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混戰序幕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九十四章大混戰序幕"
得知兄長劉錫要先救援蘭州和西安州時,劉急忙找到劉錫的中軍帳大裏,勸他先與諸路合兵,擊破西夏軍在渭州城下的主力。
劉認為,西夏軍長於野戰,不擅攻城。如果沒有絕對優勢兵力,西夏軍很難攻陷楚軍堅守的城池。
而西夏軍的軍力不足以支撐他們在兩個方向同時強攻楚軍的堅城。
因此,劉判斷,西夏軍對蘭州和西安州方向發動的進攻應該是戰略佯攻,其目的正是為了吸引楚軍熙河路軍馬回援,以配合西夏軍主帥李察哥攻取渭州,全取涇原路。
劉錫聞言,對劉說道“信叔,為兄心意已決,你不必再言。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兵者詭道也,敵軍用兵,未必如你我所料。
且為兄身為熙河路經略使,守土有責,必須首先確保熙河路各州、軍的安全。”
劉為之一滯,又急忙說道“兄長,若小弟的猜想不差,西夏軍不僅佯攻我熙河路邊城,隻恐亦安排了兵馬進攻歡慶路與延路。
若各路兵馬皆各自保守,棄渭州城於不顧,則情勢危也
倘若涇原路有失,朝廷怪罪下來,兄長亦難辭其咎。
兄長,若大軍無法東進,小弟願領一軍去解渭州之圍,亦為兄長分憂,望兄長成全”
劉錫聽了劉之言,沉吟片刻,上前拉住劉的手說道“信叔,我與你三千步卒,兩千弓手,前往渭州助陣。
如今兩軍形勢不明,此去山高路險,你須得多加小心
切記,當戰則戰,當退則退,不可貪功誤了自己與部下的性命”
“小弟領命兄長,小弟一定得勝而還,不辱父兄之威名”劉興奮地接過了將令,告辭而去。
劉錫看著劉遠去的背影,不由得長歎一聲。
盡管熙河路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但劉錫還是從自己軍中調集了三千熟悉山地作戰的精銳交給了兄弟劉,讓他全權指揮。
至於那兩千弓箭手,則由劉在自己招募的番人弓箭手中挑選。
劉點"
點選好五千人馬,立即離開熙州,向東而去。
劉走後,劉錫也拔營起寨,殺氣騰騰衝向了蘭州。
劉領兵走出裏地之後,與身邊的馬擴相視而笑,口中說道“哥哥,你我是否依計而行”
馬擴點了點頭。
於是,在劉的指揮下,五千人馬改道向東北方行軍,消失在群山之中。
在劉奉命增援渭州時,果然如他所料,西夏軍對環慶路和延路同時發起了進攻。
環慶路位於永興軍路的西北方向,西接涇原路,統領著慶州、環州、州、寧州和定邊軍,是永興軍路北方的兩個屏障之一。
率軍攻打環慶路的西夏軍將領,乃是大名鼎鼎的夏州都統李合達。
得知李合達領兵來犯,環慶路經略使王似嚇得領兵固守,不敢出城一戰。
能夠嚇得敵將不敢出陣,夏州都統李合達究竟是何許人
此人原名叫蕭合達,本是遼國奚人貴族。
西夏國主李乾順在遼國的扶持下親政,於是進入了西夏與遼國的蜜月期。
李乾順為進一步鞏固與遼國的關係,遂向天祚帝耶律延禧請婚。
天祚帝耶律延禧就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為成安公主,下嫁給了李乾順。
這蕭合達就是護送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到西夏國的。
也就是說,蕭合達是成安公主的侍臣,他跟著成安公主來到西夏國,成為了西夏國國主李乾順的手下。
蕭合達此人口才甚好,而且驍勇善戰,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蕭合達初到西夏時,國主李乾順就很看重他,授他做文思使。
後來蕭合達在對宋作戰中屢立戰功,升官為副都統,還被乾順賜姓國姓。
從此,遼國將領蕭合達就成了西夏國將領李合達。
宋、夏統安城之戰時,西夏軍雖然占據著兵力上的優勢,又有名將李察哥指揮,但由於劉法實在太猛,西夏軍將領中誰也不敢擔當正麵抵擋劉法的重任。
這個時候李合達站了了出來,自告奮勇去與劉法部正麵交鋒。
兩軍交戰後,戰況激烈,殺得地上血流成河。
李合達身先士卒,率部死戰,最終擊潰了宋軍。
之後,李合達又率數百敢死之士追擊落荒而逃的劉法,最終在蓋朱得到了宋將劉法的首級。
西夏猛將李合達的進攻,讓環慶路諸將無暇顧及渭州城之戰了。
延路經略使王倚與其他鄰居們一樣,也麵臨著西夏軍入侵的危機。
延路位於永興軍路的北邊,與西夏國隔著橫山相鄰,其治所在延安府。
延安府與渭州城是宋朝與西夏國交戰的兩個重要城池,當年分別由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和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鎮守。
然而,因為西軍精銳都被亡宋調到河北、河東等地戰死了,延路剩下的兵馬已大不如前。
在麵臨西夏軍主將悟兒思齊的挑戰時,延路經略使王倚及麾下諸將都不敢出城與西夏軍決戰。
本章節
於是,環慶路、延路都被西夏軍拖住腳步,無法派出兵馬增援渭州。
此時,唯有秦鳳路沒有西夏軍的威脅,可以全力救援渭州。
唇亡齒寒,位於秦鳳路北邊的涇原路落入西夏軍之手後,秦鳳路就暴露在西夏軍的馬蹄之下。
為此,秦鳳路經略使趙點統領著秦鳳路的所有精銳部隊,向北逼近了渭州城。
翻過大隴山,沿涇河而下,趙點統領的秦鳳路軍來到了渭州城外十裏處紮營,與渭州城形成犄角之勢,對包圍渭州城的西夏李察哥軍構成了威脅。
然而,西夏軍的大營中,主帥李察哥得知楚軍的援軍來了,不慌反喜,對麾下諸將說,楚軍來得太慢了,讓自己虛耗了許多糧草。
在這涇河河穀中,西夏軍主帥李察哥早已定好“圍點打援”之策,就等著楚軍的援軍趕來,以便在野戰中殲滅楚軍的有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