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渾水摸魚的高麗
一秒記住【】或手機輸入網站:iashu 海量好書免費閱讀下載
知道馬擴是官宦子弟,又身處臨邊的登州,對朝廷和北方鄰國之事必定知之甚多,西門慶在接下來的兩日裏與馬擴暢聊國事,果然從馬擴那裏了解到許多遼、金、高麗等國的新消息。
馬擴告知西門慶,如今北方的遼朝當真是日薄西山,日見頹勢了,不僅是在遼東戰場上輸給了新崛起的女真,遼國內部也爆發了董龐兒之亂。
董龐兒,又名董才,是遼易州淶水人,出身貧賤,為人沉勇果敢。
遼慶間,祚帝的統治更加黑暗,而自阿骨打舉兵反遼後,為了抗擊金兵,遼政府進一步橫征暴斂,征兵征糧,壓榨人民。
為了反抗遼朝的殘酷剝削與壓迫,慶七年二月,也就是去年西門慶在青州剿滅桃花山的時候,董龐兒在南京遼陽地區率領千餘人發動起義。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給遼朝統治以沉重打擊。
董龐兒起事之後,遼廷立即派西京留守蕭乙薛、南京統軍都監查刺領兵前去鎮壓。雙方大戰於易水,義軍戰敗散退。
去年三月,義軍複聚,但在奉聖州又被遼軍打敗。
此後,聽聞董龐兒率餘部轉戰於雲州、應州、武州、朔州等地,與遼朝展開了遊擊戰。
去年遼朝內部有義軍作亂,對外則再次敗給金國,喪失了顯、乾等八州領土。
為了防止金兵的進犯,前年遼祚帝命燕王耶律淳招募遼東因戰亂流離失所的饑民為兵,名為怨軍,取報怨於金之意。遼朝統治者希望利用饑民們對金國的仇恨,打造出一隻善戰之軍。
去年怨軍成軍後,置怨軍八營,布防於燕京至陰涼河一線。其募自宜州的稱前宜營、後宜營募自錦州的稱前錦營、後錦營募自乾州、顯州的分別稱為乾營,顯營此外又有乾顯大營、岩州營,八營總共有二萬八千餘人。
去年十二月,遼金戰事再發,金將斡魯與知東京事斡論領兵大敗屯駐於衛州蒺藜山的遼軍。
兩軍大戰時,怨軍帥郭藥師乘夜領兵襲擊金軍,卻被斡論擊退,金兵乘勝攻下顯州。
曾被遼朝寄予希望的怨軍在金軍麵前一觸及潰,逃向南京。隨後,顯州附近之遼乾、懿等七州相繼降金,全部為金所有。
在遼金大戰時,大宋的海上鄰國高麗國卻是借機渾水摸魚,從中漁利。
高麗國原本一直奉中原王朝唐、後晉、宋等國為宗主國,受中國文化影響,在國內推行佛教和儒家思想。後來遼宋戰爭中宋朝戰敗,遼軍又入侵高麗後,高麗國臣服了遼朝,將其奉為宗主國。
遼慶六年四月,也就是前年,金國主完顏阿骨打派使者阿隻出訪高麗。
高麗睿宗獲悉遼朝崩潰之狀後,乃接受中書門下省之建議,停用遼朝年號,改用幹支紀年。以示斷絕高麗與遼朝的宗藩關係。
與此同時,金國主完顏阿骨打也在拉攏高麗。他在去年春以“兄大女真金國皇帝致書於弟高麗國王“開頭的國書送致高麗,申明兩國結為兄弟的修好之義。
麵對強勢崛起的鄰國,高麗睿宗一麵將北方邊境的千裏長城加高三尺,以加強對金朝的防備;一麵派中書主事曹舜舉報聘於金,因國書中強調完顏氏源自高麗而被阿骨打拒絕接受。
在遼金戰爭的混亂期,高麗趁機取得一大實利,就是奪取遼保州及來遠城。
這兩座城池是高麗契丹戰爭期間契丹為監視高麗而在鴨綠江東岸修築的,對高麗來一直骨鯁在喉。高麗奉遼國為宗主國後,曾多次請求撤城,卻為遼朝所拒絕。
金國崛起,攻占了遼國在遼東的大量國土後,地處鴨綠江東岸的遼保州及來遠城孤懸一隅,與遼國分隔開來,陷入了困境。
前年金軍圍攻遼保州及來遠城,高麗睿宗派人招諭遼朝守將耶律寧,給他送去一千石糧食,要他歸降高麗,但為耶律寧拒絕。同時高麗睿宗派人去金國,告知該地本為高麗土地,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推行與高麗交好的國策,對高麗的領土要求予以了原則上的同意。
去年三月,遼朝守將耶律寧等因缺糧而向高麗借糧,高麗要求歸還兩城人物才能借糧。耶律寧等缺少軍糧,無法再在保州堅守,隻好率官民棄城逃走,將兩城移交給了高麗。
高麗利用金國對遼朝的攻擊,兵不血刃地白撿了一個大便宜。高麗睿宗聞訊大喜,改保州為義州,從此高麗國疆域抵達了鴨綠江。
高麗國君臣可謂深諳以事大之道,從不與強大的鄰國爭鋒,而是甘為藩屬國。在高麗立國期間,唐、後晉、宋、遼、金、蒙古等先後成為高麗的宗主國,這些強大的王朝覆滅後,高麗國卻依然存在。若不是末代國王腦袋發昏,丟棄了老祖宗的智慧,強令手下大將李成桂帶五萬弱兵去與如日中的明太祖朱元璋爭奪遼東之地,逼得李成桂回軍造反,推翻了高麗國,建立了李氏朝鮮,隻怕那高麗國還能一直在東北亞大地混下去。
可是西門慶聽了馬擴之言後,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高麗國睿宗王俁君臣可比大宋這位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和他的一幫臣下明智多了。同樣是利用金國從遼朝手中收回丟失的領土,高麗國做得多漂亮,最終也得到了金國的認可,沒有給自己招來刀兵之災。
反觀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和他們身邊那幫大臣,手中的籌碼遠勝國高麗,卻在收回燕雲之事上失誤連連,最後還與大金交惡,偌大一個王朝被人打得半身不遂,迎來了史冊血書的靖康之恥。
西門慶隱約記得,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大致就是在這兩年派人從登州北上,與金國勾搭,欲趁機謀取收複燕雲之地。當然了,馬擴雖是登州人,畢竟現在地位低下,此等軍國大事不會讓他知曉。即使他知曉一些風聲,隻怕也不敢透露給西門慶。所以,西門慶識趣地並未向他詢問此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