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狂犬耿南仲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一十章狂犬耿南仲種師道上任後,向皇帝趙桓上奏,說宋軍在河北平原與金軍騎兵交戰,會處於劣勢。
為了拱衛京師的安全,請求集中關、河兵力在滄州、衛州、孟州、滑州等黃河沿線修築防線,以防金兵再至。
然而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大臣先是主張派大軍窮追東路撤退的金兵,後又主張反擊西路圍困太原的金兵,強調恢複三鎮,禦敵於國門之外,反對修築黃河防線。
大臣們都認為大敵剛退,不宜興師動眾修防禦設施來示弱。
種師道是西軍名將,心中當然明白宋軍與金軍的戰鬥力差距,曾經慘敗給遼軍的經曆也讓他對於平原作戰十分小心警惕。
種師道知道河北平原是金軍騎兵的天下,絕不可輕易與金軍在河北平原上交鋒。最為穩妥之策,當然是守住黃河。
可是,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大臣們都是文人,哪裏懂得行軍打仗。他們隻知曉“寸土必爭”的大道理,早已將宋軍的戰場設定在河北與河東。
至於在那些地方開戰會死多少宋軍將士,就不是李綱等人需要考慮的了。
我等抗金名臣隻需要贏得堅持抗金的氣節和名望即可,怎麽廝殺流血是那些粗鄙軍漢之事!
主戰派大臣們與種師道意見不合,主和派更是不問軍事。種師道在朝中無人支持,頗有獨木難支的感覺。
種師道接旨後,就曾請求朝廷準許召集天下軍馬齊聚黃河岸邊,避免重蹈金軍完顏宗望東路軍兵臨城下的覆轍。
最初,皇帝趙桓也覺得是個好主意,便批準了種師道的申請。
不料僅過了半日,因為又有宰臣對欽宗說我們把天下兵馬都調過來,費用太大,萬一完顏宗翰軍不渡河來攻,我們不是白費銀兩麽?
皇帝趙桓覺得很有道理,便又下旨,取消了原來的決定。
種師道被欽宗折騰了幾個來回,諸事無成,頓時心灰意冷,便上表說自己年歲大了,現在還得了重病,請求致仕。
皇帝趙桓竟然就此照準。於是種師道在當了兩天宣撫使後,便退休致仕,不再過問抗金軍事。
於是,對金作戰的軍事指揮權,完全落入了李綱等主戰派文臣的手中。
李綱等人雄心勃勃,開始策劃反擊金軍的夏季戰略。
麵對北方金國的軍事威脅,大宋朝廷本該團結所有人一致對外,避免產生內訌。
可是,金軍剛剛撤退,皇帝趙桓和他的親信們就迫不及待的掀起一場激烈的內部政治鬥爭。
皇帝趙桓的繼位登基,本就是太上皇趙佶麵對金軍南侵時甩鍋的行為,讓趙桓留在京師代替自己承受金軍的怒火。
實際上此時趙佶不過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遠不到應該退位禪讓,放棄權力之時。
並且,朝中許多大臣都是太上皇趙佶的心腹寵臣,他們擁護著趙佶逃到鎮江,儼然在那裏組成了一個小朝廷,欲將東南半壁掌控在自己手中。
天無二日,大宋各地的臣民們麵臨著一個選擇,當金軍南侵的危機解除後,這大宋天下究竟是小皇帝趙桓說了算,還是太上皇趙佶說了算?
皇帝趙桓雖是被迫繼位的,但他此時已經嚐到了九五之尊的滋味,當然不願意讓太上皇騎在自己頭上,架空自己的權力。
何況耿南仲等太子黨的人已經上位,也不願交出到手的權力。
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金人暫時退兵後,太上皇趙佶認為危機並未解除,依然帶著他的政治班底呆在鎮江,對外發號施令。
皇帝趙桓則想盡辦法說服太上皇回京,不希望南方出現另一個政治中心。
新皇帝與太上皇之爭甚至已經從暗流變成了明麵上的事。宰相們在延和殿奏事時,耿南仲就建議屏去太上皇左右。
李綱是一個中立的大臣,此時他卻不合時宜的站出來指責耿南仲不以堯、舜之道輔佐聖上,是暗而多疑。
麵對口口聲聲都是聖人之道的李綱,皇帝趙桓隻是笑而不語,太子黨領袖耿南仲卻被憤怒了。
當日退朝後,皇帝趙桓在睿思殿召對耿南仲、李綱等大臣。
賜茶完畢,耿南仲突然起身說“臣剛才在百官隊伍中看到了左司諫陳公輔,他是李綱結連士民伏闕上書之人,豈可為諫官?請求下禦史獄對質。”
耿南仲這是舊事重提,直接將京師太學生和民眾鬧事的屎盆子往李綱頭上扣,要讓李綱獲罪下台。
麵對耿南仲突然發起的人身攻擊,皇帝趙桓都看得愕然了。
李綱最怕的就是太學生鬧事,脅迫皇帝為他複職之事被人提起,耿南仲的攻擊可謂是蛇咬一口,入骨三分,當真惡毒之極。
李綱隻得激憤地說“臣與南仲所論是國事,南仲卻說這話!願因陳公輔事被下吏問訊。”
此時李綱對皇帝趙桓有用,趙桓當然不認可耿南仲所奏,但耿南仲仍堅持要徹查李綱。
李綱因而請辭,但皇帝趙桓不允,此事暫時作罷。
雖然李綱沒有被耿南仲扳倒,但此事向朝中大臣們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黨的群臣為了鞏固新皇帝的權力,要向依然忠於太上皇的舊臣們發起攻擊了。
對李綱的攻擊就是在警告中立派群臣,你可以保持中立,但絕不可再為太上皇的舊臣子說話。
否則,即使是如李綱這種為新皇帝立下功勞之人,也難逃政治打擊。
耿南仲那廝逮著清流大臣李綱都能亂咬,還有誰是他不能咬的?
此等狂犬,惹不起,惹不起啊!
耿南仲的這番表演很快奏效了,天下各州官員紛紛選邊站隊,聽命於新皇帝趙桓。
畢竟,太上皇代表的是過去,而皇帝陛下才是未來。
很快的,就連江南地區的官員們也向皇帝陛下靠攏了。
太上皇趙佶的小朝廷到達揚州、鎮江後,曾下旨讓江南各州將錢糧送到太上皇的行在,相當於截留了江南的稅賦。
皇帝趙桓騰出手來後,立即下旨,命淮南、江南各地官員不得將國家稅賦送到太上皇行在,必須全部送到東京汴梁城。
此事表麵上是錢糧稅賦之爭,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皇權之爭。
江淮地區的官員頂不住壓力,全部倒向了皇帝趙桓,切斷了對鎮江的錢糧供應。
於是,太上皇趙佶一行被釜底抽薪,再難維持一個小朝廷的運轉了。
迫於無奈,太上皇趙佶隻得接受皇帝的請求,禦駕返回東京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