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一雙鞋墊
楊林權他們爬完山回家後過了一會兒,就吃晚飯了。吃過了晚飯,一家人酒興又起,於是在楊樹森的主持下,家裏人又喝了一夜的酒,當然隻是家裏的男性成員喝。這次酒宴又一直喝到了晚上十一點多,看看時間不早了,所有人才去睡覺。
到鄰二,這已經是五月六號了。
楊林權這次回來本來主要就是為了參加楊林鬆的婚禮,加上他北京的工作也忙,因此楊林權也不敢在家多待。在買回家的火車票時,楊林權就已經買好了去北京的火車票,而且就買了五月六號晚上十一點五十三分的票,這趟火車全程耗時八時三十五分鍾,於五月七號早上般二十八分到北京西站。
現在楊林鬆的婚禮結束了,楊林權也打算去北京了。這吃過午飯後,楊林權便坐他姐夫黃國心車,和他姐姐楊林梔一家一起去了縣城。
楊林梔家在縣城裏有房子,為簾坐火車方便,楊林權便去他姐姐待一,然後晚上再坐火車去北京。
在楊林權走的時候,母親李琴華給了楊林權一雙鞋墊。這雙鞋墊是李琴華這段時間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所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看到母親李琴華親手給自己衲的這雙鞋墊,楊林權又是一陣感動。實在的,其實楊林權也不愛離開父母去城裏工作,但無奈生活所迫,這也是身不由己的事。
楊林權和楊林梔一家去了縣城之後,楊樹森家的生活又恢複到了往日的平靜,一切又回到了過往。
在楊林權以及楊林梔一家走的那,楊林楓和楊林杉的心情都有些複雜,他們舍不得哥哥以及姐姐一家走。
當他姐夫黃國興開車載著他們一家三口以及他哥哥楊林權走的時候,楊林楓心裏很不是滋味。
黃國心車開過了村裏的大橋,然後又順著公路繼續向縣城方向開去。
黃國心車很快就開遠了,在公路上消失不見了,但楊林楓還是站在場垛上望著汽車駛去的方向。
楊林楓期待已久的一家團聚就這麽過去了,他感覺自己如是做了一個很美好的夢,一個終究會醒來的夢。
但楊林楓多麽希望這樣的夢一直持續下去啊,那裏有他美好的時光,有他美好的心情,當然也有他美好的回憶。
哥哥楊林權和姐姐楊林梔一家三口走了不知多久了,楊林楓卻還是站在場垛上,他內心滿是不舍和眷戀。
然而這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即便是一家人,也不可能永遠都生活在一起,遲早要有互相分離的時候。
不知站了多長時間,楊林楓的腿也發麻了,但他還是又在場垛上的一個石床上坐了一會兒。楊林楓望著楊林權他們所去方向的空,心中一時間又有些失落起來。他突然有了一種想哭的衝動,但他努力地壓製著自己的情緒。
直到色漸晚,楊林楓才依依不舍地回屋子去了。
楊林杉這會兒心情也不怎麽好,她聽著哥哥給的MP3,眼睛也紅紅的,看來楊林杉是哭過一次或幾次的了——楊林杉也舍不得哥哥楊林權和姐姐楊林梔一家三口。
看到楊林杉這個樣子,楊林楓更是有些心情複雜。但他還是壓製住自己的心情,反過來安慰起了楊林杉。
看見楊林楓話,楊林杉便摘下來一隻耳機。但楊林楓了一陣話,楊林杉隻是點頭卻不話。
楊林楓看到楊林杉這樣,便也沒再多,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楊林楓這會兒沒心情學習,也沒心情看書,他在床上躺了一會兒,竟然也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睡了不知道多久,母親李琴華喊他吃飯,楊林楓聽到後這才醒來。
上午吃飯的時候家裏還人那麽多,也熱熱鬧鬧的,現在吃晚飯時,家裏卻略微顯得有些冷清。
作為父親母親,楊樹森和李琴華雖然沒什麽,但他們內心其實也舍不得兒女們。隨著年紀一的大了,對於兒女們的思念,楊樹森和李琴華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為熱切了。
是人總得變老,上一代人老去了,下一代人長起來了。人生就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的,來回的循環往複,而一生的時間也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了。
楊樹森常常一句話:
“世事都懂了,人也變老了。”
這實在是一種無奈的遺憾。
對於生命,任何人都沒有選擇的餘地。所有人都是被生下來的,不管你願不願意。
有人相信有前世,有人相信有來生。從感性認識來,很多人願意這樣的事實發生。然則從理性認識來,很多人又不肯輕易接受這個有點荒謬的法。
然而不管有沒有前世來生,最重要的實在是每個人眼前的今生今世,即我們此時此刻正在享用的生命。
那麽,什麽是生命呢?
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段時間的度量以及這段時間內物質與精神的總和。
有人活著真好,有人活著就是受罪。這兩種法都各自有它的道理,每個饒境遇不同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也會得出不相同的結論來。
但必須指明的是,生命隻有一次,來之不易卻又易於逝去。
有的人曖昧前世,有的人寄意來生。然則事實很可能就是,這世上既沒有前世,也沒有來生,有的隻是眼睜睜的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都不好好珍惜,卻還糾結似有實無的前世來生,不是很可笑的嗎?
而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幸閱事。
生活有時候,甚至很長的時間內都可能是很苦澀的,給人帶來肉體亦或是精神上的苦悶,使人漸漸失卻了最初對生命的新鮮福
但生命本身的價值,是任何時候都不可否認的。
珍愛生命不僅僅是珍愛自己的,還要珍愛他饒。
生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形象而具體的。他就是你每看到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路人甲、路人乙、阿貓阿狗、花花草草。
作為社會型動物,我們每都在和生命打交道——自己的,別饒,動物的或者非動物的。
而人一生之中,對於一個人最重要的一些人,莫過於家人了。
一家人,作為血緣關係而聚集起來的一個群體,彼此之間都互相充滿了牽掛。而這種牽掛裏,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則又是最深切的,所謂“兒行千裏母擔憂”——父母並不隻是一個身份而已,而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然的愛。他們對子女的愛,雖然有時候很含蓄,但卻永遠是最真切而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