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興土木
根據結構圖推敲和張元提供的相關信息,他也逐漸摸清了其建築思路。
其具體細節是否有差異並不重要,張元要做的不是復刻,而是山寨,只要能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基礎上保留其功能外形便大功告成。
為了這一刻的法師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各種記憶法術和捲軸儲備都被毫不吝惜地使了出來,當然還有小小的獨挑大樑與村民們的共同參與。
平整土地是最簡單的,無需什麼人力夯土,小小邁著那比壓路機體型都大的巨足來回踩踏幾輪下來便大功告成。
土壤塑形、化泥為石、塑石術、召喚土元素等一系列土木提桶學派法術在法師手中施展開來。
在奧術力量的影響下,大地表面如同切割般被撕裂出規律性狀的紋理,隨後這些紋理便如同被空氣撐開了一般,按照維德標明畫定的地基規劃,在地表形成一條條壕溝坑道。
經由伐木機開採的原木經過相應處理后,與法術轉化而成的巨石一起,被山嶺巨人如兒童積木般輕鬆撈起,打入壕溝之中作為承重主梁和基本框架。
前來協助做工的數十名流民則是負責安置石板、給地基填土、還有其它等瑣碎事務。
流民們的熱情極高,干起活來十分賣力,畢竟,嘗過流離失所,上無片瓦的他們又何嘗不想有個自己的家?
看看這陣勢、這場面,沒想到自家尚未謀面的領主大人不但是位強大的法師,竟然還親自出手為自己這些平民都算不得的小人物大興土木,這簡直是他們從前做夢都不敢去想象的情景。
在流民們被明斯特帶到高崖面見他們頭上的那位領主老爺后,他們便知曉,自個以後是「有主的莊稼」了。
名義上的無冬城不允許奴隸貿易和蓄養,名義上他們也只是領主老爺的「終身雇傭工」,但實際上…
幾乎有點見識的流民都能明白這份沉甸甸的「雇傭合同」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只是身處生存與死亡罅隙間的他們,別無選擇。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初至高崖之際,迎接他們的既不是老爺們仁慈的鞭子也非接替老爺家大牲口乾活的光榮使命,而是領主大人當眾頒布的法令。
內容很簡單,種地,給領主老爺種地,這太正常了,把他們買來可不就是為了這個么?
但隨後的詳細規定讓他們驚呆了,如墜夢中。
每家每戶各按人口勞力分配所負責田地,耕作工具由領主同一發放調度,最重要的是,收穫所得在扣除四成上交給領主老爺的作為租金后,剩餘的全是屬於自己的!
收成四六開,六成還是自個的!
這種好事哪怕在當初還是平民的時候都不敢奢求,眼下都淪為實際上的農奴了,居然有這等待遇?
這已經和高崖其他領民所擁有的權益相差無幾,雖然名義上並不擁有自己的土地,那也只是把繳稅換成了交租而已,至於抵押售賣田產的權利?
若是才交四成農稅都能淪落到變賣田產的地步,那也就別在土裡刨食了。
本來快對前途未來不抱任何幻想的流民們心中好似有什麼被點燃了一般,激動、憧憬和期待充盈著胸口,讓他們恨不得當場就抄傢伙趕去田裡勞作。
驚喜一波接一波的到來,就在流民們擼起袖子忙於春耕開墾時,又被告知了新房即將建造的消息。
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新房!
在看到法師領主給出的成品示意圖時,他們幾乎以為這是領主老爺修建的軍事要塞。
這也不怪他們誤會,看看土樓的結構外形吧。
總體呈現環狀要塞造型,內外環直徑為三十至四十米左右,上下共有三層樓,向外側的樓牆十分封閉,在底樓連個窗戶和通風口都沒有,哪怕是上中樓層也只是留了些許縫隙和通氣孔,看著不像窗戶,倒類似垛口。
所有的採光和通風功能幾乎都由集中在樓體內環的窗戶陽台承擔。
底樓並不安置住戶,而是作為牲口棚、器械室來使用,被環狀碉樓環繞的內圍並未空置,一些諸如水井、磨盤碾子之類的公共設施將坐落此處。
頂上兩層才是居民們的住房,內環約九十餘米的周長被等分為八份,合計可容納十六戶家庭,算來約為八九十位住戶。
兩棟這樣的土樓便能容納整隻流民隊伍,還綽綽有餘。
實際上,如果按照前世土樓普遍樣式規模來建造,一棟便足矣,只是考慮到自己也是趕鴨子上架頭次似水,所以還是選擇保守一點。
當然這份謹慎被維德大師嗤之以鼻,並強烈要求在之後的建造事項中讓他放手施為,最好是能有機會蓋一座和法師口中那個二宜樓般規模大小的土樓。
直徑七十餘米,通高十六米,內外雙環結構的二宜樓,光房間就近兩百間,一棟樓就能容納七百多居民,等於是把高崖的全部余民打包都足夠了。
更為人稱道的是它的防禦能力,巨石為基木為梁,又以不同配比的熟土泥漿混合石塊夯實地基和牆壁,達到類似混凝土的效果,而其外牆底端厚度竟是有足足兩米半…
這玩意一般的地震和炮擊都拿它沒轍,放在這裡都有些大材小用了。
當然這份堅固不是白來的,凝土泥漿的調和配比與建造時大量繁複的夯土築牆的工序哪個都不能少。
前者自然是有維德來操心,儘管大師相當期望能夠以石材搭建出一座要塞般的碉樓,但只是核算了一下成本便搖頭放棄。
以修築城堡的預算來蓋民房,哪怕是他也覺得太過浪費。
勘探過周圍地貌的維德最後選定了幾個開採泥土和石料的地點,大量的建材由參與的流民們推著手推車不斷運到建築工地上,當然最大的一部分還是由山嶺巨人負責。
事先讓潔蒂用自然神術編製而成的超巨型籮筐派上了大用場,這一筐子裝載的泥土或石礪幾乎頂得五十多個流民跑三趟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