超出了他對弓箭的認知。
在大宋軍中,除了床子弩,任何弓箭,也沒有這樣的射程。
一般八十步,已是弓箭的極限。
箭靶被抬了過來,韓琦、狄青匆匆上前,認真查看。
十支箭七支中靶。
兩尺多長的鐵箭,刺透鐵甲,釘在了木樁上。
狄青雙手,微微顫抖,拔下一支測量,入木兩寸有餘。
“神兵,神兵啊。”狄青興奮至極。
“如此蓋世神兵,何人所製?”
韓琦臉上泛紅,難掩激動之色。
這是什麽?這是軍國重器啊。
其威力,毫不次於霹靂彈。
尤其,麵對西夏、遼國這樣的敵人。
百八十步穿甲,騎兵的優勢,將喪失殆盡。
“製此弓者,乃是一女子,姓謝名希孟。”於飛抱拳回道。
“哦?”韓琦、狄青聞聽,更是大奇。
芸娘就在一旁,不過穿著軍服,女扮男裝。
見於飛招手,疾步上前,彎腰施禮。
不行女子禮節,卻行軍禮。
麵對朝廷重臣、一路大帥,芸娘穩定心神,終於敞開心扉,說出神臂長弓來曆。字字血淚,令聞著唏噓。
芸娘新婚當日,劫難突然降臨。
陳家滿門老小、盡數被屠。
賓朋親友、無人幸免。
一座熱鬧的大院,頃刻間,變成了地獄。
芸娘的夫婿,臨死之前,塞給她一個布包。
最後的遺言,就是讓她快逃。
但突然的災難,嚇呆了芸娘。
芸娘失魂落魄,渾身發軟,哪裏還站得起身?
渾渾噩噩之際,被人抓走。
她被捆在馬背上,一路顛簸。
耳邊聽見的,隻有肆意的狂笑,卻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一日一夜過去,芸娘略略回神。
這時,她才發現,她的身邊,還有幾個女子。
都如她一樣,被賊人抓了來。
若說有個相同處,那就是幾個女子,都是青春年華、容貌俏麗。
手裏的布包不大,一路無人注意。
芸娘悄悄藏起,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又一日過去,她們到了一處山寨,被關進地牢。
隨後的日子,她們受盡淩辱。
但是,她們活了下來,被賣進青樓。
從此,身如浮萍、漂泊不定。
兩年後,芸娘被人買下,帶到了東京城。
但她逃不脫命運,再次被賣入青樓。
直到她,遇見了柳十三。
芸娘取出一個布包,布包很陳舊,沾著點點黑色。
在場之人,都認得,那是血跡。
血跡雖然陳舊,依然刺目。
芸娘打開布包,裏麵放著一卷白絹。
白絹已經泛黃,四邊兒,都染了黑紅的血跡。
白絹展開,足有四尺長。
繪著幾十個圖樣,密密麻麻的注解。
仔細看,正是神臂弓機巧部件。
“這是神臂弓圖樣。”芸娘說道。
她的夫婿陳安國,就是因為此圖,而遭滅門屠殺。
她也是因此,流落風塵,無顏歸家。
陳安國已經死去,此圖來曆,無人知曉。
但有一件事,芸娘刻骨難忘。
“我願獻出神弓,殺盡西賊。”芸娘恨聲說道。
在那處山寨裏,芸娘等女遭受蹂躪,苦不堪言。
但是,也讓她得知真像。
當日,殺入陳家的匪徒,有不少西夏人。
是那些西夏人,謀奪神弓圖樣,收買山匪,屠殺了陳家滿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