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幸福的煩惱
畢竟這一戰必定慘烈無比,楚寧給將士們請功也是一種安撫。
內閣為難也情有可原。
此戰楚寧必定是給很多人請功了,內閣不敢擅自決定對這麽多人封賞,畢竟塞北那邊的請功、算功、封賞這些已經讓內閣焦頭爛額了。
現在楚寧請功的奏折一來,人數就算不多,也肯定不在少數,不然內閣也不會這麽發愁。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祁鎮給塞北的將士請功,因為他是皇帝,他身在前線,自然會有所偏向,請功的人數肯定會很多。
加上這一戰是朱祁鎮的雪恥之戰,麵對宿敵也先,對方更是有五十萬精兵,就算給參戰的二十萬人人人請功,也不為過。
可是楚寧就不一樣了,他是臣子,還帶著‘重兵’在外,如果楚寧請功的人數太多,那就難免有邀買人心的嫌疑,這難免讓內閣為難。
想到這朱見深也有些為難了,這種事就算是交給他,他也隻能轉奏給朱祁鎮,他也不能做主。
想想幾萬十幾萬人的封賞,他都有點替內閣無奈,現在塞北、西南、一部分海外領地請功的折子,已經讓內閣焦頭爛額了,現在再加上西北的,確實很不好辦。
可他打開奏折一看,頓時蒙了!
楚寧的奏折是要人!
不是要援軍,是要百姓,要讀書人!
朱見深現在後悔剛剛為什麽沒有離開了!
他現在明白為什麽曹鼐等人一臉愁容了,如果是請求封賞的折子,就算楚寧的請功的人有點多,還能多得過塞北!
內閣肯定能算明白,就算他們不能做主,也會提出意見,而他,隻需要將奏折和內閣的批複轉奏塞北,朱祁鎮自然會決定。
現在一看,楚寧的這個要求,簡直了!
朱見深別的不知道,對大明現在的人口可是了然於胸!
大明現在在籍的人口是三千一百六十萬戶,總人口超過萬萬。
看起來確實人口眾多,但問題是這些人口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是分布在大明廣袤的領土裏的!
這一萬萬人,有超過一千萬人是在大明的海外領地的!
還有將近兩千萬人是在大明新納入正式版圖的疆域內的,剩下的七千萬人,分布在各地,已經有些單薄了,現在大明各地一片欣欣向榮。
各地無論是農業、手工業、商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是勞動力,現在的百姓,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間就長成大人!
缺人啊!
各地官府也都在為這事發愁,原本應該是朝代更替才會出現的鼓勵生育,誰能想到在這種大治盛世出現呢!
可這卻是最真實的情況!
好多地方官員,寫給朝廷奏折提到最多的就是缺人,比如前些日子山西巡撫送來的奏折就說了,這是山西最後一次給朝廷提供人口了!
山西這幾年已經向遼東輸送了超過百萬人口!
這次為了給塞北草原準備,山西又‘擠出’了五十萬人!
山西巡撫奏折裏邊寫的明白,如果再從他山西往外移民,他就直接吊死在巡撫衙門!
山西!
曆來多山,百姓除了做買賣,生活困苦的地方,要知道,但凡是有辦法,作為華夏之民的他們,是不會輕易離開故土的,可是晉商遍布天下,不是他們喜歡經商。
而是被生活所迫,實在是沒有辦法。
所以,很多百姓背井離鄉,甚至在嚴苛的戶籍製度下,想盡辦法遷移到其他地方。
現在好了,各地官府把百姓看的比自家的俸祿還緊,恨不得把轄區內所有的百姓釘在地上,就是因為缺人啊!
可你看看,楚寧這份奏折,再想想大明現在各地官府的現狀,就知道這件事有多難辦了!
不僅如此,楚寧奏折裏還特別提到了讀書人,這件事甚至擺在了移民百姓之前!
他需要大量的讀書人,進駐高原,同時還要為馬上就要成為大明領土的西域做準備!
這簡直就是要逼著內閣集體上吊的節奏啊!
因為皇家書院的出現,尤其是皇家書院教育學院的學生,畢業之後,很多都到了各地擔任教諭,各地類似皇家書院的書院也如雨後春筍大行其道。
可同樣的,這就占據了大量的讀書人,還有許多儒家書院,大明現在說是文化鼎盛一點也不為過。
可問題是,隨著大明恢複漢唐疆域速度的進展,海外領地的興起,大量的讀書人,被派到那裏,從事教育工作。
這讓大明在讀書興起的同時,也出現了讀書人不夠的窘境,楚寧曾經還開玩笑說,這是‘幸福’的煩惱。
朱見深一開始沒當回事,那是因為當時他沒有過多參與政事,可自從他監國之後,他就發現,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大明現在連科舉考試的人數都湊不齊了,大量的讀書人抱著‘文人亦能報國,亦能開疆拓土’的信心,前往各地,現在好多地方甚至出現啟蒙私塾都卻先生的局麵了!
看著龐大的數字,朱見深都懷疑,楚寧是不是要從陸地一路打到奧斯曼去!
這可怎麽辦啊!
前段時間,剛剛解決了西南對讀書人的請奏,雖然內閣限製西南、海外領地拓展領土,但是對於他們提出的人才要求,內閣可是優先滿足的!
甚至塞北都要派到後邊!
這邊剛剛結束,塞北的戰報就來了,內閣幾乎是用盡渾身解數,總算是給塞北湊夠了人數,就這,還僅僅是移民塞北的百姓。
至於讀書人,還有一大塊的缺口,內閣一直發愁,就怕朱祁鎮不滿意。
不過朱祁鎮還是很通情達理的,他也知道國家的現狀,所以並沒有對內閣做過多的要求,隻是讓他們抓緊時間培養讀書人。
內閣看著朱祁鎮的批複是既高興又心酸。
高興的是朱祁鎮的通情達理,心酸的是朱祁鎮這不是難為人嗎!
如果有足夠的讀書人,他們能不給朱祁鎮派去!
讀書,不是張莊稼,一茬接一茬,一年就能收獲,俗話說的不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雖然指的是培養文風,可也體現出培養讀書人的不易!
一個讀書人,就算五歲開蒙,到能給別人開蒙,起碼也要十年的時間,這還是一心讀書的情況下,大明這才發展起來幾年啊!
看似輝煌的皇家書院,也是在讀書人的基礎上繼續教導,如果是從一個孩子開蒙開始教導,就算是皇家書院,也需要十年的時間!
可大明出現這個盛世繁華,滿打滿算不過七八年的時間!
這讓他們上哪去找這麽多讀書人啊!
另外還有要向高原和西域準備移民的百姓!
這個雖然好解決一點,也僅僅是和提供讀書人相比,如果單純的拿出來的話,內閣都能想象得到,西北四川的那些巡撫知府們的樣子!
這不是從他們身上挖肉嗎!
甚至比挖肉還要殘忍!
就在眾人犯愁的時候,一個紅翎信使闖進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