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013節英雄們開始登場

第013節英雄們開始登場

  一時間,天下風起雲湧,一批批英雄豪傑開始在這場驚天動地的浪潮中走上了曆史舞台:

  賦閑在家的袁紹應大將軍何進的邀請,加入了羽林軍,成為何進的幕僚;


  正在豫州河南尹做官的袁術應大將軍何進的邀請,繼任何進原先擔任的虎賁中郎將之職;

  時任議郎的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加入了皇甫嵩的軍隊,討伐潁川郡一帶的黃巾軍;

  時任下邳郡縣丞的孫堅被拜為佐軍司馬,加入了朱儁的軍隊,討伐汝南郡一帶的黃巾軍;

  公孫度正在朝中擔任尚書郎;


  已經被升為中郎將、被封為都亭侯的公孫瓚正在坐鎮東漢帝國東北部邊疆地帶,抵禦著鮮卑人、烏丸人等遊牧民族對漢地的侵擾;

  董卓正在擔任並州河東郡太守,在他治下,一個名叫關羽的人因為殺了人所以逃亡江湖;


  馬騰正在涼州隴西郡帶著年少的兒子馬超、馬休、馬鐵和侄子馬岱依靠砍柴度日;


  少年的趙雲正在老家冀州常山郡(常山國)真定縣苦練武藝;


  青年的呂布正在老家並州五原郡九原縣苦練武藝;


  中年的黃忠正在老家荊州南陽郡南陽縣一邊練武一邊懷才不遇、鬱鬱不得誌;


  劉表因為漢靈帝解除黨錮而得以結束逃亡,應大將軍何進的邀請,入朝擔任大將軍掾屬;

  年幼的諸葛亮剛剛失去母親章氏,與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均、兩個姐姐被父親諸葛珪帶著前去投奔正在揚州豫章郡當太守的叔叔諸葛玄;

  比諸葛亮大兩歲的龐統正在老家荊州南郡襄陽縣讀書識字;

  跟龐統同歲的司馬懿正在老家司州河內郡溫縣讀書識字,他的老家會在七年後因為呂布殺死董卓所以被東漢朝廷封給呂布作為封地,呂布也因此而得到“溫侯”這個爵位;

  少年的周瑜正在老家揚州廬江郡舒縣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劉焉帶著小兒子劉璋前往幽州擔任刺史,麵對即將從冀州進犯幽州的黃巾軍,劉焉根據朝廷敕令,在州內各郡各縣發布榜文,招募義士抵禦黃巾軍。正在涿郡涿縣織席販履的劉備看見榜文後下定了投軍報國的決心,並且認識了殺豬賣酒的同鄉人張飛、從並州河東郡逃亡至此的關羽,三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繼而誌同道合、桃園結義,聚集鄉勇五百餘人準備投效劉焉。劉關張出發前,冀州中山郡販馬商人張世平、蘇雙經過張飛家的莊田桃園,希望入莊歇息,在受到劉關張款待並且聽聞劉關張討賊安民的雄心壯誌後,張、蘇二人深受感動,當即把帶著的五十匹良馬、五百兩金銀、一千斤上好镔鐵贈送給劉關張。劉關張用這一千斤上好镔鐵給自己分別打造了“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這三件兵器和全套盔甲;


  三周歲多的孔明在家中安靜地等待著楊賜的消息。


  三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正在屋內吃飯的孔明忽然聽到自家外麵傳來整齊、嘈雜、沉重的腳步聲和馬蹄聲,他心頭一動,走出屋子,看到孔融、楊賜帶著三個男子一邊談笑一邊走近過來。那三個男子都是孔明沒見過的,其中一人約三十歲,身穿粗布麻衣,身材修長、體型勻稱,皮膚灰白,五官棱角分明,長發如墨、短須如針,一雙半閉半合的細長眼睛看似渙散無神,但卻隱隱地透露出一種靜水流深的光澤,整個人麵無表情,顯得不苟言笑、穩重內斂,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此人腰懸佩劍卻鋒芒不露。


  另外一人十分年輕,大約二十歲,一身整齊鮮亮的盔甲戎裝,雖然長相一般、身形矮瘦,但其神色卻是意氣風發、傲睨自若,身上帶著一種紈絝子弟式的大大咧咧、神氣活現的氣質。


  在這裏有必要粗略地說一下此時漢末華夏軍人的軍裝盔甲。漢末軍人的軍裝普遍是紅色,或赤紅或絳紅,軍中不分尊卑都是上穿禪衣下穿袍褲,軍裝再外穿戴盔甲。在秦朝時和先秦,由於冶鐵技術的不發達、冶鐵產業規模的不大,軍人們的盔甲大多以皮革、竹木製成,產量有限的鐵被用於製作刀劍兵器(華夏在周朝時逐漸地從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到了漢朝,隨著冶鐵技術的不斷發展、冶鐵規模的不斷擴大,鐵製盔甲被大批量地生產出和裝備給軍隊,這種鐵甲被稱為“玄甲”。軍人頭戴頂部豎著纓飾的“鐵冑”(注:鐵冑的“冑”和貴胄的“胄”是兩個字,前者下麵是“冃”,後者下麵是“月”。鐵冑從宋朝開始被稱為“盔”),身穿覆蓋前胸、後背、雙肩的鐵製鎧甲,腰係皮帶,腳穿麻布鞋。後世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裏的盔甲是不符合真實曆史的,那些盔甲是北宋式、西夏式的,帶著濃厚的唐朝風格,跟真正的漢末三國時的盔甲式樣相差甚遠;後世新版《三國》電視劇裏的盔甲更是扯淡;後世《赤壁》電影裏的盔甲才算比較貼近符合真正的漢末三國時的盔甲式樣,但也有不少相差、錯誤之處。


  漢末三國時的軍人在兵器種類上是比較繁多的,基層士卒的兵器以弓弩、盾、環首刀(環首鐵刀)、鉤鑲、矛、戟為主,戈和劍已經被淘汰了。戈盛行於青銅時代,在鐵器時代因為戈頭容易脫落而被淘汰;劍因為在戰場上的實用性不如刀而被淘汰。在漢朝前,兵器以青銅製成,不耐砍,隻能捅或者刺,所以做成劍而不做成刀(刀以“砍”傷人,劍以“捅”、“刺”傷人),即大名鼎鼎的“秦劍”,到了漢朝時,漢劍也是聲名赫赫,然而,時代進入鐵器時代,鐵製兵器耐砍,可以做成殺傷力比劍更強的刀,於是,軍人們的近戰兵器不再是劍,而是刀。工藝精良、造型端莊、外觀優雅的漢劍在此時主要是高級軍官的裝飾佩劍,不太用於實戰(除了劍客遊俠使用漢劍和劍術)。


  漢末三國的盔甲和兵器都已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然而,真正的漢末三國軍人是不可能真正地“武裝整齊”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朝廷高層貪汙腐敗成風,導致軍費被大量地中飽私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軍費用於生產數量足夠多、質量合格的盔甲兵器,要麽數量嚴重欠缺,平均幾個軍人才有一套盔甲,要麽在質量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軍人們拿到的盔甲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偽劣產品,並且,以漢靈帝本人為代表的東漢高層大多文恬武嬉,根本就沒有重視軍備的意識;第二,時局動蕩混亂,社會生產活動遭到嚴重破壞,難以正規化地、大批量地生產兵器盔甲;第三,無論是漢靈帝還是各地的諸侯軍閥們,大多沒有後世的“人權”思想,軍人士卒的性命在他們眼裏等於螻蟻草芥,“不值得”他們耗費大量資金生產製造盔甲給軍人士卒們,他們寧可把大筆資金用於自己的驕奢淫逸、揮霍浪費。於是,此時的軍人士卒們大多數裝備不全,普遍的都是身穿布衣軍裝,手持簡陋低劣的武器,一批批地倒在了戰場上,真正可以“從頭武裝到腳”的隻有那些高級將領。


  孔融、楊賜帶來的三人裏的還有一人是個年約十歲的男孩,此男孩雖然年紀不大,但卻顯得很是機敏聰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