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勸進之聲
李翊欣然一笑道:“俗話‘禮多人不怪’,皇家有皇家的禮儀,民間有民間的規矩,兩國之間的交往更得有相應的禮節。大帥貴為大理國萬民之主,為萬民所敬仰,也贏得鄰邦的敬重,我怎敢稍有差池呢。何況,段大帥非是以前的通海節度使了,如今坐擁整個大理國,怎能與以前相比呢?”
段思平微微一笑道:“李大帥此言雖然有理,但段某卻從來不以為然。若想將士用命,百姓歸心,必須要求做首領的與部眾同甘共苦,才能同心同德、矢誌不移。即便做君主也是這個道理,何況本帥現在還不是什麽君主呢。嗬嗬!李大帥不遠千裏而來,一路上辛苦的很,咱們還是到裏麵再慢慢敘談吧!”
眾人進到裏麵,碩大的華麗廳堂內早就擺好了酒宴。分賓主坐下,段思平仍然像以前一樣,與李翊在上首各據一席相對而坐,下麵的眾人則按照品級,每人一席依次落座。
段思平舉杯與眾人共飲一杯後,悠然長歎道:“想我南詔故國,以唐為師,辭賦文章、風華絕代,率種歸附,累代如此,風物文章自有風流,且綿延國柞三百餘年,令人頓生仰望之心。”
“奈何嗣後國勢傾頹、人得道,賢良之士每受戕毒,人民漸生離徳之心。而楊氏心懷叵測之心,致有趁機篡逆之所為,撫念至此,心常惴惴然。”
“段某才德低微、彰名不顯,威望不足以帥其民,德能不足以居其位,雖然僥幸殄滅奸黨,撥亂反正,但卻實不足以承繼大統。雖有萬民所請,心中卻實在難以決斷啊!”
聽到這裏,李翊心中了然。但凡改朝換代之時,所承繼者,大概都要自謙自貶一番,在群臣和百姓的一再擁躉下,這才以眾意難違為由,勉為其難的登基大寶。這種老套路,連段思平這樣雄才大略之輩也難以免俗,自己又能些什麽呢!
李翊正沉吟不語之時,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慨然道:“兄長此言差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義寧國偽國逆行事,遠賢者、近人,殘害忠良、荼毒百姓,肆意掠奪民產,已是怒人怨。如今意民心已經屬意兄長,名正言順,正是該大有作為之時,兄長何可謙辭邪!與不取,必致民有怨望,這是兄長願意看到的嗎?”
董伽羅起身道:“我大理國號已立,將士歸心,民心所向,百族順服。三日後就是大王登基之日,難道還要把楊氏子孫請回來承繼偽國血脈嗎?心民意昭昭可鑒,海內萬民莫不臣服,大帥應當順乎心民意,及早登基大統,開基我大理萬年之國柞。”
“若是妄自菲薄,猶自置民望於不顧,臣民百姓們也是不會答應的。況且,所有部族酋長都已經表明了支持的態度,百姓們更是真心擁戴,這個大理國國王之位非大帥莫許,否則的話,背離軍心民意,還有誰會再支持我們呢?”
段思平黯然垂首沉思了一會兒,闔然長歎道:“我大理國臣民雖有所請,各部族也沒有什麽異見。但段某實在是心有不足,力有不逮。偌大的國家交在我的手上,若是理政無能、惠民不逞,豈不是有負萬民所托嗎?所以啊!我一直猶豫不決,實在是難以麵對這麽重大的責任啊!”
李翊知道戲肉已經來了,是該自己出麵的時候了。總不能就讓他們君臣就這麽喋喋不休的耗下去,也不出個所以然來,還是自己這外人上幾句,想必效果就要好得多了。
李翊麵色凝重的對段思平道:“段大帥,李翊乃是外邦臣屬,本不該置喙多言,以免觸了忌諱。但是在下卻有言語在喉,不吐不快,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段思平欣然一笑道:“李大帥乃我國貴賓,哪有什麽忌諱可言?李大帥有話請講。”從他這急不可耐的渴盼神情就可以看出,他早就等著李翊這句話了。
李翊微微一笑,一本正經的道:“在下曾經親眼目睹大義寧偽國的轟然傾頹,也見證了目前大理國立國的艱辛曆程。在下認為,一國臣民所期盼者,無非就是國泰民安、豐衣足食、下太平,正所謂‘國有明君百事興’。現如今國勢漸安、百廢待興,正該有賢君良臣為下謀,引領百姓奮發圖強,披肝瀝膽,勇往直前。此乃降之大任,使命係於一身,非是大智大勇之人不能為也。”
“依在下觀之,段大帥乃上賜予大理臣民的聖賢之人,怎可妄自菲薄,自棄於大理國數百萬翹首渴盼的百姓呢?段節度使當三思啊!”
段思平仍是沉吟不決,旁邊的高方已經耐不住性子了,他疾言厲色的道:“大凡世之英雄,從不考慮自身的得失。所謂大理國王之位,非是溫柔鄉,而是英雄塚呀!”
“能登此位者,俱是不計個人得失,胸懷下之人。請大帥左右觀之,還有何人可擔此重任。我等唯大帥馬首是瞻,除了大帥之外,任何人若有覬覦之心,都要先過了我們這關再。”
坐在末席的原大義寧國降將彭阿,這時候也不甘示弱,站起身來振振有詞的道:“自古明主難投。我彭阿抱著誓死之心,曆經千難萬險,扶保大帥收複帝京,掃平大義寧國的楊氏餘孽,為的是什麽?為的是我彭阿早就認準了咱們大帥英明神武,是萬世不出的英雄豪傑,這才能死心塌地的為大帥做事。”
“若是最終大帥棄皇位如敝履,豈不是寒了我們義師官兵之心。我們頭可斷、血可流,把身家性命也可置之度外,但大帥若是不能登基大統,我們決不答應。”
彭阿慷慨激昂的完,下麵早已是群情沸騰。包括段思英等人在內,都站起來激動的呼喊,七嘴八舌的勸進聲不絕於耳。
李翊則和林易等人冷眼旁觀,心裏麵卻暗暗叫絕。
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