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對策
他猛的把頭抬起來,雙眼瞪著柳文孝。
“你從小到大花了家裏多少銀子?你往回拿過一文沒有?你可別忘了,就前幾天你還拿了一百兩銀子去買卷子呢!!別告訴我你把這事兒給忘了!!”
他特地把一百兩這幾個字咬得很重,意思就是提醒柳文孝,你這會兒說話小心一點,你別忘了,你還有把柄在我的手上!
說起來也是柳文升點兒背。
如果這話換了之前說,柳文孝還能有點顧忌,可是這幾天他也想清楚了,柳文升看見自己多要了五十兩銀子怎麽了?
他有證據嗎?
他什麽證據都沒有!
他就不信柳老爺子還能因為柳文升的一句話,舔著臉跑去問楊氏的舅舅,自己買這套習題花了多少銀子?
退一萬步說,就算他真的去問了,自己也不害怕。
那楊氏的舅舅是自己人,有何等的精明,隻怕到時候一問,就知道家裏出了什麽事情,肯定不會說漏嘴就是了。
想通了的柳文孝再也不怕柳文升的威脅,直接到:“是!我這些年是花了家裏不少的銀子,可是我這次春闈有把握考中舉人,到時候我就是前程無量,我花了家裏多少銀子都能成倍的還回來,可是你呢?老三你拍拍自己的胸口想一想,你這些年過得多舒服?爹娘跟你享受著過嗎?兩老這麽大歲數了,老了老了,應不應該給你出這個錢?”
“你可別忘了,人家孫管家已經很大方的不要你還工錢了。人家要你還的隻是貪墨的銀子,可是你呢?你這幾年每個月隻是把你工錢的一部分交給娘,剩下的一部分可是拿回去給弟妹的!”
“更別說這些年你貪墨的銀子了,可是一分錢,都沒花到我們身上,怕是都拿回去花的三弟妹和你家閨女的身上了,所以我覺得這錢不應該公中出,而是應該你們三房自己掏。”
其實在柳文孝想到這些的時候,柳文升也想到了。
他能憑著事發突然敲詐柳文孝一次,卻不能憑著這五十兩銀子敲詐他一輩子。
畢竟這種事情空口無憑,他就算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和柳文孝兩個人在柳老爺子的心裏那分量是不一樣的,說出話來的可信度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就算事情是真的,到時候隻怕老爺子也隻相信自己那個道貌岸然的好大哥,而不是相信自己。
這麽一想,柳文升突然發現自己似乎真沒有什麽辯駁的餘地,可這時候張氏卻不幹了。
張氏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家之主看待,自認為在家裏的地位也是高高在上的,在她看來,自己的高高在上也就是體現在對家裏銀錢的把控上的。
之前柳文升的工錢隻交給她一部分,她心裏就不舒服。
可是那個時候柳文升軟磨硬泡的,說手裏要留點銀子,怕自己沒錢應酬會被其他人排擠,最後再丟了活計。
那時候柳文清還沒死,他那點工錢在張氏看來不算啥,所以就答應了。柳文清死了以後,家裏的主要來源全靠柳文升,張氏不想為了這點事情跟他較勁,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沒有勉強!
此時柳文孝這麽一說,張氏立刻反應過來了,她感受到了被愚弄的憤怒,頓時怒火中燒,大罵道:
“好啊,老三,你個喪良心的玩意!你之前說你那銀子都是用來跟外麵人應酬,自己在外麵充門麵,我就沒讓你把工錢全給我!老大不說,我還沒注意,這些年也沒見你添置什麽好衣服,倒是你婆娘和二丫頭每天穿金戴銀,塗脂抹粉的,我看你是把這錢都花在他們身上了吧?你個不孝子,你對得起我嗎?我白養活你了,你這個白眼狼……”
說完之後,她衝著柳老爺子到:“老頭子,老大說的有道理,人家孫管家要的根本就不是工錢,而是老三他偷偷昧下的銀子!這銀子花在誰身上誰去出,咱們公中不能掏這個錢!”
張氏這麽一說,沈氏徹底傻眼了——
她這些年跟著柳文升的確是沒少享福,手裏也有那麽點積蓄,可問題是,那些錢她不是添置東西,就是給娘家送禮了,沒攢下多少。不然,前陣子也不會為了嫁妝的事情動柳鬆的主意了。
現在眼看著張氏的意思是讓她們三房出這個錢,頓時心疼的跟刀剜一樣!!
她搶在柳老爺子開口之前趕緊哭到:“爹,娘,您誤會當家的了,您是不知道,當家的這些年在外麵不容易……這大戶人家裏的人際關係也不是那麽好處的,想要坐穩這個位置,肯定少不了交際應酬的,這些銀子,是確確實實沒有拿回來給我啊……”
“當家的是有一部分工錢給我了,可是本來就沒有多少銀子,再加上四郎念書,二丫頭又要攢嫁妝,我這手裏實實在在沒有這麽多錢啊!!”
沈氏這個人也很有意思。
她雖然哭的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可是這些年是有多麽多麽的不容易,家裏的開銷有多麽多麽的大,每樁每件都說的清清楚楚。
在她身後,柳蘋兒也一邊哭,一邊用眼睛瞪柳茉。
那樣子就好像是她攛掇著這一大家子聯合起來欺負他們三房似的!
其實這件事,純粹是三房闖的禍,跟二房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柳茉原本沒打算摻合進來。
可是見柳蘋兒這個樣子,她又改了主意,突然覺得配合一下柳文孝,讓三房來獨自承擔這筆債務比較好。
她沒想到的是,還沒等開口,一向在家裏不言不語的楊氏,卻先站出來了。
她也沒有直接將沈氏的話反駁回去,而是慢慢悠悠的走到靠在沈氏身邊,同樣低低哭泣的柳蘋兒旁邊。
伸手將她扶正,一臉心疼的道:“好了好了,我的二侄女,快別哭了,這剛定了親,哭花了臉可怎麽辦。你看看,你這麽逶在你娘身上,衣服都弄皺了。話說回來,你這一身衣服,光是料子就得五六兩銀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