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上表稱臣
魯肅道:“是假閹貨也罷,是小人也罷,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苟稱帝是成事實,洛陽天子遜位禪讓也是世人皆知。主公若不承認其地位,除了得罪劉苟能得到什麽好處?”
“英雄不問出處,劉邦不也隻是個亭長嗎?劉苟是假閹貨,那劉備還是賣草鞋的呢。劉璋、劉虞到是正真的漢室宗親,可結果呢?主公關心的應該是實際利益而不是劉苟的身份來曆。即便是假的又如何?”
周瑜有些不服氣,但一時又不知怎麽反駁。
孫權這小子年齡不大,做事卻老成得很,更是個玩政治高手。
道:“子敬,孤若承認劉苟這天子,有何益處?若不承認又有何弊處?”
魯肅道:“若承認,則劉苟為了表示他的正統,會給主公封官。或許還會給些口頭嘉獎吧!”
“若不承認,劉苟目前到也拿主公沒什麽辦法。但是他可以給主公添亂。比如給主公治下眾官員下詔,許以重利。還可以把主公的地盤封給曹操。”
“總之,目前太大麻煩沒有,但是將來可能會對主公極為不利。”
孫權道:“將來何意?”
魯肅很耿直,道:“主公,您就沒想過後路嗎?”
孫權聽懂了,是啊,將來如果敗了,不承認劉苟那便是誅三族啊!現在假意尊劉苟為天子。並沒什麽壞處。將來也許多條退路。
孫權點了點頭,道:“子敬所言孤以明了。我父兄倆代,一生為大漢立功無數,當年討伐董卓,父親更是為盟軍先鋒。如今雖時過境遷,但我孫氏忠於漢室,從未改變。天子既然禪位給漢王,孤豈能不尊詔行事?”
“子敬,孤欲派你去一躺長安,向天子道喜。順便打聽下長安的情況。你告訴劉苟,孤願意向他稱臣。希望他把江東賜給孤。相互不再攻伐!”
“諾!”
其實孫權早就有了主意。這家夥現實的很,曆史上曹丕稱帝。他都派人前去稱臣,何況現在劉苟的實力比當時的魏國還強大。他當然會前去稱臣。隻要劉苟不南下用兵。讓他稱孫子他都幹。
“公謹,整軍備戰,曹操隻怕又會出兵丹陽。丹陽咱們丟不起啊!”
周瑜道:“諾,放心吧!”
…………
豫章郡治南昌,曹操也叫來幾人商議。可惜郭嘉這個時候已經病了,南方的天氣太潮濕,郭嘉受不了了。
曹操道:“劉苟還是暴露野心,稱帝代漢,逼迫天子禪位於他,諸位說說咱們怎麽應對?”
曹洪道:“劉苟稱帝,主公也應該稱帝才是,否則不矮了他一頭?”
曹洪的話一出口誰都不說話了。都當他放屁。
片刻過後,荀攸道:“主公,您應該派人去長安上表稱臣,以求劉苟封賞。”
眾人不解。
曹操道:“為何如此?說說你的理由。”
荀攸道:“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劉苟稱帝乃是天子禪位,不管他是不是逼迫的,事實就是如此。當初董卓逼迫少帝遜位立劉協為帝不也是如此嗎?各諸侯還不都認了?”
“如今大漢仍然深得人心,袁紹為何會敗得如此之快?其根本原因是袁紹稱帝不得人心,手下文武官員一路望風而降,偌大的國土幾乎無一戰之力便土崩瓦解。”
“像子廉說的那樣,主公也稱帝,那正中劉苟下懷。主公成了眾矢之地,主公忠於漢室多年,一旦稱帝,名聲可就全毀了。”
“主公現在向劉苟稱臣,實際上並未受任何損失,隻不過是名義上稱臣罷了。劉苟暫無水軍,他攻不下江南。便會安撫主公。給主公冊封,主公在江南也更加顯得名正言順。”
曹洪道:“劉苟有那麽好心,他會給主公冊封,他不是在檄文上大罵主公嗎?”
荀攸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主公也不需跟他爭論是非過錯,隻說他已經大赦天下,以前誰有罪過也就不存在了。根本用不著爭論。劉苟為了顯得他的皇帝更加合法,主公稱臣上表,他當然會賜官封爵。以示他皇帝的權威。”
“主公,劉苟稱帝後,封劉平為太子。大小姐可是劉平的正妻,也可能就是將來的皇後,如果您不稱臣。這對大小姐可不是好事。”
曹操點了點頭,道:“曹某對漢室忠心耿耿,從未有過改變,既然是天子禪位。皇帝雖變,但漢室未變。孤又怎可不認。”
“罷了,公達,就由你去一趟長安,替孤上表稱臣。”
荀攸道:“主公,攸可以去,但攸以為讓大公子去更合適。”
“啊!公達,劉苟把昂兒扣下怎麽辦?曹操道。
荀攸道:“主公放心,劉苟絕不會這麽幹。身為天子哪有扣下臣子的兒子做人質的?豈不惹天下人笑話?劉子民沒那麽不堪。”
曹操點了點頭,道:“這樣,公達你任正使,昂兒副之,一起前去長安。昂兒就當是去看看瑩兒。”
“諾!也罷,攸明日便動身。”
…………
而襄陽,劉備的房間中,劉備與幾名軍師早就知道劉苟稱帝了。
但劉備情況有些不同。他是番王楚國的相國,到不必去長安稱臣。隻要劉苟不廢掉楚王國。他便是合法的,他們現在擔心的是劉苟何時南下。自己又怎麽應對?劉備又舍不得丟下襄陽。
劉備道:“幾位軍師,能否堅守江水。不讓劉苟度江?
龐統道:“難啊,漢水不像長江,其上遊不是太寬。而且漢水這麽長,劉苟不一定非要在樊城渡江。他可以去上下遊什麽地方渡河都可以。實難防守。”
“襄陽一帶多是平原地形,我軍擋不住北方鐵騎的。若守在襄陽城中,襄陽雖是堅城,可一旦被圍,外無援軍,人心惶惶,久守必失。故而,襄陽沒有必要再守。”
劉備道:“可襄陽一旦失守,那南郡、江夏可都守不住。這樣一來就隻能去荊南了。可荊南又讓曹操給占了。雙方這麽多兵馬,咱們去了後,荊南四郡之地養得活這麽多人嗎?”