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406節歸順和投降的區別

第406節歸順和投降的區別

  實際上,退一萬步說,這種“投降”或者說是歸順,並不是屈辱的。在這其中,存在一個非常重大、非常值得重點敘述的曆史細節:根據書上記載,當曹操率領“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時,江東文武高層主戰主降意見不一,各執己見、爭執不休,魯肅等人是堅決主戰的,周瑜猶豫不決,張昭等人是主降的,似乎……張昭等人充當了一個很不光彩的“投降派”角色,然而,這種看法對張昭等人是不公平的。從嚴格意義上講,張昭等人是勸孫權“歸順”曹操,不是“投降”,雖然“歸順”和“投降”看似差不多,但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如果孫權是投降了曹操,那麽,他本人、他的子嗣都要去曹操的地盤裏,江東政權也會被徹底地瓦解掉;如果孫權是歸順了曹操,那麽,他基本上什麽都不變,可以繼續割據江東,做一個半獨立的地方政權首腦,他隻需在名義上聽曹操的話就可以了,比如,配合曹操滅了窮途末路的劉備,把劉備、諸葛亮等人的腦袋送給曹操,曹操接下來是不會攻打江東的。在這之前,已有先例,就是遼東的公孫氏政權,公孫氏割據遼東,也是半獨立的地方政權首腦,公孫氏服從於曹操,曹操便默認他的割據,自曹操一生,他都沒有攻滅公孫氏,公孫氏的最終覆滅是自己不安分,在曹魏、孫吳之間一隻腳踩兩條船,以致於自取滅亡,絕非曹魏言而無信。遼東公孫氏可以如此,江東孫氏也可以如此。對於曹操而言,孫權和劉備是截然不同的人,劉備是他的敵人,因為劉備一直高舉著“消滅曹操、匡扶漢室”的政治旗號,曹操和劉備在政治上是不共戴天、水火不容的,至於孫權,跟曹操是無冤無仇的。曹操要的是孫權的歸順,不是強迫孫權投降,曹操要孫權做的,隻是配合他攻滅劉備,接下來,曹操會默許孫權繼續割據江東,僅此而已。


  張昭等人主張江東歸順(投降)曹操,一來,這絕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因為是歸順,不是投降,二來,他們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從而“賣主求榮”。江東實力大不如曹操,何必逞強冒險、以卵擊石呢?張繡當初不是投降曹操了嗎?孫氏父子三人的戰略是不同的,孫堅的戰略是“爭霸天下”,孫策的戰略是“能爭霸天下就爭霸天下,不能爭霸天下就割據江東”,孫權的戰略是“能割據江東就割據江東,不能割據江東就歸順朝廷(就是曹操或者別的把持朝廷的最強大的諸侯)”。——孫權的這個戰略,正是孫策在臨死時留給孫權的遺言。


  孫策很清楚:孫氏父子三人,孫堅、孫策、孫權,比起衝鋒陷陣的勇武,三人一個不如一個,孫堅最強,孫策次之,孫權墊底,比起治民理政的能力,孫權比孫堅、孫策都強。開疆拓土,靠的是勇武,安邦定國,靠的是治民理政的能力,因此,孫權適合“偏安江東以及治理江東”,不適合“開疆拓土、對外進取”(事實確實如此,比打仗,孫堅、孫策都是勇猛超群,孫權完全不行,他在合肥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地被張遼吊打),自然而然,江東在孫堅、孫策手上,還具有著對外進取乃至爭霸天下的能力和希望,但在孫權手上,隻能偏安一隅了,另一方麵,天下大勢不斷變化,在孫堅、孫策時期,天下諸侯林立,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沒有哪個人成為一家獨大、力壓群雄的最強諸侯,江東還是有機會進取中原的,但到了孫權時期,曹操已經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天下大勢已經定了,如此一來,江東更加沒有希望爭霸天下了。這就好像戰國七雄,在戰國前期和中期,七國都有希望問鼎天下,但在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天下注定是秦國的了,另外六國已經沒有希望問鼎天下了。綜上所述,孫策在臨死時囑咐孫權“能割據江東就割據江東,不能割據江東就歸順朝廷”是很明智的、也是很現實的。張昭等人勸孫權歸順曹操,隻是在履行孫策的遺命,絕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賣主求榮。這也是孫權在赤壁大戰後繼續信任張昭等人的原因:孫權知道張昭勸他歸順曹操並不是出於私心的賣主求榮之舉。


  從華夏的角度出發:曹操是漢人,孫權也是漢人,孫權和曹操開戰,完全是漢人內戰,這對華夏、對漢人而言,顯然不是好事,身為漢人的孫權歸順了也是漢人的曹操,有何恥辱?如果孫權歸順曹操,那麽,劉備必亡,曹操就可以真真正正地一統天下,華夏也能早點結束內戰,這難道不是善莫大焉的好事?在這個曆史的十字路口,孫權聽了魯肅的話,選擇抗曹,此舉產生了重大的曆史影響——劉備沒死,繼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江東得到了壯大,建立了孫吳政權,天下三分,華夏陷入長期的分裂和內戰。對於華夏和華夏蒼生而言,這是好事嗎?

  然而,魯肅力勸孫權不要投降(歸順),也有他的道理:孫權要是歸順曹操,劉備必亡,曹操獨霸天下,孫氏從此隻能偏安於江東一隅之地,不再有發展壯大、獨立建國的任何希望,最終走上“安樂死”的絕路。魯肅勸孫權抗曹,確實是為了孫權和孫氏考慮,但忽略了華夏。


  歸順,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曆史上,孫權在赤壁之戰前確實考慮過歸順曹操,如今,孫堅也不是不可以歸順孔明,說到底,孫堅跟孔明的關係要比孫權跟曹操的關係親近得多了。


  “這個……讓我想想吧,這事需要從長計議……”孫堅有些心神不寧。孫策、周瑜、魯肅的表情都是異常地複雜、微妙、古怪,很顯然,他們的心思跟孫堅一樣,心緒翻湧、心潮翻騰。


  孔明笑了笑:“這隻是我的一個建議,嶽父大人采納不采納都可以。天色已經非常晚了,我該告辭了。”他起身向孫堅、孫策、周瑜、魯肅行了一禮。


  孫堅四人一起心不在焉、心思各異地回了一禮。


  看著孔明施施然地離去,周瑜語氣急切地道:“主公,毫無疑問,孔明是不會參加天下爭霸的,他是靜等著孫曹劉三家打得三敗俱傷,從而在最後把孫曹劉三家一股腦地一鍋端了!我們江東想要求存和圖強,為今之計就是在曹劉兩家中合縱連橫,曹操和劉備是不共戴天的,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曹劉兩家的矛盾,積極地對外開拓,奪取新的地盤,從而壯大我們自身。”


  孫策連連點頭:“不錯!時不我待,我們不能繼續原地踏步下去了,否則,我們江東的未來出路真的就像孔明描述的那樣了!”


  魯肅歎息一聲,不言不語。


  孫堅心亂如麻:“讓我想想,讓我好好地想想……”


  突然,周瑜猛地一拍大腿,他兩眼精光閃閃:“主公、伯符、子敬,我剛才想到一計了!”


  孫堅、孫策、魯肅一起急切地看向周瑜:“公瑾,你有何妙計?”


  周瑜目光炯炯:“主公、伯符、子敬,我們冷靜一下,好好地分析分析孔明的心思以及心機、心計。我先拋磚引玉,你們聽一聽,覺得我說的對不對。孔明此人,智慧絕倫、謀略蓋世,並且,他實力強冠天下,我絕不相信他沒有問鼎天下的誌向,我絕不相信他隻想做個偏安一方的諸侯而不是天下共主,實際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既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如何沒有問鼎天下的誌向?隻是,我們一直錯判了孔明問鼎天下之策,他的策略其實是以靜製動、後發製人,他故意置身事外,坐視孫、曹、劉三家不斷爭戰,同時潛心發展,最終鯨吞天下。孔明就像……不,他就是一個精明無比的商人,商人,追求的是投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孔明問鼎天下之策也是這樣的,他不想為了問鼎天下而耗費太大的實力,他想以最為輕鬆省力的辦法問鼎天下,就是這樣。孫曹劉三家沒完沒了地打,最終,三家一起一蹶不振,孔明屆時已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當他真出手時,孫曹劉三家哪怕聯手反抗,也是以卵擊石,那時,孫曹劉三家除了投降歸順於他,還有別的出路嗎?如此,孔明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地獲得問鼎天下的最終勝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