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行星置換
行星置換的工作同樣龐大,需要千萬艘隱殺者同時行動才能辦到,計劃開始了,隱殺者分成兩部分分別布置在三號行星和六號行星周圍的空域,兩顆行星在隱殺者的裹挾下向著JD3恒星運動,六號行星在前,三號行星在後,兩顆行星距離五百萬公裏,在距離JD3恒星三千萬公裏的地方,所有隱殺者同時停止曲率引擎,空間恢複正常,恒星風可以直接吹到六號行星上麵,六號行星上的大氣在恒星風的衝擊下開始不斷的脫離,隨著恒星風的方向散去,表麵的萬年冰川也開始融化,沸騰,變成大氣的一部分被吹走。
三天後,六號行星失去了全部的大氣和水,它的表麵溫度最高超過一千度,最後它被隱殺者重新搬運到原來的軌道,繼續繞著JD3恒星緩緩的運行。
在500萬千米的地方,三號行星已經在等待被剝離的大氣和水分子到達,它就像一個勤勞的星際拾荒者,一點點的收集來自六號行星的每一個大氣和水分子。雖然它也在時刻承受著恒星風的剝削,畢竟它離恒星更遠,還是留下了很多大氣和水,而且隱殺者還會繼續搬運著它不斷後退,在後方等待二次剝離的大氣和水分子。
經過一個星期的拾荒行動,三號行星獲得了六號行星百分之七十的水和大氣,這個結果好得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原本準備在置換後還要製造水和大氣也完全不用了,現在它不再是光溜溜的一個岩石球,整個表麵已經被濃厚的大氣和水覆蓋起來,六號行星大氣稀薄,是因為六號行星體積大,它的七成大氣聚集到三號行星上麵,就顯得很多了,隻不過這些大氣幾乎都是氮氣和二氧化碳,氧氣含量不到百分之一,人類需要生存還需要製造足夠多的氧氣。
三號行星被隱殺者搬運到一個最合適的軌道上麵,這裏的陽光不會太強,也不會太弱,和地球保持一致,另外隱殺者還給三號行星製造了一個65度傾斜角,有了這個傾斜角,也就有了四季變化的基礎。在大氣的覆蓋下,三號行星的溫差從原來的四百多度變成不足一百度,大氣中的水分子開始聚集成水,落到三號行星表麵,連綿不斷的大雨將會持續幾個月,直到三號行星的表麵溫度完全降下來為止。
這種古老的岩質行星在沒有外界衝擊的情況下表麵不會有很大的起伏,在流體靜力平衡使它成為一個比較標準的球形,為了營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胡宇命令艦隊向三號行星投下了數萬顆大大小小的核子彈,強行在三號行星表麵轟出了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深坑,等到雨水把這些深坑注滿,幾萬個湖泊將呈現在眾人麵前,聚變型核子彈也不會在行星表麵留下有害輻射。
來自六號行星的水體很少,不到地球水量的三分之一,不過三號行星上不會出現幾千米深的海洋,也不會有鹹水,實際上的水域麵積還要略大於地球,行星的自轉會讓水流在表麵衝刷出一條條大小不一的河流。
垃圾在地球時代是沒有作用的廢品,但是在星際殖民時代,垃圾卻是個寶貝,尤其是人類生活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殘羹剩炙,各種動物的排泄物,以往這些除了少部分被回收利用外,大部分都被壓縮打包,每次艦隊路過一顆恒星的時候都會把大量的垃圾投入到恒星的烈焰中焚燒得幹幹淨淨。垃圾也不能隨意在星際中拋灑,倒不是講衛生的好習慣,這些生活垃圾中包含著人類的各種信息,一旦被其它文明追蹤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一切廢棄物都需要在恒星裏銷毀。
現在好了,這些生活垃圾終於派上大用場,它們裏麵富含著豐富的微生物和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生命,伴隨人類生活的九成以上微生物都能在這些垃圾中找到,他們將在改造行星生態環境的行動中做出巨大的貢獻。
一切行動都隻為了盡可能的把三號行星建設成為第二地球,一切也都進行得非常順利,短短兩個月不到,就完成了三號行星的初步改造工作,第一批植物的種子已經播撒下去,它們被雨水帶到行星的每個角落,它們將在行星微薄的氧氣中生根發芽,並承擔起製造氧氣的重要任務。
接下來就是等待植物的生長製造出足夠多的氧氣,改善行星環境,這個過程將持續五到十年不等,艦隊也將持續的拋灑植物種子,尤其是各種雜草種子也開始培育中,在艦隊的時候,雜草是很少被培育的,隻有少部分在深藍號中作為觀賞種植。
深藍號中也需要很多植物來獲得氧氣,但是這些植物都是經過挑選的最好看的那種,這些植物雖然好看,但是生命力比起真正的雜草還是差很遠,想一下人類和雜草的鬥爭史就知道它們的生命頑強,無論是刀割火燒,還是藥物機械,雜草從未真正被鏟除過,即使這一春在人類的努力下看不到它們了,下一春它們總是會按時的到來。
野草的種子將是即微生物之後的第二大主力,它們將用頑強的生命力在這顆陌生的行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直到人類降臨後再次和它們展開鬥爭。
基本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慢慢等待,胡宇已經第二次深入風星文明領地了,這一來一回需要耗費12到14年的時間,為了不暴露人類存在,間諜任務還將持續進行,三號行星上已經有人開始活動了,他們背著簡易的氧氣瓶,每隔幾分鍾就吸一次高濃度氧氣緩和緩和,20年的時間,植物已經覆蓋了整個行星的陸地表麵,水中的生物也開始慢慢繁衍起來,隻不過這些都是淡水魚類和水草,海洋生物並沒有被複原。
和三號行星相對安靜的狀態相比,其它幾顆行星上早已經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無數的機器設備在行星表麵奔跑,隨處可見穿著宇航服的工作人員在忙碌,這些機械有的高達百米,一鏟子下去就是上百噸礦石,一個個由鋼鐵板塊搭建的巨大工廠也在行星表麵佇立起來,星際時代,鋼鐵這種廉價而又豐富的礦產是所有科技文明發展的根本。
有了鋼鐵,密封的基地和工廠也就有了,各種機器設備也有了,人類借助於鋼鐵更可以製造出強大的戰艦來獲得在宇宙中生存的資格。這一次也可能是人類最後一次直接參與的建設活動,全息控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相關機器人也已經設計完畢,並且已經在少量生產測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