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帝國的崛起>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協商(下)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協商(下)

  李首輔當然要皺眉。


  二十萬在籍百姓,提供給朝廷的除了春秋兩季的稅收,還有做徭役的人力,以及其他的苛捐雜稅。現在張昭一張口就隻給朝廷“三十稅一”的農業稅,這還搞什麽?

  張昭心裏輕輕的歎口氣。這倒不是他認為他自己道德高尚,而李東陽人品低劣。


  李東陽現在是首輔,當著大明的家,當然希望財政改善。而財政改善就是要增加“自耕農”。這是最直接的手段。位置不同,立場不同罷了。


  張昭要對他當時的承諾負責啊!這就是他的難處。不能拍拍屁股回到京城升官發財就算完事。他得對那些軍戶們負責。


  同時,張昭感歎的還有見識的問題。


  儒家士大夫似乎隻有宋朝的文官們才懂得大量的征收商稅來填補國庫漏洞。大明朝作為一個農業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農業稅當然是不能免的。但是,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以商稅彌補之。


  至於工業化所需要的資本,西方能滿世界的搶,勞資搶不得?

  張昭勸道:“元輔,放水養魚啊!百姓之苦相信元輔深知。當前先蓄養民力,發展工商業。下官保證東北四布政司的商稅會讓朝廷在未來收益良多。”


  李東陽沉吟數秒,直率的道:“子尚,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但老夫也有難處。去歲以來數省受災,多少百姓等著朝廷賑濟,僅僅是免掉去年、今年的賦稅是遠遠不夠的。


  今年開春之後,受災的各省必定會青黃不接。屆時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朝廷現在就要做好準備。


  老夫已經打算通過大明皇家銀行發行一百萬元的債券。寅吃卯糧,將來也要有還的。最終就要落在東北這二十萬戶的百姓賦稅上。三年免稅這可以的。但之後不能再免了。”


  李閣老將承銷朝廷各衙門債券的“資質”給張昭,當然也是要他辦事的。這裏麵的套路一環連著一環。


  張昭無奈的道:“元輔,下官建議將日後的稅率調整為二十稅一(5%)。但雜稅、徭役等等還請朝廷一律免掉,隻收農業稅。”


  這個提議基本相當於日後太嶽相公的“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的誕生其實是有其曆史背景的。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明中後期,朝廷的各種征調、徭役,都是允許用銀子來替代的。


  舉個例子。譬如:明朝有征調全國工匠到京師服役兩個月的條例。遠在湖廣的工匠們不願意到京師去,千裏迢迢,還有各種花銷。在明中後期時是允許向官府繳納一定數量的銀子,就可以免除掉。這銀子是作為朝廷在京中雇傭工匠的開支。


  成化年間,折銀就已經是非常通行的做法。曆史文獻中有記載。


  李東陽心裏微微一動。


  朝廷發行債券最終是要以銀元來償還的。所以賦稅、徭役全部轉化為銀子他能接受。但是把徭役廢除之後,地方官很多事都做不成。而且地方財政需要撥款。


  (注:明朝的縣衙等處會征發民壯來效力。)

  一旦無法禁止地方上征發徭役、免費的人力,他加征春秋兩稅到5%,可能會成為惡政。


  “此事容後再議。老夫要查找數據,征詢意見。你還有什麽問題?”


  張昭道:“東北四布政司先期招募的官吏還請元輔同意維持原職並進入大明的官場體係之中。”


  張昭假後軍都督府之名,在京師中搞考試招聘官吏,基本都是七品以下的綠袍雜職官,還有不入流品的小官,還有大批做事的吏員。這些人很多並不一定有讀書人的背景。


  比如:童生、秀才之內的。搞不好還有賬房、小吏、學徒出身的。


  張昭當時考試題目相當於是小學畢業考試的水平。考的是語文、數學、思想政治三門課。這和傳統的考試主考經義、八股、策論完全不同。


  另外,張昭還任命了大量的土官。而且是在典史、主薄、縣丞這樣的位置。


  李東陽點點頭,“為穩定計,理當如此。此事朝廷會充分尊重遼東巡撫的意見。”


  都是一些雜職官,小吏。並不影響士林的利益。流轉起來最多也就到一個縣令的位置。他犯不上卡著。


  張昭鬆口氣,躬身道:“謝閣老。下官希望將幽州商行的利潤逐步過渡給戶部。當下,戰爭債券還需要償還。還有各部的軍費還在核算中。”


  李東陽見張昭一點點的提要求,他心裏還是些意見的。畢竟他還是做了讓步的。但最後這一個問題,卻是讓他心中舒暢。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當做他的政績。


  幽州商行隸屬於後軍都督府。深度的參與大寧都司、東北四布政司、奴兒幹都司的商業貿易,一家獨大。並且各礦山的收益都是劃歸在這家商行中。


  利潤非常高。這可以從它繳納的商稅中可以大致的推算出來。


  幽州商行的主要職責就是張昭剛說的兩個:軍費、戰爭債券。


  張昭手裏握著兵權,還有財權,這就就非常的恐怖啊!令京中有流言說他是“東北王”。


  李東陽其實根本沒計劃張昭會把這一塊利益交出來,他還打算日後慢慢的侵蝕掉。畢竟朝廷占著大義的名分。


  沒想到張昭直接提出要逐步交給戶部。


  “子尚心中有國家啊!”李東陽的笑容越發的和熙,笑吟吟的道:“國子監改革的事情你先將你的意見上書給朝廷。”潛台詞是他會支持。


  張昭和李首輔達成協議,心情也十分暢快,躬身道:“下官謝元輔支持。”


  …


  …


  張昭和李東陽在正月初一的上午陽光中在左順門前道別。他站在文華殿前的廣場,回首眺望著巍峨、莊嚴的三大殿,心中有些感慨。


  從年前京中的輿論態勢來看,朝廷之中包括京師很多人都是將他看做成武勳集團的新旗手、軍頭。


  但其實,他一直都主張軍隊應該控製在朝廷手中。更準確的說,他認可五軍都督府受大明內閣的領導。所以,幽州商行他是準備逐步移交給戶部。


  他回京之前,把遼東軍洗成清一色為增強自己的實力,來應對京中以及日後要麵臨險惡的局麵。但他並不想一手操控兵權,一手操控財權,這是取死之道。


  他有兩代帝王的信任,要改變大明朝並不需要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極端路線。


  他有信心改變大明的結局、未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