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朝堂風雲(一)
“陛下,雖然這個楚寧身世沒有問題,也在此次大戰立下些許功勞,但直接冊封公爵,於理不合!”陳循有些激動地說道。
“怎麽不行,且不說楚先生是陛下行了拜師禮的師傅,就說他在宣府一戰中力挽狂瀾,拯救危局,怎麽就不能封個公爵了!”沈榮第一個跳出來說道。
“宣府一戰,陛下洪福齊天,那是將士用命死戰,豈能歸功於楚寧一人。再者他當眾藐視皇權,對陛下呼來喝去,如使奴仆,不治他大罪已是陛下寬宏了。”陳循繼續說道。
“非常之時,不可令出多門,當時那種情形,群龍無首,陛下身在危局,沒有楚先生擎天保駕,後果不堪設想!”
“哼,國朝話費巨資養著你們這些勳貴武將,需要你們沙場用命之時,竟然束手無策,損兵折將不說,還陷陛下於危難,你還好意思說。”陳循揶揄道。
“陳循,你他X的這話什麽意思,要不是你們這些文人瞎指揮,處處刁難,我大明禁軍何至於如此不堪!”
“行了,別吵了,先生封爵一事,朕意已決,先生正在後殿拜見太後,還是議一議將士封賞和忠烈祠的修建吧。”朱祁鎮開口說道。
此時他對楚寧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楚寧早就跟他說過,文臣是不會願意一個初出茅廬之人,已出現就冊封公爵的。
他們更不能容忍皇帝獨斷專行,雖然這不是壞事,但也要看用在什麽地方,因為反對而反對,就是盲動。
朱祁鎮不明白楚寧是什麽意思,什麽叫不是壞事,什麽叫盲動,不過楚寧沒有解釋的意思,他也就沒有追問。
現在看來楚寧對滿朝文武的評價很準確,武將果然不是文臣的對手,沈榮一上來就被陳循帶到溝裏去了。
本來討論的是楚寧封爵一事,結果沒幾下,就成了武將無能,軍力不足了。
看來單靠武將製衡文臣還是不行啊 ,到時候讓人家賣了還幫人家數錢呢。
楚寧又對宦官抱著極大的抵觸,所以這事還得找楚寧好好商量一下。
“草民楚寧參見太後娘娘。”楚寧在宦官的攙扶下,給孫太後行禮道。
孫太好隔著珠簾看著眼前這個人,根據宣府回來的人說,此人在危難時刻,力挽狂瀾,不僅救下皇帝,眾多文臣武將,更是臨時拚湊了七萬多人,就將瓦剌殺得打敗。
已經被傳為神人一般,加上他為了追趕瓦剌大軍,雙腿受傷,每天隻能以推車代步,頗有諸葛丞相之風。
軍中已經開始將這位‘楚先生’傳位小武侯了。
不過同樣的,也有此人桀驁不馴,役使皇帝如奴仆,對待百官如草芥的傳言。
不過目前看來,此人並不是傳聞中的那麽桀驁,雖然不良於行,但在大殿之外,就下了推車,自己慢慢挪到殿外候旨。
而且此人長得也不錯,一表人才的樣子。如果真的像朱祁鎮所說,此人有大才的話,給他個侯爵是沒問題的。
孫太後不知不覺間,就被楚寧的外表所‘欺騙’了。
說實話,楚寧重生的這副皮囊還是不錯的,雖然一直生活在宣府風沙邊塞之地,但因為常年枯坐屋中讀書,竟然是難得的白麵書生樣子。
加上身高有一米七多,雖然沒有續須,但也是相貌堂堂。
“起來吧。來人,賜座。”孫太後雖然對於朱祁鎮要冊封他為公爵有些不滿,但楚寧怎麽說也是朱祁鎮的救命恩人,孫太後也還是不會太苛刻。
“謝太後恩典。”
“聽說這次你宣府,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算是朝廷和哀家的恩人。”
“太後言重了。”
“坐著吧,你身上有傷,不用處處謹慎。”看著楚寧掙紮著起身的樣子,孫太後對楚寧的好感頓生。
比起那些動不動子曰聖訓的文臣,楚寧現在要懂事的多,禮貌的多。絲毫沒有文臣那種得理不饒人的意思,沒有一絲居功自傲的意思。
“此戰是陛下運籌帷幄,將士用命,草民不過提了幾句建議,蒙皇上不棄,竟然將草民誇讚如此,草民惶恐。”楚寧這幾天也是惡補,才能說出這番文縐縐的話來。
雖然是明史的研究生,但終歸還是對古人的這種奏對不熟悉。
“嗯,皇上洪福齊天,自然是祖宗保佑,但也少不了你從旁提點教導之功。”
“太後折煞草民了,陛下深謀遠慮,運籌帷幄,豈是草民能提點,敢提點的。”
“別緊張,今天哀家找你來就是說說家常,你家中還有什麽人啊?”
“稟太後,草民家中已無親屬,草民孑然一身,幸得陛下不棄收入帳下。”
“哦,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孫太後當然知道楚寧的根底,這些天錦衣衛東廠,已經把楚寧的祖宗十八代都查了遍,大家都很驚訝,楚寧的履曆並不顯眼。
雖然自由讀書,但絲毫沒有別人那種神童的履曆,十五歲中了秀才,接過父母相繼過世,知道現在二十歲了,也沒撈到參加科舉。
不過人還是很老實,尤其是錦衣衛一個在宣武的小旗,就是楚寧的鄰居,可以說是看著楚寧長大的,楚寧不是什麽大家閨秀,雖然很少出門,但也和人接觸。
所以楚寧的身份,朝廷沒有絲毫懷疑。
隻不過,文官們知道楚寧是秀才之後,尤其是在父母過世後,守孝五年,這次雖說是在宣府城外被抓的壯丁,但也是讀書人出身,就一直努力阻止楚寧封爵。
因為一旦封爵,楚寧就被劃到勳貴武將當中了,文官當然不願意看到這副場景。
所以,對於楚寧封爵一事,除了朱祁鎮和勳貴武將,其實大家都不願意看到。
“可曾婚配啊?”孫太後繼續問道。
“草民父母相繼離世,草民服孝在身,不敢有此想法。”
“嗯,是個好孩子。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也不能太過苛責自己了。”
“草民不敢比擬先賢,但孝道還是無缺,故此不敢有此想法。”
“皇上在宣府大營當眾拜師一事,可是你背後攛掇的!”孫太後突然變臉地問道。
楚寧心中不自覺地撇撇嘴,這個孫太後果然比起張太後差遠了。
“草民惶恐,此事草民也是在大營剛剛知道,想必是陛下不想讓別人知道他雄才大略,才把草民推出來的。草民本想拒絕,怎奈沒有陛下旨意,不敢亂了陛下章程。”
“別緊張,哀家就是隨口一說,就算是拜了,也就拜了,皇家說話還是算話的。”孫太後自然知道一些情況,不過對於楚寧的回答,她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