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士農工商
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這句出自《管子·小匡》中的話,究竟是按照為社會貢獻大小的順序排列,還是按照地位高低排序?
“趙佗,如今商人地位如何?”子嬰記得趙佗曾在南海現狀探討時建議過自己,暫時摒棄士農工商的看法,於是出言相問。
“中原九州,明令規定商人不可穿絲綢。南越之地的商人,是在南征後始皇帝發配過來的,但因此地貧窮落後,無利可圖,商人仍不多見。”
唉,秦朝自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後,商人地位一直低下。
“何以如此?”
“商人以倒買倒賣為生,不事生產,不從事和參與生產活動,靠投機倒把掙錢,重利而輕別離。”蒙恬字裏行間充斥著對商人的不屑。
商人重利輕別離,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所描寫,而秦朝奉行的是耕戰體係,雖然幫助秦國統一了中原,但它的弊端,是極力壓製私人工商業的發展。古代中國或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或對商貿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曆來重農抑商。
統治者擔心重商主義會導致百姓熱衷於工商業而荒廢農業,造成民心浮躁,社會不安,國基不穩,因此對商人及商業活動從內心加以排斥,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裏商業元素稀薄,絕大多數中國人骨子裏缺乏商業意識。
“可改變否?”
“難,大秦法令規定:控製糧食買賣,礦山國有,對工商業實行重稅政策,戶籍登記又限製戶口流動,甚至男子娶商女之妻也要發配邊境戍守四年。”趙佗雖然並不鄙視商人,但對改變商人的地位卻也沒有辦法。
“你所說的情況在中原確實不易,不知在南越能否改變?”子嬰分析一番後,認為南越遠離中原文化,人民骨子裏未必有看不起商人的想法。
“這,若中原人為官南越,此事實行起來亦會有波折。”
“我決定以番禺城外百公裏處的一個港口為中心,劃一個區域,試行商業改革,提高南越經濟發展,如若成功,便在整個南越推行!”
“秦王,不可!”蒙恬出聲製止。
“有何不可,士農工商,商排末位,你認為是什麽原因?”子嬰眼神示意蒙恬。
“立德於心,建功於世,宣德功於言,澤被後人,此士排於一也;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以食為天,此農排於二也;預善其事,必利其器,此工排於三也;商人重利輕義,遊走各地,難以征集勞役及兵役,此商排於末也。”蒙恬回答。
“你所說的這些,正是上位者通過對自己統治的貢獻和危害性程度來確定的,商人地位低下是被刻意貶低。”
“秦王.……”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擔心郡尉府對商人群體管理困難,一,不像農戶那樣可以根據田地來製定確切的稅源;二,商人遊走各地,無法對其進行確切的戶籍管理,從而很難對其征集勞役和兵役;三,商人的流動性對郡尉府統治產生威脅,害怕商人堆積起來的大量財富,發起對郡尉府的挑戰。”
“然。重農抑商便於統治管理,百姓固定。”
“農業乃立國之本,發展農業可使百姓安居樂業,人丁興旺,國庫糧倉充盈,內無糧荒、動亂之虞,外無侵擾之慮。臣擔心宣傳商業,其中豐厚的利益會驅使百姓經商,從而荒蕪田地。”蒙恬心中有所擔憂。
“當前階段南越主要還是以農業發展為主,因此我才在平定駱越、西甌後首先頒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調動百姓生產積極性,推動農業迅速發展,但一個地區的發展,除了農業生產,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也應該協同發展。”
“支撐戰爭的,除去糧草,征兵、兵器、盔甲、戰馬、戰船等亦需大量金錢,錢財何來?依靠農業賦稅一方麵的來源,必然加大百姓負擔從而可能造成社會動蕩,對我們的管理極為不利。”
“所以,我才會在南海郡劃一片地域,試行推動發展商業,成功與否另當別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難也要發展經濟,為進軍中原,為提高眾人生活水平打下基礎。”
子嬰一連串的話語讓蒙恬啞口無言。
“趙佗,此事我親自負責,你派人去南越各地,尋訪商人,到郡尉府一聚,就說我準備給他們一個改變當今世人對其地位地下看法的機會。”
“諾。”
南越諸地,商賈家中。
“什麽,秦王邀我去郡尉府一聚?”
“此事當真?秦王真能改變商人地位?”
“範蠡輔勾踐滅吳,功勞巨大,仍因後期經商經曆為世人所鄙夷,秦王有何方法讓世人改變對我等看法?”
各地商人有相信的,有疑慮的,也有認為是秦王對他們的消遣,但無一例外,全都在趕往南海郡尉府的路上,把商人眼裏隻要有一絲機會就揪住不放的想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眾商人在南海郡尉府落座完畢,子嬰發問:“諸位可知商人一詞的由來?”
“來自殷商遺民,商朝滅亡後,部分遺民因失去土地和家園而到處流亡,生活無著落。為了謀生,隻有東奔西跑,販運倒賣東西。”
“殷商族人以遊牧起家,多年戰爭中掠奪工匠、財物,知道貨物的價值,於是做起了馬背上的買賣。”
“雖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做買賣的不一定是殷商遺民,可商人這個詞卻保留了下來,並且最富有的商人,就稱為殷商。”
商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解釋著商人的由來,令子嬰一陣感慨。
商朝失國,而成為經濟群體的代名詞,與後世猶太人一樣因失去國土流亡千年,卻成為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民族。這兩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古老民族,卻有著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的命運,隨著曆史的走向,在某個階段,在不同地點,走出了相似的軌跡。
“秦王,我等聽說你有方法能夠改變世人對商人的歧視,於是不遠千裏來到郡尉府,請秦王賜教。”。
“是啊,請秦王賜教。”
商人永遠隻追求目標實現,追求利益最大,從來不會浪費一丁點時間,有能力的商人一點時間內可以做出很多決策,為他們收斂巨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