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
張昭這話問的有點直接。這年頭奉行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王娘子漆黑的明眸落在張昭身上,感受著兩融一次觀念上的碰撞。
她對張昭的感情真摯而熱烈。這是十七歲少女的初戀。而此刻,是兩人在確定關係後,第一次坦誠的交談,相互的了解。她心中隱憂忽現。
其實,她對張昭的了解很膚淺啊。
王娘子並沒有如妾般柔順的回答,而是反問道:“張相公,你希望我學沒學過呢?”
張昭一聽,就笑起來,道:“你別亂想。我並不覺得女孩子讀經義有什麽不對。隻是問一問。學過,或者沒學過,都不影響你在我在心中的才女形象。”
王娘子心中的隱憂頓時如冰雪消融,張昭這是在誇她呢。禁不住眼波流轉。清廋的臉蛋、精致如玉的五官,顧盼間的美態令明月都要隱藏在雲層鄭
張昭如果是普通的士子,誇娘子一句“才女”,哪裏有這效果?西北士林的讀書人們不知道寫給她多少稱讚的句子。謫仙、洛神、神女這類修飾的名詞都是不要錢般的加在她身上。遠比“才女”更好。
但是,張昭並不普通。他是新軍衛的統帥,國朝最年輕的軍功伯爵。是所有被韃靼人欺辱的西北百姓心中的保護神、英雄!
更重要的是,娘子心中愛慕。
王娘子心中如飲甘泉,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感覺從心底升起,令她心情愉快難言,清聲道:“我自跟在祖父、父親身邊長大,四書五經都讀過。時文也作過幾千篇。我父親我若為男兒身,下場取一個秀才輕而易舉。”
張昭笑著欣賞她的美麗,舉杯邀飲。
王娘子和晶兒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情。晶兒為他的妾室後,全部身心的都放在他身上,百依百順,對他依戀。而王娘子卻有著她自己的想法,堅持。
這是不同的體驗。沒有誰好誰壞之分。
而他自然沒有禁錮娘子的想法。他畢竟來自現代社會。
王娘子飲酒的動作很符合禮儀,有一種別樣的美福放下酒杯,略帶嬌羞的道:“張相公,為何祖父會答應我們的婚事?”
她和張昭的婚事,她心裏其實有譜的。她身為王家的嫡女,而且她父親還是祖父後王家的頭麵人物,她給張昭做妾,這讓父親、族老們情何以堪?
所以,她自韋州城回來才心傷而哭。
但是,自前些時日她的貼身大丫鬟瑤琴從張昭這裏取得承諾後,隨即放出“謠言”,然後張昭和她祖父一談,立即就通過。順利的讓她難以想象。
事關她的婚事,她一個女兒家如何好意思開口問人?不過,問張昭自然又不同。
張昭輕輕的一笑,吃一筷子青菜,道:“是不是覺得我很可惡?之前在韋州城時的很難,實際卻如此簡單?”
張昭和王娘子在書桌邊酌。秋月、瑤琴兩個身姿高挑的丫鬟在房間裏一米開外的多寶閣旁站著。這時,瑤琴掩嘴輕笑。性格直爽、仗義的秋月道:“誰不是呢?”
張昭對她笑著點頭,目光落回到王娘子臉上,“我們的婚事能成,主要是王老大人對你的疼愛。我的動作,全部在他的掌握鄭其次,是我在政z利益上的讓步。
我和老大人都有共識。清丈土地、廢除軍戶戶籍這可以去做。但是我給出何種籌碼讓老大人去做,這是關鍵。
所以,你父親會回西北來主持此事。我在奏章裏一些激進的措施都廢除,免得推行後王家的處境不佳。哈,不這個。”
這裏頭的門道,張昭估計她們不懂。哪裏簡單哦!所以,他願意一。但是,得太明白,搞得好像他在表功似的。他沒這想法。
王娘子漆黑的美眸定睛看著張昭,嬌柔的道:“我想聽這個。”她又不傻,祖父當然疼愛她。但是,張昭如果不付出的話,那會有這樁良緣?
張昭笑笑,喝著酒,道:“你隻有一個。而國事總會還有機會。”
他實際上是拿西北的軍功所帶來的政z利益,換王承裕來西北,作其晉身之階。本來,他應該是趁著大勝後他話語權最重時,推行一些難以觸動的改革。
王恕想出山,不能撿容易的事情做,而不做難題,對吧?現在,他是把難題給剔除掉了。
王娘子俏臉頓時變得滾燙,羞答答的低下頭。心中因這句話有多甜蜜,臉上的紅霞就有多盛。她如此模樣,如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一時間美不勝收。
秋月和瑤琴兩個對視,俏臉微紅。她們倆私下裏其實常笑張相公沉溺於姐的美麗,心口不一。但看此時,張相公起情話來,姐又如何抵擋的住?
她們兩個丫鬟聽著都覺得心弦被撥動。這算不算削弱版的不愛江山愛美人?若能得一人如此傾心,定將白首不相離。
張昭看著滿臉紅霞的王娘子,美人如花,卻不隔雲端。而在他眼前,觸手可及。當真是心曠神怡。
其實,他是個俗人。若是在現代社會,這種情況下該做什麽,他雖然是個單身狗,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隻是,這裏是明朝。雖然關係確定,但不能輕薄娘子。這是對她的尊重。
王娘子半響才恢複過來,頭暈暈乎乎的,想要就此離開又舍不得,道:“張相公,我聽你傍晚時吩咐親衛們準備返回靈州。可不可以別走?留在這裏…”
“陪我”兩個字差點在酒意的加成下脫口而出。話到這裏,她再難坐下去。她終究隻是個十七歲的少女啊。
再次俏臉緋紅,又忍不住使脾氣,輕嗔張昭一眼:都怪你呢。起身告辭離去。
張昭心裏好笑,但不怪她。姑娘嘛,害羞是正常的。起身相送她們主仆離開。回來後吩咐王武、龐泰,暫時還在王家住下來。
一個月的時間,若每晚都有美麗、嬌俏的娘子來話,其實挺快的。
…
…
張昭留在王家中,讓秦地官場、士林中的流言更勝幾分。本來正在猜測中的一些事情變得更加確定。
處在要被張昭掃到曆史垃圾堆裏的範圍內的縉紳們正在積極的串聯、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