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帝國的崛起> 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

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

  關於是否將燧發槍開發給百姓,無非是有兩個核心的擔憂點。第一,若被野心家用於造反怎麽辦?

  第二,日後槍械發展,其會造成大麵積的恐慌。最典型的就是白頭鷹家裏經常出現的美麗的風景。


  這兩個問題,張昭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點,燧發槍是必須要排槍擊斃戰術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而排槍擊斃戰術的核心是什麽?紀律!

  它要求士兵無視戰場各種傷害,保持整齊的隊列走到敵方陣型二三十米出開槍,齊射後,打崩潰敵軍,上刺刀解決戰鬥。


  不經過長期、大量的訓練和實戰根本達不到這種戰術水平。所以,野心家造反是不用怕的。新軍衛和邊軍足可以保證明王朝的安危。


  至於說,幾百年後明軍戰鬥力衰退,最終被起義軍打敗。這屬於曆史演變的範疇,不是一個燧發槍所能決定的。


  第二點,要知道,在天朝初期,民兵連可是有槍有子彈的。也沒見出什麽事。後來禁掉。所以,白頭鷹家裏的情況,不能生搬硬套到中華大地來。


  大不了,等日後大威力的燧發槍出現後張昭也執行禁槍。


  當然,燧發槍放開後,達官貴人們的安保措施肯定要跟上來。刑偵的水平要提高。


  …


  …


  那麽,開放燧發槍給百姓有什麽好處呢?


  第一,就是張昭說的,十萬百姓十萬兵。經過預備役的數月訓練後,一個民兵拿著一把造價低廉的燧發槍就足以在二三十米的距離殺死精銳的韃靼戰士。


  這將讓西北的百姓在韃靼入寇的時候,多出一些自保能力,對其造成更大的傷亡。


  要知道,純粹的冷兵器作戰,如果是披甲的精銳戰士,對普通百姓那真是碾壓般的存在,如同凶獸。


  但是,再牛逼的甲,能防禦得了燧發槍嗎?答案是,不能!打死你個苟日的騷韃子。


  第二,張昭所設想的大明版圖:東起東瀛諸島,南至南洋、大洋洲諸島,南亞大陸,西至亞歐交界線的烏拉爾山脈,囊括整個中亞,西伯利亞,北至北冰洋。


  麵對如此遼闊的地理麵積的“探索”,僅僅依靠明朝官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那隻能是一個個的點,最多以鐵路連成線。這時,就需要英國和白頭鷹的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探索模式:個人開拓的土地,歸其個人所有,受國家保護。


  而這勢必要給百姓配槍的。


  其實,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國的人口一直都很多。但這其實是一個“假象”。在沒有高產的農作物:土豆、玉米、紅薯之前,明朝人口不足兩億。


  明朝人口的巔峰期在晚明,不同的曆史學家給出的人口估算不同。最少的認為明末時隻有六千萬,最高的認為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有1.6億人口。


  這點人口在同期的大國裏麵算頂峰。但是,對於那遼闊的版圖夠幹什麽呢?


  尋找那三種高產的農作物,也是張昭關心的問題。


  …


  …


  張昭腦海裏的念頭一閃而過,此時史琳已經做出決斷,道:“這沒有問題。”


  張昭笑一笑,心裏略微放鬆。和王六小姐談的賑濟百姓的話題,此時總算是妥善處理。算是對得起小娘子昨晚給他的稱讚。


  張昭喝口茶,說道:“老大人,去年時我曾在禦前力陳在九邊建立預備役之事。李閣老因地製宜,允許邊境的縉紳、大族的子弟擔任預備役裏的軍官。


  然而,我自四月份離京,沿著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固原鎮這一路走來,並未感受到預備役起到作用。基本是名存實亡啊。我打算上書朝廷,陳述此製度的弊端。”


  預備役,最大的作用叫做“戰爭動員”。這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然而,仿照衛所建立的預備役製度,在經過李東陽的修改之後,就張昭目前看來,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當韃靼騎兵打來時,大明縉紳們並不願意將族中的子弟征召成軍。


  這個動員能力算是廢掉。這主要還是明朝對地方上的掌控能力太弱。地方上的縉紳,掌握著大量的人口、土地。自耕農正在不斷的減少。


  他現在不希望於預備役能起什麽作用,而是想要百姓之中多一點老兵。像韋州城下這近萬名百姓,在遭遇到韃靼騎兵搶掠時,能作出抵抗。


  張昭等史琳消化他的話後,再道:“對九邊地區執行的預備役需要作出調整。錢糧和官位不再給地方上的縉紳、大族的子弟,而是給到軍鎮中。


  讓軍鎮裏的軍官們為他們培訓。


  這需要有一個配套的製度,即讓邊關的士卒們每年進行輪休,且設定最長的服役年限。並允許士卒們退役。而不是當兵後,就是終身在邊關裏不得歸。


  不知道老大人有沒有興趣先上一本,我隨後聲援。”


  師爺趙子龍的眼睛頓時一亮,張昭辦事講究啊。東翁剛同意“合作”,他就給出一顆甜棗。別管這提議最終能否成行,隻要東翁首倡,張昭跟著上奏章附和,以張昭此時的聲望,這就是一種資本啊!


  史琳考慮的自然比趙師爺要深遠一些,他明白張昭說的核心意思所在:即讓軍鎮幫忙訓練縉紳、大族的青壯,錢糧算朝廷的。條件是這批青壯為各軍鎮服役數月不等。


  現在要擴散燧發槍,需要職業軍人教授技能。那這幫縉紳們有什麽理由不出人呢?

  這一環扣著一環的。現在火銃打的好的基本都在軍中。這需要射擊量。


  當然,等那幫縉紳的麾下掌握射擊技巧後,有沒有這麽踴躍,那就是另外的事。不過,那至少是數年以後。


  他這個三邊總製下轄數百萬人口。青壯不下數萬人,一個個的輪候到軍鎮中,就得這麽久的時間。


  史琳笑著道:“子尚這是善政,邊鎮的士卒們若是能輪休,士氣必定高漲。本官自當上書朝廷提及此事。”


  事情談的非常順利,雙方各取所需。史琳談完後,和張昭閑話幾句,立即啟程回固原城。兩天後總督府就行文各府縣、軍鎮:第一,開放燧發槍的購買;第二,準備召集民夫,以工代賑,在韋州城、小鹽池、花馬池一帶修築大量的水泥堡壘。


  消息傳出,西北各地震動。如果有股市這東西的話,估計能看到瑞昌號的股票會是連續漲停!


  因為,燧發槍、水泥隻有他們家有。


  而此時,京中弘治皇帝的旨意沿著官道迅速的抵達紅城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