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節諸葛亮的和平構想(2)
孔明搖頭哂笑:“本王要的不是區區一個荊州,荊州、益州、涼州、安州、定州、長安,本王全都要!因為本王追求的是天下一統,既想天下一統,那麽,一個州、一個郡、一個縣,都不能少!況且,劉皇叔把荊州七郡給本王,有何意義?他在交出荊州前,肯定會遷走荊州境內的百姓,如此一來,本王得到的荊州七郡隻是一片有地無人的空地,有何意義?又有何價值?反之,劉皇叔現在的地盤已經足夠大了,但卻沒有足夠多的人口,他隻要保持他治下人口數量維持不變,就算失去一些土地,也是無損他的真正實力的。蔣琬,本王不吃這一套。”
蔣琬深深地吸口氣:“殿下,按照您的意思,您這是打算趕盡殺絕了?”
孔明看著蔣琬:“本王沒打算把劉皇叔趕盡殺絕,隻是希望劉皇叔順應大勢、棄逆歸降。除此之外,本王不接受劉皇叔的任何條件。”
蔣琬看著孔明,在沉默了足足一分鍾後,他再次開口:“對於殿下您的這個態度,諸葛軍師已經預想到了,其實,他還有一個備用的解決方案,或許可以兩全其美地解決這個矛盾。”
孔明眯起眼睛:“願聞其詳。”
蔣琬道:“殿下,諸葛軍師說,你是他最佩服的人,因為你的智慧和目光讓他驚歎不已,所以,他對你有著很深的研究,可以說,他非常了解你的思想。殿下,諸葛軍師之所以堅定不移地追隨漢中王,一是漢中王對他有知遇禮遇之恩,他必須盡忠報答,二是他跟漢中王的誌向是一致的,都想挽救積重難返的大漢,挽救在水深火熱中的大漢子民。然而,造化弄人,漢東王殿下您已經搶先地、更好地接近了這個偉大的目標,您沒有篡位、篡漢、篡國,並且,在您的治下,過半的大漢領土沒有了戰爭、恢複了和平,過半的大漢子民得到了太平的生活,您的功績、這些事實,可以說是世人皆知、有目共睹的,諸葛軍師是不會故意裝作沒看見的,更加不會抹黑你、醜化你、貶低你、歪曲你,事實就是事實,何必故意自欺欺人地不相信呢?”
孔明心頭有點感歎,諸葛亮對他的這種態度讓他不得不心生感慨。君子就是君子,對事不對人,哪怕是敵人,如果敵人做了好事,也是給予承認的,不像很多人,因為討厭某個人,所以“為了反對而反對”,對方做了壞事,大罵特罵,對方做了好事,還是大罵特罵,使用扣帽子、陰謀論等各種令人不齒的小人手段。毫無疑問,諸葛亮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
蔣琬接著道:“漢東王殿下您是追求匡扶漢室、中興大漢的,漢中王殿下以及諸葛軍師也是追求匡扶漢室、中興大漢的,雙方誌向本是一樣,隻是道路不通而已。如今的天下大勢,確實造化弄人,如果天下隻有一個漢東王殿下您或者隻有一個漢中王殿下,或許更好,然而,事實已經如此,所有人都無法回避。目前,漢東王殿下您和漢中王殿下分據東西、各霸一方,按照常理,漢東王殿下您和漢中王殿下完全可以握手言和,然而,你們二位都是人主,注定無法共存並列,正如您以前說過的,一山不容二虎。那麽,漢東王殿下您和漢中王殿下真的隻能拚個你死我活了嗎?諸葛軍師深深地為之憂慮、感歎,他覺得不值得、不應該。為什麽?第一,殿下您和漢中王都是好人,並非一個是好人一個是壞人,好人和壞人打起來,是理所當然的,兩個好人打起來,不讓人難過嗎?第二,天下,好不容易已經慢慢地走向和平一統,一旦殿下您和漢中王打起來,天下的老百姓又要受苦了!何必呢?何苦呢?殿下您和漢中王之所以奮鬥不休,你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結束戰爭、重造太平,怎麽能為了和平而展開戰爭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戰爭越少,天下萬民越幸啊!殿下您和漢中王應該、也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你們二位之間的根本矛盾。讓真正的‘天下一片太平’的美好理想早點兒實現,不好嗎?”
孔明感慨不已:“諸葛孔明,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心裏湧出了一絲暖流。
蔣琬繼續道:“漢中王是願意放下手裏的權力的,但是……殿下,您肯定是有著切身體會、感同身受的,像您、像漢中王這樣,一旦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上,很多事情都會變得身不由己了,是吧?另外,諸葛軍師說了,您是他尊敬的人,他是不願與您為敵的。”
孔明道:“我明白諸葛先生的意思了,那麽,他的解決方案究竟是什麽呢?”
蔣琬正色斂容地道:“殿下,您這些年來,除了安定漢土內地外,更加不斷地對外開拓,因為您,我們知道了,漢地很大,但漢地之外更大!漢中王與漢東王殿下您處於‘一山不容二虎’的艱難處境裏,同時,你們二人沒必要、不應該、都不想互相開戰,然而,你們二人卻又沒辦法共存並列於世,麵對這個似乎無解的大難題,諸葛軍師想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漢中王離開漢地!就像當年的北匈奴人那樣。”
孔明頓時心頭一震。
蔣琬目光炯炯地道:“漢地很大,漢地之外更大!天下如此之大,還怕容不下漢中王嗎?諸葛軍師設想,在漢東王殿下您的幫助下,漢中王帶著願意跟隨他的臣屬、子民,離開漢地,不跟漢東王殿下您爭奪大漢天下,不跟漢東王殿下您爆發戰爭從而破壞漢地的和平以及荼毒漢地的子民,把他在大漢境內的地盤全部交給您,助您早日完成一統大漢天下的偉業,如此,漢地境內的亂世和戰爭就可以早點結束了,曹操看到漢中王退出了,必然順應大勢地歸降您,大漢天下,可以兵不血刃地得到一統!大漢萬民,可以享受真正的、全麵的、長久的太平了!至於漢中王,他會帶著願意跟隨他的臣民,在漢地之外尋找一塊水土豐美、物產富饒的地方,建立一個小漢國,安頓他自己和願意跟隨他的臣民,世世代代地居住、生活、繁衍生息下去。”
孔明心頭大動。
蔣琬顯得非常真誠懇切地道:“殿下,這就是諸葛軍師的解決方案,您看,是不是兩全其美?您,可以水到渠成地一統漢地了,不需要跟漢中王爆發戰爭了,大漢幸甚,漢民幸甚,至於漢中王,他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歸宿了。”
孔明忍不住重重地一掌拍在桌子上,長聲感歎:“諸葛臥龍,名不虛傳啊!”
孔明不得不為諸葛亮的這個構思感到感到、驚歎、讚歎,因為這個構思實在太過於超前,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智慧、謀略、目光都是千古罕見的。毫無疑問,諸葛亮的這個構思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堪稱化腐朽為神奇,一舉解決了孔明和劉備之間的根本矛盾,對大漢、大漢萬民都是極大的幸事,因為直接不用打仗了,劉備退出了爭霸大漢的舞台,孔明一家獨霸了。劉備帶著願意跟隨他的人,在漢地之外建立一個國家,也是結局完美。完全可以肯定,劉備帶著願意跟隨他的人在漢地之外建立的國家,必然“從一開始就是完全漢化的”,因為建立這個國家的人都是漢人。這個國家雖然既不是大漢也不是大漢的一部分,但卻是一個從骨子、根子裏完全就是漢家文明的國家。孔明統治漢地全境,是為“大漢”,劉備在漢地之外獨立建國,是為“小漢”,大漢小漢同源同族同宗同祖,這就好像後世的英吉利和美利堅的關係,另外,大漢和小漢沒有互相敵對的理由,兩國完全可以成為友邦睦鄰,不出意外,小漢會是大漢的附屬國——漢朝跟華夏曆史上每個大一統的強盛朝代一樣也是有附屬國的,在漢朝領土四周,基本上不存在強大國家,基本上都是小國,這些小國十有七八都是漢朝的附屬國,但是,在孔明這裏,他不需要“附屬國”,因為他要防備“養虎為患”,於是,他“見國滅國”。像高句麗、扶餘等小國,本來是可以成為大漢(漢東)的附屬國的,但孔明根本不搞這一套,他直接將其滅亡、吞並、消化,從而“以絕後患”,如此一來,此時的大漢(漢東)是沒有附屬國的,然而,按照諸葛亮的這個構思,劉備以後的“小漢”完全可以成為大漢的附屬國。
另一方麵,劉備在漢地之外建立“小漢”,對於傳播、發揚、光大漢家文明而言,也是意義無窮的。漢家文明可以像一棵大樹,漢地本土是大樹本體,但卻向外播撒出了很多種子,從而不斷地對外開枝散葉。
在穩住心神後,孔明問道:“諸葛先生打算在哪裏建立這個‘小漢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