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城裏的月光(二)
接過地契,阮大朗還是有些不置信,半響才說道:“這……這鋪子真的是我們的了?”說起來,他這婆和閨女確實越來越厲害了。
之前是去了一趟縣裏,參加了那個什麽知識競賽,拿回家許多糧食和一些銀子。後來去了趟京城,拿回來五十畝地和三樣新種子。
現在,不過是去了趟陳家村,回來手裏便多了十多斤長生果種子,外加城裏的一個小鋪子。天啊,要真是這樣,幹脆天天出去得了。
聞言,李氏便道:“自然是真的,要不然哪裏來的地契啊。這可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再說了,你沒看見這個鮮紅的大印麽,這可是縣衙蓋的。”
聞言,阮大朗這才想到重點,正色道:“這城裏的東西都精貴,更何況還是鋪子。對了,這鋪子雖小,隻怕不便宜,你和玉萍哪裏來的銀子?”
這可是他心裏很大的一個疑問。
李氏打算將衙門賞了銀子一事隱瞞到底,反正是沒有人敢去衙門質問那些衙差的。
想了想便道:“這不拿皇上賞咱玉萍的新種子去陳家村找葉楓換了二十斤長生果嘛。想著今年是第一次種,我們便賣了五斤出去,換了七十兩銀子。加上之前剩的,便買下了這個鋪子。哎,我們手裏啊,現在可是一分錢都沒有了。這段時間,可是要節約一點了。”
聞言,阮大朗的神情這才徹底放鬆了下來,他就怕這個鋪子的來路不正。又囑咐李氏將地契收好,這才說道:“這鋪子是買來做什麽啊?要說咱們家又沒有個手藝,賣菜的話今年又種的不多,自己吃還不夠吃呢。”
李氏卻自信地說道:“這個啊,我和玉萍早就想好了。我娘不是會做手擀麵嗎,你回回吃了都說好吃。所以,我想把娘接到鋪子裏住著,教我和玉萍做手擀麵。同時,我們再賣一些小吃食,例如清粥啊,煎蛋啊,雞蛋餅什麽的,想來是有得賺的。”
阮大朗一聽,立刻便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一來他嶽母做的那手擀麵真的是稱得上一絕,麵條筋道,配料也棒,吃了一碗還想吃,就是在李家河一代也是很有名氣的。所以,村子裏但凡是辦那紅白喜事的,都會央了她去露一手。
第二嘛,便是他這嶽母家裏實在是人多口雜,雖然幾個孩子都分了家,但是由於她嘴巴厲害,幾個媳婦沒有一個是喜歡她的。偏偏她又是個閑不住的性子。
這下好了,有了事情做,又有銀子賺,又可以幫襯女兒家,想來是十分願意的。
“隻是,那鋪子似乎不大,且要是賣麵條的話,住在鋪子裏是不是不好啊?”阮大朗此刻智商在線,很快便想到這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住宿問題必須解決,要不然倒是一個很大的製約。
李氏便回答道:“要不怎麽說玉萍這丫頭聰明呢!這鋪子雖小,可是卻很高。玉萍這丫頭便想到要再建一層,就拿來做住的地方。我們回來前已經找了工匠開始施工了,說是十天就能完工。”
阮大朗聽了,也是十分佩服阮玉萍的鬼主意。
想了想便歎到:“之前有人跟我說,這丫頭小時候的時候去觀音廟上香,結果看見她頭上有光暈,我還隻是不信。現在看了,倒真是得了菩薩的點化。”
“呀,還有這事,你怎麽從未和我說起過?”
“我不是覺得這事不可信麽,所以便沒當回事。今天你一說,我便想起來了,好多年前的事了……”
“那你說說,這事我得聽聽。”
……
就這樣,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的,從阮玉萍小時候的事扯到鋪子的事,又從鋪子的事扯上做生意的事,聊了大半宿才睡著。
阮玉萍自然也是在床上思考做生意的事,隻是,她想的更多,更具體,倒不像是李氏夫妻這樣亂扯。
第二日,阮大朗吃過早飯便早早地下地去翻地了。李氏昨夜就說了,這十五斤種子最多夠種一畝地的,讓他估摸著翻出來,越快越好。
其實,這塊地阮大朗閑著沒事早就翻完了,但李氏說今年是第一次種,還是精細一點好,他便老老實實地扛著鋤頭下地去了。
李氏則是和阮家老二阮玉珠在屋裏燒水。阮玉珠因為之前的事對阮大朗和李氏有些怨言,又似乎受了驚嚇,所以最近不愛說話。
但是今日的事十分奇怪,因為李氏說這些開水是要拿桶裝了去地裏澆地的。她今年十一了,說起來實在是沒見過有人這樣做過。
阮玉珠便道:“娘,你們該不是弄錯了吧?這可是開水啊,很燙的,用來澆地做什麽啊?”
李氏便道:“就是要它燙,這樣才能將地裏的蟲子燙死。”
見阮玉珠還是不懂,李氏也不想多解釋,一邊拿瓢往桶裏舀水一邊道:“一會兒娘就要去地裏了,你和你姐還有弟弟妹妹把家看好啊。”
她是怕龔氏上門來要種子。其他人都是別人家沒有人,便會避嫌。但是,她倒好,專挑這種時候來。
雖然已經全部剝好了,但一天不種下地,她這心裏就一點都不踏實。
剝好了算什麽?龔氏若是想要,一樣敢來。
要說果真是多年的妯娌,李氏還是很了解龔氏的。隻是,龔氏之所以到現在都還未來,不是因為她不想要,而是因為她覺得李氏肯定會把這件事告訴阮家二老。
到時候再趁機要,那才是最好的時機。
李氏去了地裏,見阮大朗已經將地裏新長出來的嫩草拔幹淨了,也耕得細細的,李氏便將擔子放了下來,拿起瓢一瓢一瓢往地裏撒開水。
幸好家裏離這裏近,這水還是很燙的。一瓢澆下去,地裏立刻冒起一陣白煙。
就這樣勞作了一天,李家廚房裏的煙火也是幾乎一天都未斷。好在他們這裏獨門獨戶的,要不然啊,那些多嘴多舌的人肯定又會說他們發達了,不知道在家裏做什麽好吃的。
阮大朗更是心急,又趁著晚上涼快,挑糞去將那一畝地澆了一遍。
又過了幾日,阮玉萍和李氏進城去看了鋪子的施工情況,說了些新要求,又買了些吃食回來,這才開始種花生。
他們剛把花生種完,在家休息的時候,龔氏便有些坐不住了,帶著兩個雞蛋上了門。原本她早就想來了,隻可惜她娘病了,她隻好回去照顧了幾日。
哪知,就是在這幾日,李氏一家便成功將花生種了下地。現在啊,就算是她再厲害,也沒有把種子拔出來的道理。
農民最是愛惜莊稼,若是她敢這樣做,李氏一家根本不用出手,她便會被村民的口水淹死。
李氏見龔氏來了,心裏暗笑,心道這回她卻是失算了。她已經等不及想要看看龔氏吃癟的樣子了。以往,她可是幾乎次次都能成功的。
隻是,李氏依舊假裝熱情地招呼了龔氏坐下,這才說道:“弟妹,怎麽有空過來坐啊。快進來,外麵熱。玉萍啊,給你二嬸倒杯茶出來。”
因為覺得龔氏這次無便宜可占,阮玉萍也收起來那副厭惡龔氏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倒了水出來。
龔氏喝了茶,這才說道:“大嫂啊,我和你二弟過得怎麽樣,你是看見了的。這玉婷眼看著就十歲了,玉勇也九歲了,家裏卻一個子都沒存下。所以,你看那長生果的種子能不能勻我一點?”
見李氏不說話,龔氏趕忙道:“就五斤,我要的也不多。你就當是幫幫我們吧。等玉婷玉勇長大了,我一定讓他們像孝敬親娘一樣孝敬你。”
說完,還擦了擦眼邊根本不存在的淚水。
五斤,她也敢這樣獅子大開口!也不怕閃了自己的舌頭。按照之前買鋪子的價格來說,那就是一個鋪子了。家家戶戶誰不是這樣,哪有好過的。
為何人家何氏就沒有來?
等龔氏說完,李氏這才慢慢說道:“弟妹啊,也不是我和你大哥不幫忙,而是這時間不等人。那日你也在場,也聽見葉楓說了,現在卻正是種長生果的好時機。所以啊,你說晚了,我們已經全部種了下去。”
“什麽,已經全部種下地了?你們怎麽不告訴我一聲?”龔氏想都沒想便尖叫道。這該死的一家人,肯定是瞅準了她不在,這才開始行動的。
想了想又覺得這話不對,便幽幽地說道:“我和你二弟也可以來幫忙不是。現在天氣熱,把孩子熱著了就不好了。看來,大嫂還是沒有把我們當作一家人啊!”
聞言,李氏也不生氣,不疾不徐地說道:“弟妹啊,那幾日你正好在娘家,聽說你娘病了,對了,她老人家的身體怎麽樣了?”
龔氏這才恨恨地說道:“已經好了,不礙事了。”
李氏也不想惹惱龔氏,或者說根本沒必要和她爭吵什麽。她這人凡事都想爭個贏頭。且這次她也是故意的,為的就是讓龔氏撲個空。
想了想,李氏便道:“我和你大哥都商議好了,若是秋天的時候這些長生果長得好,能賣個好價錢,到時候你和三弟妹家一家給二十兩銀子。你們拿來蓋房也好,買地也好,都是可以的。”
李氏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且他們又算是不勞而獲,龔氏就算是再不高興,也是沒有辦法了。想到這裏,拿著雞蛋起身就要走。
阮玉萍卻是看見這雞蛋了,便故意道:“二嬸,你這雞蛋是拿來給我補身子的麽?哎,謝謝啊。我這剛才京城回來不久,一路上顛簸,身子虛得很,還真想吃雞蛋。”
龔氏聽了,趕忙道:“這雞蛋啊,我準備拿回娘家的。你也知道,我娘病了。”言外之意便是阮玉萍再虛弱,也不能和一個老婆子搶雞蛋吃。
龔氏三步並作兩步回家去了。雖然沒拿到種子,但得了承諾,秋裏便有二十兩銀子拿,也算是收獲不少了。
“娘啊,二嬸什麽都沒做,你為什麽要答應給她二十兩銀子啊?”阮玉珠走了出來,生氣地說道。
要知道,當初阮大朗和李氏為了八兩銀子就想把她給賣了。現在卻轉手就承諾給那個好吃懶做的龔氏二十兩銀子。孰輕孰重,她十分的想不通。
“珠兒,來,到娘這裏來。”李氏朝阮玉珠招手說道。
李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溫和地對阮玉珠說話了,平時都是風風火火地忙這忙那的。阮玉珠聽了,眼淚便掉了下來,但又倔強地站在原地不肯動。
見狀,李氏便道:“你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不懂事,現在這家裏也就你和你大姐知曉事情了。之前啊,的確是爹娘不對。隻是,不賣你的話,弟弟妹妹一個都活不下去。你大姐又到了說親的年紀,若是賣她,指不定就被賣到那些髒地方去……”
說到這裏,李氏也開始哭了起來。
“那我呢,你就不怕我也被賣進去嗎?”
那段日子真的是想想都十分可怕。
“好在菩薩保佑,你大姐比賽得了獎,得了銀子又得了米糧,現在又得了地。最近啊,還買了鋪子。那鋪子上寫的是你的名字,這是你大姐堅持要這樣做的。”
“過段時間,我們便去把你外祖母接過來,我們便搬去鋪子裏賣麵條。娘相信啊,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阮玉珠聽到鋪子的名字居然是她的,一下子便明白了,其實李氏和阮玉萍不是不愛她,隻是由於形勢所迫罷了。也難怪李氏不正麵回答她的問題。
實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無法回答。
其實她心裏也知道,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步,她是寧願賣自己而不願意賣阮玉萍的。隻是,李氏和阮大朗首選便選擇了她,她心裏始終是過不去這道坎罷了。
現在看來,倒是自己癡了。
而且這些年她來李氏無論是被人罵被人冤枉甚至是被阮大朗打都從未哭過。現在為了她,倒是哭了起來。
想到這裏,阮玉珠走了過去,為李氏擦幹了眼淚,這才道:“娘,你和大姐把鋪子的名字改了吧,我不會怪你們的。我……還是改成弟弟的名字吧。”
聞言,阮玉萍便道:“你是怕以後出嫁了這鋪子就沒我們什麽事了嗎?放心吧,大姐有信心,在你出嫁前我們再買一個鋪子就是了。而且,這是你應該得的。至於弟弟,他們還小,以後再說吧。”
阮玉珠到底是小孩子心性,聽了阮玉萍的話便上前和她打鬧起來。李氏看了,這才轉悲為喜,開心地笑了。
她不求阮玉萍說的事情能夠實現,她隻希望守著這五十畝好好日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等長生果發芽後,李氏便帶著阮玉珠和阮玉萍進城去了。反正葉楓說了,這長生果最好伺弄了,根本不用額外做什麽。
且算算日子,鋪子應該裝修好了。
按照約定,是該付剩下的銀子了。
母女三人直奔菜市場,走了幾步便到了自家鋪子前。
不得不說,這個遊老二的手藝的確不錯,一眼望去,這二樓建的極好,如果不說的話,完全不知道這是後麵才修建的。且他做工細致,已經將店裏打掃的幹幹淨淨了。
看著幹淨的地板以及刷的潔白的牆麵,阮玉珠十分高興,已經順著樓梯跑到二樓去了。阮玉萍和李氏則是在查看一些細節。
當看到之前裝調料的破舊木盒子被遊老二貼心地蓋好時,李氏立即爽快地付了銀子。拿了銀子,遊老二便離開了。
就這樣,李氏便帶著兩個女兒去不遠處的木器店取回了之前預定的十三張桌子和兩張床。想著雖然不遠,但自己母女的力量有限,李氏便央店主幫忙運了過去。
這店裏有許多小工,又見阮玉萍姐妹長得這樣好,且一看就是未婚女性,便自告奮勇地過去幫忙,不一會兒便將桌椅板凳以及床全部搬了過去,又一一安置好了。
見狀,阮玉萍又道:“謝謝幾位大哥幫忙。我們是賣麵條的,等開業了,請你們吃麵條啊。”
幾人聽了,心裏甜滋滋的,覺得這一趟沒白忙活。反正離得這樣近,以後有的是機會搭訕。
就這樣,母女三人將鍋放上灶,引燃木材便開始燒水。等水燒熱了,擦桌子的擦桌子,擦床的擦床,掃地的掃地。等到下午的時候,幾人都餓極了。
隻是,看著明亮的店鋪,幾人都笑的十分開心。
去賣麵條的店裏吃了碗麵,幾人在心裏評價了一下這麵鋪的優劣,這才回鋪子繼續布置。阮玉萍則是去了其他地方買床上用的東西去了。
三人裏就她最會砍價,買東西的事她簡直是當仁不讓。
這一忙,便是忙到深夜。
但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碗和瓢盆筷子什麽的,其餘一應俱全,就等將玉萍的外祖母周氏請過來坐鎮就是了。
天一黑,李氏便將鋪子的門關了,鎖好了,這才帶著兩個女兒上了二樓,就著新買的油燈將玉萍買回來的棉絮縫進被套裏。
等兩床被子都縫好了,李氏一個人一床,玉珠和玉萍一床,準備睡覺。
睡了一會兒,玉萍便道:“娘,我睡不著。”
哪知玉珠也道:“娘,我也睡不著。”
李氏這才道:“好了,你倆都過來,我們先聊聊,也許聊著聊著就睡著了。”
就這樣,母女三人躺在一張床上,開始聊天。
聊著聊著,果然如李氏說的那樣,母女三人都睡著了。
因為太累,也因為沒有玻璃窗,而且為了安全起見,窗戶都是用木條釘死的。所以,她們沒機會看見窗外的月亮。
因為是十五的緣故,這一晚的月亮亮的驚人。
而今晚的月亮,照亮的不僅僅是夜裏的路,更是照亮了阮家人的進城開鋪子的夢想。
第二日,母女三人幾乎同時醒來。隻是,一看窗外卻是還有些黑的。不過,街上的叫賣聲已經開始了,伴隨著陣陣的飯菜的香氣。
阮玉珠便道:“娘,我餓了。”
李氏便道:“走,起床了,洗了臉娘就給你們做好吃的。”
阮玉萍便道:“娘,我們先去菜市場逛逛吧。都說早上的菜最新鮮最便宜,我們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母女三人迅速洗漱了,這才挽著籃子出了門。將鋪子鎖好,便來到了菜市場。的確如此,這裏的菜太多了,特別是那些老農挑在擔子裏的,一看就是剛從地裏摘下來的。
隻是,平時吃菜都是自家種的,現在卻是需要買。
最後,幾人買了一把小蔥,一些綠葉蔬菜,三個雞蛋,一小袋白麵粉,原路返回了鋪子裏。
“娘,姐,那些人叫賣的聲音可真大,在裏麵的時候我都聽不見你們說話了。”
“是啊,幸好咱們的這個鋪子不在這裏麵,要不然啊,早上肯定是睡不著的。”
麵是昨晚就發好的,買這帶麵粉是要帶回去吃的。
李氏洗好手,便迅速地開始擀麵。
阮玉萍則是幫忙將小蔥洗了切碎,拿碗盛了。把蔬菜洗了,放在一旁晾著。接著,又把雞蛋打了,開始煎雞蛋。
頓時,屋裏便全是香味。
阮玉珠也沒歇著,將那些調料研究了一遍,最後發現了一袋子辣椒麵。
阮家人都愛吃辣,之前,也不知道哪裏傳出來的方法可以將辣椒用石磨磨得細細的,用燒滾的油一潑,便是極美味的調料後,阮家人經常備著這個。
隻是,由於家裏窮,每次都是辣椒麵多,油特別少。
“娘,姐,你們看,我找到一大袋辣椒麵。要不,我們做個辣椒油吧。這個用來和麵最好吃了。”她最是喜歡吃麵的時候舀一勺辣椒油,那滋味別提有多美了。
阮玉萍煎好雞蛋,便順便燒了一大碗油。等油差不多涼了,這才將之倒進裝有辣椒麵的碗裏。頓時,那碗裏便響起“滋滋”的聲音,同時一股嗆人的辣椒味也隨之而來。
等李氏的麵條差不多好了,阮玉萍便將幾把青菜丟了進去煮起來。
阮玉珠則拿出三個碗,往每個碗裏放了一個煎雞蛋,一些切碎的蔥花,又舀了一勺新製的辣椒油,等著麵條出鍋就能吃了。
看火候差不多了,李氏讓阮玉萍熄了灶裏的火,這才拿著筷子往碗裏夾麵條。不得不說,李氏的量拿捏的特準,三碗麵條,不多不少,吃飽剛剛好,又不會剩下。
等那菜葉夾進碗裏,還沒開吃便覺得十分美味。綠色的菜葉子,金黃色的煎雞蛋,紅紅的辣椒油,白白的麵片,看上去簡直賞心悅目的。
也許是因為味道真的好,也許是因為是自己做的,所以母女三人最後連湯都喝了,撐得坐在桌子邊不想動。
阮玉珠便道:“娘,大姐,我們這鋪子何時才開張啊?”
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開始賣麵條了。隻要鋪子開張,他們就有銀子賺了。照這樣下去,想來是不會再賣孩子了。
李氏便道:“快了,等我們一會兒去把麵粉買了,再買些筷子和碗,還有調料……”李氏掰著手給阮玉珠數還需要添置的東西。
阮玉珠這才覺得,開鋪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前前後後已經忙了大半個月了,她滿心以為一切已經準備妥當了,哪裏知道其實差的東西還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