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楊司鋒攀科技樹
對揚州的富商們來說,最終的結局,說不上十分的滿意,可相比他們初來的時候的心情,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楊司鋒給他們畫了一個大餅,至於這個大餅最終能落實多少,他們心裏也沒有底。
“不要總盯著揚州的青樓產業,那不是正經的賺錢的買賣,雖然本官並不排斥這種賺錢的辦法,但那種事情終究不能長久的,那隻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己。”散會之後,已經臨近天黑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楊司鋒甚至還體貼的派出了衙役去護送他們。坐轎行走在夜色之間,感受著晚風習習,楊司鋒的話仍在眾人耳邊縈繞。
“揚州有宋朝最大的絲綢產業之一,除了蘇州抗州之外,就數你們第三了,你們還要到哪裏找發財的路子去?”
“江南等地,也是全國最大的麻紡織業中心,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麻紡業中心,你們就不應該為自己感到一點沾沾自喜?”
揚州和江南其它各地一樣,擁有著廣闊無邊的桑田,隻不過今年天氣不太好,去冬遭遇幾個月的大旱,桑田許多都旱死了,今年又遭遇連續的陰雨,又淹死了許多桑樹,所以,今年的桑蠶產量,是去年的一半都不到。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大部分依托紡絲、織綢為業的產業工人們,被各位作坊主們趕出了作坊,成為了無家可歸的流民。
楊司鋒早就想改善一下宋朝的紡織業了,隻是可惜梁山沒有專業的人才和設備,這也是他願意來到揚州的最主要原因。
哪怕在後世,楊司鋒也認為自己也隻有中人之資罷了。這不是妄自菲薄,這是對自己客觀的評價。
哪怕他作為穿越者,還接受了4年之久的大學教育,可和當代的精英們相比,他也覺得自己隻是個泛泛之輩,可不敢在當代人麵前有任何自大的想法。
可是,作為一個工業化時代過來的年輕人,進入農耕的時代後,他的見識和知識,卻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所無法比擬的。
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許多發明創造,是經曆了勞動人民無數的摸索和實驗之後才得出來的,所以說,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也隻有自己親身去實踐過了之後,才知道這條路有多麽難。
可是,當知道了結果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事情就是這麽簡單啊。
是的,它很簡單,誠如哥倫布所說的那樣,但那是在別人做了之後。在別人驗證這個結果之前,可沒有人敢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可是,楊司鋒偏偏就是那個已經知道了答案的人,所以,相比於當代人,他無疑就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誠如牛頓說的那樣,如果說我能比前人看得更遠一點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前人的肩上的緣故。
楊司鋒比當代人知道得更多,不是因為他厲害,而是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可絕對沒有任何的勇氣嘲笑當代人稍遜風騷,還輸他楊司鋒的文采。他啥文采啊,幾首傳世的詩都是抄別人的,可沒有一首是他自己做的。
楊司鋒不懂紡織業,可他的曆史老師告訴他,珍妮紡紗機可以一次性紡出八根紡線,能將紡紗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七八倍以上。
至於如何去做,自然由當代的匠人們去實施就是了,他不懂,也不會。他隻需要告訴人家這個概念,已經在固定的圈子裏苦思不得其解的匠人們,會瞬時豁然開朗的。
同樣,楊司鋒也沒有幹過建築業,可是,他的物理老師告訴過他,給他一個支點,他甚至可以撬動了地球。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裏,他們根本無須翹動地球,人們連地球是什麽都不知道呢。他隻需要告訴大家一些基本的杠杆原理,就以輕易的移動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物品,無論是在建築業,還是在機械、冶煉,或是造船業裏,利用杠杆原理製造的升降機和搬運機,都能極大的提高人類活動的效率。
楊司鋒也不知道一輛馬車是怎麽造出來的,他隻是覺得,坐在這完全是用木頭組成的馬車上,最痛苦的莫過於自己的屁股了,也不知道那些女人們是怎麽經曆長途奔波,出行幾千裏之外了。
還好,從汴京到揚州,一路上都可以乘船過來。可是天朝大部分的地方不是山區就是丘陵地帶,輪船根本到不了那些地方,所以,就隻能依靠馬車牛車來運輸了。
楊司鋒知道沒有橡膠,做不出來輪胎,他也知道,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應該是不太可能做出鏈子出來。所以,他隻能告訴匠人們,要對車輪進行減震處理,或者被覆鬆軟耐磨的東西,然後,他還布置了新的作業,盡量製作出軸承出來,或能提高馬車的運行速度和馱運效率。
他也不是冶煉專業的出身,但他知道,這個時代的鐵器,如果想要達到必要的硬度和柔性,需要在火中不斷的灼燒,反複的錘打,才能做出堪用的農具和兵器出來。所以,為了做出一件鋒利的刀劍斧頭,甚至需要匠人們連續數個日夜才能完工。所以,才有了百煉成鋼的說法。
可他隻需要告訴世人們說,根本不需要這麽錘打,鐵之所以看起來軟而脆,還不夠堅硬,就在於煤中的炭含量太多了,影響了鐵的品質。
若要讓鐵變成鋼,需要用到耐火的磚,需要更高的高爐,還需要進行提煉焦炭,需要更高的爐溫。這樣的話,我們根本無須去錘打,隻需要澆鑄就可以做出效果更好的農具或武器出來。
不好意思,如何煉焦,如何尋找合適的耐火磚,或者如何使高爐的溫度更高,這些不是他的專業範疇。但他隻需要把他的理念說出來,就足以讓世人們走多少的彎路。
他明明的看到,當他把這些理念告訴眼前十幾個鐵匠的時候,把他們驚呆了眼。他們沒想到,這位楊知州,怎麽什麽都知道,到底還有什麽是他不知道的。可他們以前怎麽就沒有想到。
於是,一言不合,隻管照著楊司鋒提供的方向去實行就是了。他們相信,就算有他們不懂的問題,楊大人也能幫他們解決的。
暈,楊司鋒知道的都已經告訴他們了,若要讓楊司鋒告訴他們更多,楊司鋒大概也隻有淚奔了。
雖然宋朝對鐵器是嚴厲管製的,民間嚴禁冶煉鐵器,打造鐵器。可老百姓們總歸是有這些需求的,所以,民間的鐵匠們是層出不窮。
也可以說,也正是民間的鐵匠們,代代相傳的手藝,通過厚積薄發的態勢,使國朝的煉鐵技術一點一點的在進步中。然而,他們現在遇到了楊司鋒,現在他們該要飛越了。
然而,也不管他們是不是黑鐵匠了,在楊司鋒這裏,他們現在全部是合法的鐵匠了,唯一的條件就是,他們都要加入新成立的揚州冶煉廠。
是的,揚州因為周邊並無大型的鐵礦,所以,也隻是有一些小打小鬧的鐵鋪子,根本沒有冶煉的作坊。可揚州現在是楊司鋒的發展基地了,他隻能利用現在的力量來發展冶鐵事業了。
無論是齊東的娛樂事業,還是梁山的服裝事業,或是揚州的製藥事業,都不可能真正的打敗北方的蠻子的。讓大宋變得更加堅強更加牢固的,乃是他們的鋼鐵洪流。
楊司鋒甚至可以幻想,隻要大宋朝人均能擁有幾十到一百斤的鐵產量的時候,隨便就可以吊打北方的蠻子們。因為,一群全身都用鐵器武裝起來的鋼鐵洪流,對抗一支大部分還都是用木棍或狼牙、石頭來作為武器的蠻人們,若是還打不贏的話,他們不如自己買塊水豆腐撞死算了。
對了,楊司鋒還想起來了,來到這裏兩年了呢,還沒有聽說宋朝有豆腐?莫非人們還沒有將這個世界發明出來?這個東西可是個美味,不隻讓難吃的豆子能變成美味,還能形成不小的產業,楊司鋒想著,等有空的時候,也要把這個來鑽研一下。
然而,這世界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這所有的項目,都是在隸屬於揚州官辦的工廠裏進行的。
至於其它的商人們,他們現在都不能給楊司鋒足夠的信任,楊司鋒憑什麽要把那麽先進的技術告訴他們?
不過,為了表明他們的態度,各家各戶的商戶代表們還是表示,隻要官府用得上的,他們願意把他們用不上的匠人和器具,可以作為股份,投入官辦的工廠中去。當然了,股份肯定不會太多,也隻是表明一下他們的心態。包括那些匠人們,都是他們認為老得已經不能動彈,隻會混飯吃的廢物們。
然而,當有消息透露出來,楊司鋒打算對整個製造業的工具和設備進行全麵升級的時候,許多人哭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