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難以捕捉
“不是應該優先解決這些主體意識的事情嗎,萬一200年期限到了,他們真的毀滅我們怎麽辦?”
“那個不著急,肖院士早有生物體的製造方案,不過我們不會這麽早拿出來,現在這段時間,曾院士可以好好的研究這片密度增加的空間,希望他們能盡早發現其中的奧秘,這樣我們艦隊的實力才會突飛猛進。”
“真的?什麽方案?”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暫時保密一下。”
“行,肖院士肯定會有辦法的,我相信他。”
此時的肖院士早已經回到地下的生物艦中,並且把所有關於腦電波,意識的資料全部銷毀,這些東西他早已爛熟於心,現在為了營造一種從零開始的假象,為艦隊贏得時間,也讓這些主體意識星雲放鬆警惕,如果他們知道肖院士對腦電波和意識的研究深度,說不定會馬上抓了肖院士進行攻關研究。
完成了這些工作,肖院士開始帶領一隊人飛到這些主體意識邊上,這些主體意識星雲的腦電波果然強大,或許說腦電波不太準確,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腦,隔著幾十公裏,肖院士製造的那台特殊的腦電波收集儀器都能接收到信息,這是當初為了測試九十七的時候秘密製造的。
這些星雲生命的腦電波遠比九十七要強烈得多,不過肖院士還是裝著不知道,一直飛到隔著星雲生命隻有十幾米,才開始假裝收集腦電波數據,並且還時不時的要求他們加大腦電波強度,不然收集不到,還會問他們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為腦電波解析提供數據庫支持。
收集到了腦電波活動數據,等於這些星雲生命的所有想法都暴露在肖院士麵前,他們每時每刻的想法都會被人類知道,不過這些星雲主體意識平時並沒有什麽思維活動,釋放的腦電波也是普通生命信號,怪不得他們幾十億年也沒找到解脫方法,這種隻知道掠奪,自己從不思考也能解脫就奇怪了,除非運氣好到不得了。
從腦電波中讀取的信息太有限了,肖院士隻得放棄了這種想法,以後想要攜帶這種儀器收集腦電波就難了。
最讓肖院士頭疼的就是意識場,這種場並不和物質發生反應,也就是說,普通儀器根本無法監測到意識場的存在。
意識場和物質不發生反應,卻又依托物質而存在,物質不在了,意識場也就消失了,關於意識場,肖院士其實也有一些想法,不過理由和之前一樣,不會這麽早就進行試驗,現在還有等,等曾院士的空間物理獲得進展。
一開始大家還有些害怕,不過過了一兩個月,大家確認星雲主體意識暫時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也不怕被分支意識體控製,因為控製幾個科學家根本沒有用,而且被控製後現在很快也能識破,所以科學家們也就大膽的駕駛飛船在星雲區的各個地方進行考證,收集空間的各種數據,力求盡快解決空間密度為什麽會整體增加的問題。
劉博院士已經帶著幾個人駕駛一艘科考艦向著星雲外麵飛去,既然魚馬星艦隊不在那裏,也就沒什麽好擔心了,大不了再次回到星雲裏麵,這裏有7個免費的打手,小星區文明以下的事情都能解決。
不過這裏畢竟是星雲區,即使主體意識不搗亂了,航行還是不能太快,十五光年的距離,最少也要飛半年。
現在胡宇最頭疼的就是科學家太少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授銜的科學家還隻有一百五十萬,不過這可是實打實的頂級科學人才,絕對沒有到某國外野雞大學呆兩年,再花錢買個論文就濫竽充數的假專家。
半光年外的一堆外星戰艦需要人去解析,根據統計,這些戰艦隸屬於94個文明,等級最低的是恒星級初期,不管的文明數量還是艦隊數量都是最多的,超過70個是恒星級文明,一些恒星級戰艦的表麵已經變得腐朽不堪,鐵皮都脫落了,而最高等級文明也不過星係級高級,他們的戰艦數量少,應該不是像人類一樣躲難進來的,可能更多的是考察或者路過這裏,就被星雲主體意識捕獲了。
也不知道這些主體意識是真的傻了還是對人類過於輕敵,連這種不靠譜的條件都能接受,可能最大的原因還是希望得到解脫,希望人類能從這些戰艦上搜尋到一絲絲幫助他們解脫的可能,再者畢竟人類自身也是星係級文明,這些戰艦的技術不可能讓人類突破到小星區文明,也就不會威脅到他們。
不過在人類眼裏,這些可都是寶貝,平常上哪兒弄到這麽多外星戰艦去。這94個文明的戰艦都需要進行研究,連恒星級的都不能放過,說不定就能在他們的戰艦中找到一些啟發,星係級戰艦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星係級高級戰艦,一艘的價值就頂所有的恒星級戰艦。
要逆向研究解析這些戰艦,每一個文明即使隻選擇一艘,恒星級的戰艦也需要一百到兩百個科學家,星係級的需要幾千科學家,70多個恒星級文明加上20多個星係級文明,需要的科技學數量最少也要20萬名相關領域的科學家。
解析這些科技快則一兩分鍾,慢則十年八年,艦隊實在拿不出這麽多科學家來進行逆向研究,而且風星文明的科技樹已經翻譯出很多來了,現在也是需要大批量的科學家進行解析。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抓緊進度,加班加點的趕出來,唯獨科學家的培養,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隨著艦隊的發展,現在一個人想從娃娃成長到一名正式的科學家,正常時間需要60年左右,這60年都是積累知識的階段。
曾院士已經把各個學科細分了再細分,盡量減少科學家們不相幹知識的積累,避免浪費時間,可是這70來年增加的科學家數量也不到20萬。
相比於這堆雜牌艦隊的少量科技,風星文明的完整科技樹才是重點,現在不可能把正在解析風星文明的科學家調走去研究雜牌艦隊,最後曾院士決定每一個文明的戰艦派遣20名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作為主導,帶領一大幫在讀博士進行解析,星係級文明的博士解析恒星級文明的戰艦是不存在多大問題的,但是麵對同樣是星係級文明的戰艦工作起來就困難一些,不過這正是他們獲得實戰經驗的最好機會,說不定這次表現得好,以後晉升正式科學家還能獲得加分。
安排好雜牌艦隊的科技解析工作,曾院士再次回到了科學城,航行速度,空間壓縮,空間漩渦,空間轉移,維度,這五個方麵現在要分主次,不能像以前一樣各自為戰,要把主要科研力量集中起來,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