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節孫劉的矛盾(2)
聽完魯肅的報告,孫堅暴怒至極:“好!好!劉備、關羽、諸葛亮,可真是一個比一個不講理呀!既如此,還廢什麽話!直接打吧!”
孫策極力支持:“父親所言極是!跟不講理的人沒必要講理!荊州本來就是我們江東的!不!不隻是荊州,還有益州!我們對劉備他們做出這麽大的讓步,沒想到,他們卻如此寡廉鮮恥地對待我們!真是可惡至極、可恨至極!”
魯肅有些擔憂:“主公,萬一孫劉兩家打起來,曹操趁機南下,如何是好?”
周瑜道:“子敬盡管放心!曹操剛剛結束跟韓遂、馬騰的戰事,他損失巨大、元氣大傷,在起碼兩年內根本無力南下,對我們完全造成不了威脅,另外,劉備目前兵分兩處,一半多在荊州五郡,另外近一半在東川,加上他還要圖謀西川,因此,他兵力已是捉襟見肘,況且,他剛剛結束攻滅張魯的戰事,其軍隊也是筋疲力盡,眼下,正是我們對劉備動兵的大好機會!”
“不錯!”孫堅、孫策一起點頭。
魯肅想了想,建議道:“這樣吧,主公,就算我們對劉備動兵,此舉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部署兵馬、調度錢糧、準備器械等等,在此期間,主公不妨允許我第三次前去襄陽交涉,若能和平解決此事,又何必大動刀兵呢?”
孫堅點頭:“也罷,子敬,在此期間,你負責交涉,我們負責整頓兵馬。隻要劉備那邊說出半個‘不’字,我立刻跟他開戰!”
於是,魯肅第三次出使襄陽,進行交涉。
麵對態度異常強硬的孫堅,關羽毫不示弱,他積極部署軍隊,準備迎戰,雙方劍拔弩張,可謂一觸即發,就在這時,劉備從漢中返回了襄陽,得知事情來龍去脈的他急忙接見了魯肅。在魯肅麵前,劉備心酸落淚不止:“子敬啊,信義一直都是我的立身之本,我怎會不講信義?況且,吳侯對我有大恩,我加倍報答吳侯尚且不及,豈敢對吳侯出爾反爾?是,我確實答應吳侯,取了益州,立刻歸還南郡、長沙郡並且向江東支付報酬,但我自入川後,劉益州待我誠摯優厚無比,使我實在無法狠心下手奪其基業,加上反複思量,劉益州跟我都是漢室宗親、劉氏子孫,我若奪他基業,一來必定遭人唾罵,二來等於手足相殘,可是,若不奪他的益州,我又無法向吳侯交代,如此,我實在進退維穀、左右兩難啊!每每想起,我就不禁悲上心頭。”
看到劉備聲淚俱下,魯肅有些心軟不忍:“劉皇叔,你確實很不容易,隻不過,我必須要給我家主公有一個交代啊!我若第三次空手而回,我家主公必然雷霆大怒,繼而發兵西進,到時候,我也是愛莫能助呀!”
劉備舉袖抹抹眼淚:“這樣吧,為了不讓子敬你為難,也為了向吳侯證明我的信義誠意,我先把長沙郡歸還給吳侯,如何?”
魯肅點點頭:“好,既然劉皇叔願意先歸還長沙郡,如此,我家主公必然可以平息怒火,並且重新相信劉皇叔的誠意。”
聽完魯肅的報告,孫堅雖然怒氣稍減,但仍然大為不滿:“無論是重要程度、錢糧多少、人口眾寡,長沙郡都是大不如南郡的,劉備得了益州十二郡,隻給我一個無關輕重的長沙郡,他這是打發要飯的麽?還有,劉備欠我江東的錢糧物資呢?為什麽他連一個子都不給我?”
魯肅道:“主公啊,在下覺得,劉備所言非虛,他確實有著很多困難,我們不可太過於逼他,劉備親口向我承諾,隻要他真的取了西川,他就會把屬於我們江東的東西如數奉還……”
“子敬此言差矣!”周瑜道,“子敬啊,我們知道你是忠厚人,正因如此,你才在這方麵屢屢地吃虧,因為劉備、諸葛亮他們可不忠厚啊!劉備說他真的取了西川,就會把屬於我們江東的東西如數奉還,他十年不取,我們豈不是要幹等十年?實際上,眼下的西川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口中之食,劉璋就是第二個劉琦,都是被他掌控的傀儡而已,他取不取西川都是無所謂的,所以,他必然一直故意不取,從而可以一直搪塞敷衍我們。這必是諸葛亮的主意,他想要對我們玩弄緩兵之計,我們萬萬不可上當!對待這種不忠厚、愛耍賴的人,我們就要采取‘趁其病,要其命’手段!這樣,才能逼迫他們真正地讓步!否則,等劉備站穩了根基,他就更不會把我們的東西還給我們了!”他嗤之以鼻地道,“說來可笑,劉備一直處心積慮地想要取西川,如今,他已經吞下了西川,居然還貓哭耗子假慈悲,說什麽不忍心奪取劉璋的基業,簡直就是虛偽透頂,假惺惺至極,並且視我江東如無物!”
“公瑾說得好!”孫策大聲讚同,他看向孫堅,“父親,別跟劉備廢話了!直接打他們吧!”
孫堅點了點頭。
孫劉兩方軍隊隨即在江夏郡和南郡的交界處發生了幾場“摩擦”,江東軍固然來勢洶洶,但劉備軍也不是吃素的,同樣戰鬥力強勁,諸葛亮、關羽對此早有防備,做好了各方麵迎戰準備,連續幾場“摩擦”下來,孫劉雙方互有傷亡損失,打得難分難解、不分上下。實際上,無論是孫堅,還是劉備,都無意跟對方死拚到底,雙方軍隊都沒有真正地出力,二人的想法都是“以戰促和”,打算在戰場上打贏幾場“有限的戰役”,打擊對方的氣焰,從而迫使對方在談判桌上接受己方的條件。
就在這時,在益州南部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迫使劉備急忙向孫堅做出讓步以罷兵休戰。按照原先的協議,劉備手裏的荊州五郡即南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五郡裏,南郡和長沙郡都要讓給江東,劉備保留桂陽、零陵、武陵三郡;雙方經過反複的交涉,最後達成一份新協議:劉備保留南郡和武陵郡,把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讓給江東,這份新協議相當於劉備用桂陽、零陵二郡“抵充”南郡。
如此,荊州七郡的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
荊北三郡,曹孫劉一家一個,曹操得南陽郡,孫堅得江夏郡,劉備得南郡;
荊南四郡,孫堅得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得武陵一郡;
荊州七郡,曹操一個,劉備二個,孫堅四個。
這份新協議毫無疑問地是劉備占便宜,因為荊南四郡加起來都不如南郡,更何況,孫堅隻是得到荊南四郡裏的三個,並且,劉備在放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時特地把三郡境內的錢糧帶走得幹幹淨淨,把三郡境內的人口遷走了十之六七——排除掉被曹操占據的南陽郡,荊州最北部的郡就是南郡,如果失去了南郡,劉備軍就沒辦法從荊州發動北伐曹操的戰事了。
在跟劉備做這筆交易前,孫堅擁有荊州的半個江夏郡、桂陽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
在跟劉備做這筆交易後,孫堅擁有荊州的整個江夏郡、桂陽郡、零陵郡以及長沙郡。
對比一目了然,首先,孫堅得到了另外半個江夏郡,其次,孫堅相當於用武陵郡跟劉備交換了長沙郡。長沙郡雖然在人口數量、錢糧富足程度上超過武陵郡,但劉備掌握著南郡和武陵郡,就讓江東不與益州接壤,從而斷絕江東染指益州的可能性,因此,還是劉備占便宜。
折騰來、折騰去,孫堅讓劉備得到了益州,他滿打滿算就等於隻是得了另外半個江夏郡。
至於欠孫堅的錢糧物資,劉備的態度是“一推二拖三研究”。
孫堅之所以忍住惱恨地接受了這份新協議,是因為他通過那幾場戰役發現劉備軍的實力比他想象得強勁不少,因此,強攻不是上上之策,必須緩緩圖之,所以,他不得不忍住惱恨,勉強地與劉備“握手言和”。
經過這場變化,孫堅的地盤變成了揚州6郡81縣和荊州4郡50縣,合計10郡131縣;
劉備的地盤變成了荊州南郡17縣、武陵郡12縣和益州漢中郡9縣、巴郡14縣,合計4郡52縣,同時,劉璋手裏的益州西川10郡91縣處於他的間接控製中,合計14郡143縣——從嚴格意義上講,劉備的職務隻是荊州刺史,荊州的南郡、武陵郡是屬於荊州牧劉琦的,益州的東西二川十二郡是屬於益州牧劉璋的,劉備其實沒有真正地屬於他的嫡係地盤,劉備、劉琦、劉璋締結“三劉聯盟”,劉備正是“盟主”,隻是,劉琦無心政務並且信賴劉備,甘願把荊州基業讓給劉備,於是,南郡、武陵郡就是劉備的直屬地盤,益州的東川二郡即漢中郡、巴郡在名義上是劉璋的,在實質上被劉備完全掌控著,也是劉備的直屬地盤,唯獨益州西川十郡還被劉璋坐擁,但已處於劉備的間接控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