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螺旋發展
唐僧見小和尚跪下來認輸,一抬手就把對方托起來說道:「你與我佛有緣,可以學習大乘佛法,聽我經文。」
「阿彌陀佛。」法海感激地行禮,就走到前面坐下,繼續聽經。
和尚們見法海認輸,心想難道一闡提也能成佛?當然可以,不然也不會頑石點頭了,如果用『一闡提能不能成佛』這個問題去問一塊石頭,石頭也會點頭認為可以,這就是頑石點頭的典故,其實就是把一闡提也包容到了成佛的範圍內。
就這?沒有大戰三百回合?老百姓表示很失望,聖僧應該和這小和尚打一架才好,現在好了,他們又要打瞌睡了。不過法海聽得很認真,他也希望早一日能把包子和佛祖當成一回事,求佛就是求包子,求包子就是求佛。
孫悟空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就知道師父肯定不會有問題,不過這小和尚倒是有點慧根,感覺他以後是要有一番磨難。
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文講了好幾年,唐僧也翻譯了好幾年,孫悟空他們三徒弟就住在芸姚家裡,也幫芸姚工作,測量了不少運河數據,對他們來說是舉手之勞,就當是感謝芸姚的招待了。
五年之後,唐僧終於完成了翻譯,要回西天去了。五年時間裡,他是一個人都沒有度化成功,不過唯識宗的內容都已經留下來了,能做的都做了。
唐僧離開之後三個月,長孫皇后、唐太宗先後駕崩,貞觀三十三年,可謂是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人皇的壽元也是有定數,不是隨便就能更改的。
太子李承乾繼位,改年號永志,繼續先皇的遺志,開發運河工業帶,重用產業升級署。
之後武媚娘參政,憑藉著修書積累的名聲,成為了年輕士人的代表人類,團結了一大批官員組成新勢力,隱隱與公主進行抗衡。
李承乾沒有做皇帝之前很相信芸姚,不過做了皇帝之後就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了,他扶持武媚娘制衡公主,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聲音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公主一味做大,到時候皇帝的命令還不如公主命令好用,那就太窩囊了。李承乾並不想做一個窩囊的皇帝,所以必然要用權衡之術,通過制衡來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武媚娘也是沒有浪費機會立刻展現了驚人的天賦,成為李承乾的得利幹將,成為了對抗公主的最鋒利的武器。
李承乾在位二十八年,這段時間內就是兩個女人在搭台唱大戲,整個朝堂有一個皇帝,卻有三個核心。皇帝、武媚娘,朱雲公主,三人維持平衡,雖然政見都有不同,但三人都在不斷推動產業升級。
運河工業帶在這三十年裡也是初步完成了布局,同時戰爭的烽火也再次燃起,四方小國養足了精神之後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反正對小國來說,他們打大國就算輸了也一樣賺錢,因為大唐這幾年一直在引導資金從大城市迴流到各地,所以很多邊境都建立了不錯的貿易城市,只要搶一波就能大賺一筆。
同時來自海面的威脅也變多了,海洋貿易繁榮必然會出現海盜,雖然現在海盜的規模不算大,但火苗已經點燃。海盜也是海洋貿易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說海盜就是海洋貿易的關口,就是收買路錢的,還有幫人壟斷貿易的業務。
大唐雖然在發展,但四面八方的問題卻還有很多。
李承乾駕崩之後,三足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武則天首先發難,對公主展開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猛烈攻擊。
一時間大唐內部是劍拔弩張,以武者天代表的士人官員針對以公主為代表的貴族官員,展開激烈的對決。
貴族階級最終必然是要加入士大夫階級的,因為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書本的成本是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學習,通過科舉選拔的人才也會越來越多。人數上士大夫將會完全碾壓貴族,打不過就加入,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就算貴族不死心,還希望李世民之女能帶領他們維持貴族的尊嚴,也是做不到的。
從李世民時代開始就已經建立了天理理論,解決了儒家倫理一直解決不了的『愛有差等』的問題,天理給儒家建立另一個萬物一原的系統,以理為根基,以氣為枝丫,強調『愛有差等』,但『愛出於一源』,強調了仁愛不僅僅是人性,更是天理。
士大夫已經具備了挑戰貴族的理論基礎,雖然士大夫身價和貴族有差距,但兩者的仁愛是一樣的,貴族並沒有比士大夫更加高貴。
作為貴族代表的芸姚很清楚,貴族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現實,因為士大夫並不會用陰謀詭計來對付貴族,他們就是用陽謀,武媚娘的陣營會越來越龐大,而貴族陣營會越來越弱小。
當然了天理這種東西並沒有辦法考證,所以以後的士大夫階級自然會輕經典重清談,多談自己對天理的感悟,而不是引經據典。這也是後來清朝士大夫反對宋明理學的原因,加上清朝有文字獄,所以士大夫不去談天理了,繼續搞經學研究去了。
漢朝的時候經學就很流行,一本經書有各種解釋。到了魏晉南北朝,清談成為了主流。隋唐時期類似春秋,雖然沒有百家爭鳴,但也有佛道儒三家爭霸。到了宋明歷史又一次重複,走了漢到晉的老路,最終又發展成為了清談。到了清朝就又回到了漢朝,似乎歷史又要開始輪迴了。
到底是經書重要,還是感悟重要。一個階級的發展階段肯定是經書重要,因為要找到自己的依據,等到站穩了腳跟,就不會再找什麼依據了,就可以大談感悟。
這就和成功學一樣,一個人在發展的時候就會拚命鑽研賺錢的門道,等到錢賺夠了,就會開始和大家分享成功的經驗。
經學還是清談,要發展就必然要搞經學,發展完了就開始清談,也算是脫實入虛了。畢竟引經據典是很累的,而分享感悟很容易,而且一直引經據典也沒法繼續發展,要二次發展肯定得解構,加入新鮮的內容。
每次要挖掘經學,肯定要挖到孔孟那裡。而清談最經典的自然是禪宗和王陽明的心學,山中觀花,花不在山中而在心中。經學和清談就反覆螺旋發展。
芸姚知道貴族早晚會失敗,就算自己在凡間可以給貴族續命,但她早晚會離開,到時候貴族一樣玩蛋。所以與其毫無意義地消失,不如留下一點壓力,讓士大夫慢點轉入清談。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