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及大事記一
後梁(907年—9年),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建都開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曆史進入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後梁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曆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後梁太祖朱晃(85年—91年)907年—91年在位5年。
朱溫曾被賜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宋州碭山午溝裏(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家庭世代為儒生,他的祖父朱信,父親朱誠,都是以教書育人為業。朱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王氏在蕭縣劉崇家做傭人。朱溫成人後,與其兄朱存經常以武力稱霸。
907年(開平元年)廢唐哀帝,自行稱帝,改名為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後人稱為後梁太祖。封李柷為濟陰王,次年又殺李柷,自此唐朝結束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
他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再加稅賦;但因連年戰事,民不聊生,910年(開平四年)發生柏鄉之戰,與晉王李存勖矛盾加劇。晚年宮廷內陷入權力鬥爭,皇後張氏臨終前勸他:“君人中英傑,妾無他慮,惟‘戒殺遠色’四字,請君留意。”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時尚能勸止,死後卻大肆淫亂,甚至亂倫,包括兒媳都得入宮侍寢。91年(乾化二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殺,享年61歲,在位6年。乾化神武元聖孝皇帝
後梁承帝朱友珪(884年—91年月7日)91年—91年在位,年號:鳳曆
朱友珪,字遙喜,又名朱友球。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其母為亳州營妓,唐僖宗光啟年間(885年—888年),朱全忠有一次率軍經過亳州,召其母陪侍,並且使之懷孕,朱全忠離去後,其母差人告以生男,朱全忠大喜,於是給他取名為遙喜,後來為朱全忠接回。朱全忠篡唐後,將他封為郢王。910年(後梁開平四年)被任命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
91年(乾化二年),朱全忠病重,命王氏召朱友文托付後事,朱友珪之妻張氏當時亦服侍在朱全忠身邊,就將這件事告訴朱友珪。朱友珪遂率所部政變,由仆夫馮廷諤殺朱全忠,並假傳遺詔,自登帝位。91年,改年號為鳳曆。
朱友珪登帝位後,雖然大量賞賜將兵以圖收買人心,然而很多老將還是頗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91年(鳳曆元年),朱全忠之婿趙岩、朱全忠之甥袁象先、均王朱友貞、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袁象先首先發難,率禁軍數千人殺入宮中,朱友珪無法逃脫,於是命馮廷諤將他及張皇後殺死,死後被追廢為庶人。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年)91年—9年在位11年,年號:乾化(91年月—915年10月)、貞明(915年11月—91年4月)、龍德(91年5月—9年10月)
朱友貞,張惠的嫡子,朱友珪的弟弟。朱溫即位後,封他為均王,任左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91年(梁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殺死其父朱溫,即帝位,朱友貞為東京留守、開封尹。次年,與趙岩等密謀推翻朱友珪。二月,打起了“除凶逆,複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發動洛陽禁軍兵變,朱友珪自殺。91年(鳳曆元年)即帝位。改名為鍠,後再改名為瑱。被後唐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圍困而自殺,6歲。葬於宣陵附近(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後唐
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後唐莊宗)所建,都洛陽,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河北、陝西的大部及甘肅、安徽、寧夏、湖北、江蘇的一部分,並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國時疆域最大的國家。後唐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政權和朝代,它取代了後梁,而其後不久又為後晉所取代。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曆時十三年891年至96年,後唐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統一,對中原王朝最終統一全國具有曆史推動意義。
後唐莊宗李存勖(ù)(885年1月日—96年5月15日)9年—96年在位4年。
李存勖,亦作李存勗,李克用長子,名亞子,為應州人,沙陀族。“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唐昭宗見了他不禁讚歎“此子可亞其父”,李存勖的“亞子”,即“李亞子”(《舊五代史》)的綽號由此而來。除了作戰勇猛,李存勖還特別愛好“歌舞俳優之戲”。李存勖不光喜歡看戲,有時還親自登台過過癮。
891年(唐大順二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冊立為晉王,建立晉國,都太原。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晉國至此全麵獨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年,晉王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底滅後梁,遷都洛陽。李存勖在位19年,其中在皇帝位4年。諡號:同光光聖神閔孝皇帝。
後唐明宗李嗣源(866或867年—9年)96年—9年在位7年,年號:成、長興
李嗣源,即李亶,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養子。以戰功官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9年(同光元年),莊宗李存勖領兵取汴梁,滅後梁。96年,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嗣源入洛陽監國。即位後改名亶,改元成。殺酷吏孔謙,褒廉吏,罷宮人、伶官,廢內庫,注意民間疾苦。但因文盲君臨朝廷,無馭駕能力。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鎮,權臣安重誨跋扈,次子李從榮驕縱,以致變亂迭起。彌留之際,從榮舉兵反,飲恨而死。葬徽陵,諡聖德和武皇帝,廟號明宗。長興元年,上尊號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四年,再加尊號聖明神武廣道法文德恭孝皇帝。
後唐閔帝李從厚(915年—94年5月4日)94年在位4個月,年號:應順
李從厚,名菩薩奴。9年(後唐長興四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臨死前,派人將李從厚從雄召回(當時任雄節度使,封宋王)繼承帝位。他即位後,一直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因為李從珂是明宗李嗣源的養子,但是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因此被明宗封為潞王,任風翔節度使。閔帝李從厚一直對潞王李從珂放心不下,擔心他起來造反,奪取皇位。因此他把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從朝中調到亳州任團練使,把李從珂一個已經削發出家當尼姑的女兒召進宮中作人質。就是這樣,李從厚還是不放心,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範延光改鎮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兒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對此,李從珂心裏非常惱怒,在部下的鼓動下。於是便拒絕朝廷命令,起兵造反。閔帝李從厚急忙派兵前去鎮壓。
94年(後唐長興五年)三月,朝廷軍隊兵臨風翔城下。潞王情況危急,正在過時朝廷軍中羽林指揮使、偏將揚思權突然反戈,率眾投降潞王李從珂。李從珂於是便重整旗鼓,率領兵馬直接攻打洛陽。不久,李從珂率軍攻打並奪取了陝州。閔帝聽陝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見盂漢瓊,讓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漢瓊不應召命,閔帝隻好隻身匹馬逃出洛陽,奔向魏州。四月一日,閔帝到達衛州(今河南汲縣)時。遇見石敬瑭認為得救,於是沒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來也和潞王李從珂一樣,是被閔帝不相信的將領之一。現在看見閔帝單身逃來,便把他安置在驛館之中,自己卻率軍向洛陽進發,與李從珂會合。四月四日,李從珂進入洛陽。六日即皇帝位。是為末帝。末帝廢閔帝李從厚為鄂王。派王弘贄將驛館遷至衛州州署。
94年5月4日(四月初九),末帝派王弘贄的兒子王巒用藥酒去殺閔帝,閔帝知是藥酒不肯喝,王巒就用繩子將閔帝活活地勒死了,時年僅l歲,在位僅有4個月。
後唐末帝李從珂(885年—97年1月11日)94年—97年在位年,年號:清泰
李從珂,鎮州(今河北正定)人,後唐明宗李嗣源義子,本姓王,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阿三。李嗣源即帝位後,李從珂曾任河中節度使之職,然因與權臣樞密使安重誨之前有過節,在90年(長興元年),被安重誨設計解除軍權,回京師洛陽居住。91年,安重誨失勢,李從珂再受重用,被任命為左衛大將軍、西京(長安)留守。9年(長興三年),被改命為鳳翔節度使。9年(長興四年),封潞王。94年(後唐應順元年),閔帝李從厚聽信大臣的建議,調動各重要節度使之職,準備削弱藩鎮的實力,李從珂恐懼,於是起兵造反。
李從厚命大軍討伐,眼看鳳翔(今陝西鳳翔)即將陷落,未料討伐軍將兵驕橫,貪圖賞賜,李從珂抓住這點誘使討伐軍叛變,反敗為勝,不久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京師洛陽,即帝位,改元清泰,並派人將逃亡的李從厚殺害。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時任重鎮河東節度使之職,李從珂與他二人當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過人著稱,彼此存有競爭之心。因此李從珂即位後,對石敬瑭愈發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謀反之意。
96年(清泰三年),石敬瑭以調鎮他處試探,而李從珂果真將石敬瑭改任平節度使,石敬瑭因此叛變,同時向契丹乞援。李從珂命各鎮聯合討伐,不料因聯軍各懷鬼胎,致大敗於團柏穀,石敬瑭與契丹大軍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李從珂無計可施,於97年1月11日(閏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死後無諡號及廟號,史家稱之為末帝或廢帝。
後晉
後晉(96年—947年),石敬瑭(即後晉高祖)所建,都開封,曆二帝,前後十二年。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甘肅、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後唐清泰三年(9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登基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後晉的建立造成了燕雲十六州大片領土的丟失,為日後北宋邊患埋下了禍根。
後晉高祖石敬瑭(89年4月0——94年)96年—94年在位6年。
石敬瑭,生於89年4月0(唐景福元年三月二十日),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915年(後梁貞明元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將劉尋急攻清平(山東清縣),李存勖急往馳援,為劉尋所圍。石敬瑭率十餘騎擊敗劉尋,救李存勖於危難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由此聲威大振,在軍中名噪一時。他還數次解救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並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
初以驍勇善戰發跡,繼因廉政而聞名。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問鼎,96年契丹主作冊書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於是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建立後晉王朝。由於割讓燕雲十六州以及歲輸布帛0萬給契丹,並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以換取契丹對自己的支持,將北方百姓置於契丹鐵蹄之下,民心盡失。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鬱成疾,於94年9月11日(後晉福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死去,時年51歲,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後晉出帝晉少帝石重貴(914年——974年)944年—947年在位年,年號:福、開運
石重貴,生幹914年(後梁乾化四年),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後晉第二個皇帝。石重貴本為後晉高祖石敬瑭的侄兒,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將他收為養子。石重貴少時謹言慎行,質樸純厚,善好馳馬射箭,頗有沙陀祖輩之風,深得石敬瑭厚愛,96年(後唐清泰二年),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唐,後唐大軍圍攻太原。石重貴或出謀劃策,或冒矢拒敵,都受到石敬瑭讚賞。
石敬瑭借契丹兵挫敗後唐軍隊,離太原赴洛陽奪取帝位,臨行前選石重貴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東管內節度觀察事。官銜不少,但政績平平,“未著人望”。盡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睞,石重貴仍步步高升,到94年(福七年)石敬瑭死前,石重貴已進封齊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後,石重貴承製即位及為後晉出帝。石重貴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時,能繼承大統,其間不乏宮中密謀。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殘托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鋪立石重睿。但他死後,馮道與當時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卻擅立石重貴為帝。
石重貴昏庸無能,有時雖有憐民之心顯露,曾下罪已詔以平民怨,但終究難拒驕奢淫逸的誘惑,最後不免走上家國皆亡的窮途。國破被俘後於974年病死,終年51歲,葬於今遼寧省開原縣。
後漢
後漢(947年——)高祖劉知遠所建,都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曆二帝,前後約四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895年月4日——948年月10日)947年—948年在位年。年號:福、乾佑
劉知遠,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沙陀人,生於895年(唐昭宗乾寧二年)。劉知遠初與石敬瑭一起為後唐明宗手下將領,後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後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職。石重貴繼位後,進封為北平王,拜中書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為石重貴所猜忌。晉遼交戰期間,他守境不出,招募軍士,壯大力量。遼軍進入汴京時,他派部下以祝賀勝利為名,去汴京察看形勢,知道遼軍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複興後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公元947年二月辛未日(月10日),他在晉陽稱帝,改名為暠,建國號為漢。第二年建年號為“乾祐”。史稱後漢。
劉知遠稱帝後,為了贏得民心,沿用後晉的年號福,以爭取後晉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詔書慰勞各地自發武裝抗遼、保衛鄉土的起義軍,又不奪民財而取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獲得了軍民的支持。然後趁遼軍北退,遼統治集團忙於爭奪皇位之際,他統帥大軍自晉陽出發,一路勢如破竹,1後進入洛陽,又8後開進汴京,定為都城。
同年1月,劉知遠所寵愛的太子、開封尹劉承訓病死。劉知遠也悲傷過度而病倒,一直不見恢複。948年(後漢乾佑元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邡、郭威等進宮,委托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祐即位,又秘密囑咐他們要趕快除去歸附遼國的杜重威。月10日(丁卯日),病死於汴京。終年54歲,葬於睿陵(河南省禹州市萇莊鄉)。廟號高祖,諡“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後漢隱帝劉承佑(90年——950年)948年—950年在位,年號:乾佑
劉承祐,沙陀族,後漢的最後一位皇帝,劉知遠之子,母為皇後李氏,後唐長興辛卯三月初七日生於晉陽。948年(後漢高祖乾祐元年),劉知遠死後,他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派郭威鎮壓起義。
有一次,楊芬、史弘肇在朝堂上議事,劉承祐:“你們再仔細推敲推敲,別有謬誤,讓別人閑話。”楊芬竟:“有我們在,用不到你開口。”劉承祐忍受不了,派親信殺死了楊芬、史弘肇和王章,又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西)去殺郭威。郭威起兵反叛,於950年11月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益已經據城反叛,投順了郭威,拒絕他進城。劉承祐隻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到趙村,忽見後麵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麵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郭威先稱監國,後稱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後周,後周傳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領兵北伐時,發動了“陳橋兵變”,滅亡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904年——954年)951年—954年在位4年,年號:廣順、顯德
郭威,邢州堯山(今邢台市隆堯縣西)人,後周太祖。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戰亂頻仍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長為將領,最後又當上了皇帝,是一位曆史上公認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後周世宗柴榮(91年——959年)954年—959年在位6年,年號:顯德
柴榮,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是當地望族,父親柴守禮,郭威的內侄,被郭威收為養子。侄柴榮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4年(顯德元年)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959年正當柴榮大會諸將,議取幽州(今北京)之時,突然患病,隻得班師回到汴京,農曆六月十九日病逝,年僅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後周恭帝柴宗訓(95年9月14日-97年4月6日),959年—960年在位1年,年號:顯德
柴宗訓(郭宗訓),原封為梁王,周世宗於公元959年6月病死,的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柴宗訓即位時年僅7歲,由符太後垂簾聽政,範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
柴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趙匡胤,使他產生了做皇帝夢。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賀柴宗訓時,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忽然有人來報,遼和北漢合兵南侵,其實這是趙匡胤和其他將領編造的謊言。範質便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禁軍到達陳橋驛後,突然發動兵變,擁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建立宋朝,廢黜柴宗訓,降封他為鄭王。後周亡。不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居住。他於被廢1年後去世。諡號“恭”,陵號“順陵”。史稱柴宗訓為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