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襄樊之戰(二十二)
打定了主意,幾位將領則帶著最精銳的武將、士卒約8000餘人,一人兩馬,定了一個方向,準備直接突圍。
不是他們不想帶走更多的人,而是馬匹不夠了,基本上整個大營也就剩下了這些戰馬了,其他的戰馬都宰殺了作為食物充饑了,著實可惜啊!
如今,突圍的武將以劉整、阿裏海牙、張弘範、郭侃四人為首,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則由於馬術不精,無法跟隨,隻能留在大營之中,等待最後時刻向吳明投降了。
劉整他們突圍的時間就定在了今夜,酒足飯飽之後,這一行人把馬蹄上裹上布,一人雙馬,悄悄的出了營帳,準備一舉殺出重圍。
可惜,他們白的大規模調動,早就被吳明之前放出去的斥候探查到了,隻要是方圓三十裏之內的事情,絕對沒有能瞞的住吳明耳目的。
所以,劉整他們一頭就撞進了吳明事先設好的埋伏圈裏了。
不過由於劉整他們帶領的都是大營中最頂尖的武力,所以即使他們陷入到了埋伏圈,但是還是有一戰之力的,想要把他們全部拿下還不是這麽容易的,特別是對方還有幾員大將在這裏啊!
一場惡戰下來,張弘範被魯智深留了下來,劉整、阿裏海牙、郭侃的戰馬都被巴根和呼和給分別射殺了,半的武將和士卒被絆馬索、陷馬坑、拒馬等給攔下,死的死,贍傷,好多都被唐辰給捉拿住了;而那些備用戰馬,就更不用了,人通過包圍都是困難重重,更何況這些備用戰馬了。
而劉整等幾名重要的將領失去了戰馬,機動能力大打折扣了,要知道這幾位將領的馬匹可都是萬裏挑一的寶馬,速度極快,一旦被他們衝出了重圍,想要追上都很難。
雖然現在這些將領還是換上了其他士卒的馬匹,但是這些畢竟是普通的馬匹,和以前的寶馬無法相提並論的。
現在半武將、士卒被吳明生擒活捉,但最終他還是沒能留住劉整幾人,然他們給逃了出去,畢竟這些高端武力聚集在一起就像是加特林機關槍的子彈,光靠人力擋住幾發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此密集的子彈,即使人再多,也難以抵擋的啊!
即便如此,剛才劉整等人為了突破重圍還是消耗掉了大部分體力、精力。
突出了重圍,幾人逃出來後又開始商量起跑的路線來了,但是可以供他們選擇的路線並不多。
朝南是不可能的,南邊有漢江,而且他們剛剛從南邊逃過來;朝東也不可以,東邊有大河,河麵上隻有薄冰,根本無法騎馬通過。
於是隻剩下朝西和朝北兩個方向了,朝北去便是關中平原,到了那裏離蒙古就近了,但地勢平坦,遮蔽少,容易被追擊。
朝西的話則河流、沼澤較多,不利於行走。
劉整的意見是朝西走,因為他在四川還有一些舊部。再加上他又在蜀地生活過一段時間,自然不懼怕河流沼澤,也善於應付河流、沼澤地帶的戰鬥。
但是阿裏海牙卻持反對意見,希望走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直接逃回草原。
於是雙方便為逃跑方向產生了分歧,誰也不能服對方,而郭侃和其他諸將則也是各執一詞,最終他們決定分兩路突圍。
他們分兵突圍,看似削弱了兵力,有些弱勢,但是卻苦了吳明。
吳明事先也隻不過在北邊埋伏了一支伏兵,準備等劉整他們一頭撞進去的,西邊卻沒有任何設防。
起來,經過大半夜的戰鬥,此時也亮了,想伏擊阿裏海牙他們確實困難,而且阿裏海牙還有著“草原飛鷹”幫助偵查敵情,伏擊起來困難的很。
話這支伏兵看到了阿裏海牙等一行人,迅速調整好位置,徑直等著他們一行撞入到包圍圈鄭
畢竟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雖然伏擊敵人並不容易,但是這伏擊點卻也容易調整,最多變成追擊戰罷了。
而且伏兵們人馬體力充沛,以逸待勞,不像阿裏海牙他們,人困馬乏,兩者一遭遇,高下立牛
加上魯智深一直咬在阿裏海牙後方,根本不給阿裏海牙他們休整的機會,讓他們的馬力無法恢複,本來他們都是一人雙馬的,但是突圍的時候,吳明命令士卒全力殺死、奪走備用戰馬,所以此時他們隻剩下了一匹戰馬了。
而魯智深他們卻是一人雙馬,輪流著換騎,馬力基本上都是充沛的,阿裏海牙又如何跑的過呢?
所以,阿裏海牙有心逃走,可惜魯智深緊追不舍,加上前有伏兵騷擾,幾番衝突之下,最終馬力不濟,戰馬跑了一夜加上白高強度的戰鬥,根本得不到休息,於是紛紛倒斃在地。
失去了戰馬的阿裏海牙和郭侃即使再厲害,此時也成了沒有爪子的老虎了,加上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隻得投降罷了!
再劉整這邊隻帶走了千餘人馬,一路朝西逃竄,倒是讓吳明等人始料未及的。
當得知劉整朝西逃走之後,吳明則找到了水軍統領張禧,讓他迅速率部沿著漢江逆流而上,截擊劉整,同時喊巴根和呼和前來,從後方各率2萬輕騎追擊劉整一校
至於為什麽從漢江追擊,這要從漢江的流向起,原來這漢江在襄陽段是自西往東流的,而往西走,上遊地段卻是自北朝南的。
所以沿著漢江逆流而上,肯定是可以跑到劉整前麵的。
所以等張禧帶部來到之後,便靠岸接上了吳明,同他一道,乘坐鬥艦急速朝上遊駛去,此時好像老爺都在幫著吳明,刮起了東風,讓這鬥艦像離弦之箭一樣快!
要這船的速度肯定不如馬快,不過馬是需要休息的,而劃船的人則可以輪班換著來,而且還有風帆,基本上可以保持勻速航行的。
至於劉整他們,他們因為選擇朝西走,一路上都是丘陵沼澤,所以路都不是直路,彎彎曲曲的,所以速度是遠遠不如吳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